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复兴之路》  没有诗兴时写下的诗

火烧 2009-10-0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对《复兴之路》进行批评,认为其历史叙述零散平淡,对重大事件缺乏深入描写,尤其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内容过度渲染,同时对农民工进城打工等话题存在偏颇解读,整体评价偏低。

我是满怀着激情和希望观看《复兴之路》的,也是耐着性子、硬着头皮,强迫自己将它看完的。  

在电视播放前,《复兴之路》已经被宣传成继《东方红》之后的又一部史诗般力作,而我看到的与其说是史诗般力作,不如说是一部大事记。如若说是大事记,它记的又是那样零散,很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又没记下来。  

《复兴之路》从清后期歌舞升平起笔,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大的节选,作了一个电影式的扫描。这一段历史将近70年,实在是很长,而且这70年里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就是“站起来了”和科技与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了,而《复兴之路》对这一段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上却极其珍惜笔墨,抒写得平谈无奇。直至打倒“四人帮”,《复兴之路》突然转为浓墨得彩、慷慨激昂了。似乎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四人帮”之害远远超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远远超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之害。而以此为节点《复兴之路》不顾史实地说,中国至此进入了春天,并对春天后的故事,不惜笔墨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到此,我明白了《复兴之路》要告诉国人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所赋出的牺牲都归结为探索阶段,只有到春天的故事后才算是复兴。如果先人九泉有知,我想只有世界上最不要脸的人才敢将这样的结论拿去见先人。  

在春天的故事后《复兴之路》开始了“特别是”描写,不过“特别是”年代可圈可点的东西《复兴之路》好像没有找到多少,只好把中国人民顽强抗击两次天灾如数家珍地搬了上来,好像告诉人们国家有天灾了就是复兴了,真是既荒谬又可笑的结论。当然,中国人民战胜天灾是该说一说的,但这些天灾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相比是不值一道的,更何况建国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大天灾也不只这两次。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复兴之路》将农民工进城打工描绘成充满希望的幸福之路,我们可怜的农民工兄弟们这回可是被实实在在地被希望、被幸福一把。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都知道进城打工是农民被奴役、被剥削之路,农民因单靠种地无法致富甚至无法生存而不得已才进城低价出卖劳动力的,农民工在出卖劳动力过程中承受的苦难,人们心知肚明。而在《复兴之路》里的农民工们都充满阳光,幸福溢于言表,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复兴之路》总导演张继刚排的片子我是很爱看的,不过这回的《复兴之路》我实在没办法给更高的评价,更觉得与史诗般剧作《东方红》无法比肩,姑且《东方红》尊重史实不提,单就《东方红》留下的传世佳作而言,《复兴之路》必然望尘莫及,不信我们拭目以待。拍《复兴之路》也难为导演张继刚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谁都明白,有成绩不能多说,成绩不多偏要多说。《复兴之路》只能成为没有诗兴下写的诗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