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左派网友谈“个人利益”
与左派网友谈“个人利益”
前几天,笔者写过一篇《究竟是保卫我们自已还是保卫毛泽东主席》的文章,贴在乌有之乡网站上,引来了网友们的不同意见。笔者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文章的标题起错了,应当是《我们究竟在保卫自已的利益还是保卫毛泽东主席》更贴切些,而不应当是原先的标题。
当然这样说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非议。一些左派网友可能对强调“我们自已的利益”这样的字眼不感兴趣,认为作为一个毛派网友,更应当强调“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将“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而不应当将“个人利益”放到首位,张口闭口就是“个人利益”。一些联想丰富的网友可能会将“个人利益”与当前存在的“私有化”以及“资本主义道路”联系起来。这种想法与右派中对于“集体利益”以致和“公有化”和“社会主义道路”联系起来一样。对于“左”“右”两派来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都是两个极其敏感的字眼。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不是就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作为一个毛派左派是不是就绝对不能讲“个人利益”,以致提都不能提?我认为,作为一个自然人,从他睁开眼睛开始,他就开始以他为中心考虑问题,每一个人要活下去,他必须吃、穿、住、行,样样离不开考虑“个人利益”。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无能是思想素养高的人,还是低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这是人的生存需要与本能要求。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他要翻身,要生存下去,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可能会更强烈些。我们毛派左派,要向人民大众宣传我们的思想,主张,如果刻意避开这一点,那是无法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找不到共同语言。
有人说,大谈“个人利益”,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精神?事实上,毛泽东同志是最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的。比如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从农民的“个人利益”需要角度出发,发现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土地革命”,就是为满足千千万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这个愿望入手,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的切入点,开始了广泛而深刻的土地革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掀起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在保卫自已国家,民族利益的同时,打退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疯狂反扑,也同样保卫了自已的“个人利益”。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依靠广大农民兄弟的支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是毛泽东同志重视人民群众“个人利益”最典型的例子。
有人说,农民是自私的,走资派正是利用了农民的自私心理,解散了毛泽东同志倡导并建立的农村人民公社,实现了由集体经营向个体经营的倒退。因此说,提“个人利益”是有害的。从分析人的本能意识入手,我们知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个人利益”是广泛存在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目标而开展的。走资派之所以能够得呈其目的,不是走资派有多能,而是我们在文革过程中,确实犯过过度重视集体利益,轻视或忽视人民群众“个人利益”的事情。现在,我们反思文革中提出的“大公无私”的要求,对于象毛泽东同志这样思想觉悟高,具有远大革命理想的伟人来说,自然能够做到,但是对于思想觉悟参差不齐的普通群众来说,都能够做到,心中都能按“大公无私”的标准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已?他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就不存在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个人利益”?这种要求与大跃进时期的农村穷过度,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做法有什么二样?由于过份强调“集体利益”,轻视“个人利益”,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形势,使得许多人只能将满足个人利益的想法埋藏在心理。这种意识选择在特定的时间爆发,就是文革结束后的改开时期。
有人说,无产阶级左派不谈“个人利益”,只谈“毛泽东思想”。为此,我想举我们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与我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有一个“无产阶级左派”,他与我很能谈得来,言必谈“毛主席”,在他家里,专门有个收藏室,收集毛主席像章,毛主席书画,有关毛主席的书。每当别人说到有辱毛主席的言论时,他总是面红耳赤地同人家辨论。按说是个坚定的左派,思想觉悟应当很高。但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说明我对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检察院最近双规了他,爆出他最近收受十几万元贿赂的事实,到现在他都没有再回来。有人说,他收的不多,比他受贿多的人大有人在,这事不丑。我只是说,即使像他这样思想觉悟高的“左派”,也有“个人利益”。就说现在网上,这里举行“座谈会”,那里进行“红色旅游”,这都涉及到“钱”的问题,也可能是应者如云。有人曾邀请我参加“活动”,但是我去不成,因为我凑不齐为活动必需的经费,我们单位还是当地效益最好,我的收入在单位也是中等,还凑不齐经费,而那些没有职业,或者说真正的“无产者”,没有“钱”,他们能够经常参加这“会”那“游”?可见,谁都有“个人利益”,这是客观事实。有的即使表面不谈,实际上也在为自己谋利益。
在文化大革命中,“斗私批修”的斗争搞得红红火火,人人思想觉悟应当说普通提高,但是一个“包产到户”,就刺穿了“大公无私”的西洋镜,使得“个人利益”的概念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有人说,走资派阴险,我们认为,走资派不阴险,他们所用的手段,还是运用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法来对付教条主义者的“两个凡是”,用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存在的“个人利益”倾向的心理来争取了当时的群众,暂时满足了他们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使得“无产阶级左派”在同右派的交锋中败下阵来。是不是说走资派的主张就是正确的呢?也不是,今天的实践已经作出了回答。
历史的教训就在于,我们的左派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们不能象当年的毛泽东一样,重视社会调查,尊重社会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只知盲目地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而不能象毛主席本人那样,向,身体力行,注重社会调查,注重思考问题,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有过清醒的认识,认识到人民群众“个人利益”思维的客观存在,并尊重这种现实。因此被敌人轻易打败。
中国三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单纯注重“个人利益”倾向的做法已经走入了历史的死胡同。这种与大公无私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曾经使人民公社解散,造成了严重的三农问题,工厂改革造成了中国一个个集体企业解体,并且造成了私有化的盛行。使得中国社会思潮经历了“注重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瓜分集体财产”-----“私有化”-------“恶性私有掠夺”------“经济移民国外”这样一种思潮转变。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导致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个人利益”既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也不能保全已有利益,并且陷入了饱经大资本掠夺的境地。这一变化,我在《农民在西柏坡痛哭说明了什么——谈中国私有制改革的破功》一文中已有详细的论述。
为什么毛主席的发动的土地革命就能成功呢?这是因为毛主席根据唯物辨证法的哲学原理正确地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当毛主席倡导土地改革的时候,已经告诉农民,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克服极端自私的思想倾向,才能拧成一股绳,斗倒地主,分得土地,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当土地分到农民手中时,毛主席又告诉农民,农民只有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抗击地主阶级的反攻倒算,保住自已到手的个人利益。而那时的地主阶级也真配合毛主席的革命号召,因此,在毛主席的感召下与地主阶级的反攻压迫下,几千年来自私自利的农民终于团结起来,走到一起,在保卫自已利益的同时,同样保卫了新生的新中国,建立起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新制度。毛主席能够做到这一点,完全没有离开对农民的正确引导。他并不没有武断地告诉农民,私有制是完全不对的,个人利益是绝对不能提倡的。如果是那样,他能否发动起人民群众来,还是个问话号。走资派也是运用这种方法,顺利实现了人民公社的解体。但是因为他们的用心险恶,却把人民引上了另外一条不归路。
通过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的实践与中国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基于分工协作方式的集体劳动方式,始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题,到现在,即使在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人们也知道“个人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团队主义在唱主角”。西方广泛存在的大公司,大企业都建立在集体劳动方式基础上。而集体劳动存在,就有集体劳动的价值观,道德规范,有一整套的“企业文化”,这些都与中国目前盛行的个人主义背道而弛的。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一直朝着“破坏集体劳动方式”这个方向弛行,因此,就有了中国小农经济不敌西方四大粮商的败迹,有了中国企业不断瓦解与外资企业不断深入的现实。真正了解西方文化的人都知道,西方有两套价值观,在企业管理方面,盛行“团队管理”,强调“合作”与“纪律”,在社会管理方面强调“民主”与“自由”。即使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在强调“个人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倡导“国家利益”,倡导“公司利益”,注重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因此,美国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没有象我们国家这样,造成国家利益的受损,公共机构行将解体,以致富民被迫移民涨外的事件。
今天这样反思,问题就在于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的前提就在于必须承认“个人利益”的广泛存在。有了这个基石,才能准确把握今天的现实,在处理两者关系上下功夫,就象当年毛主席那样,把人民重新引向团结与合作的道上。如何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是今天无产阶级左派如何与其它派别争夺人民群众的关键所在。是我们正确制定自已方针路线,行动纲领的讨论基础。就李昌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在社会公众面前,我们不能同人民群众找到共同语言,不能找到沟通的争入点,我们的主张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赞同与拥护,我们的活动仅限于网上发贴与极小范围内的活动,就象大学生走不出象牙塔一样,那就是我们的失败(而不是毛主席的失败)。
就在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每一个家长都心急撩火地为自已的子女就业奔走。在不少家长看来,能进具有垄断地位的少数国企,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比如说大型煤企。但是大型煤企并不是那么好进人的,除了有相当硬的关系外,还必须花相当数量的钱才能进去。也就是出资买工作。那么变卖工作岗位这部分收入到那里去了?归企业集体所有吗?还有相当一部分国企高管,挣着相当可观的工资收入以及其它灰色收入,他们出则开宝马,入则住豪宅,内部职工也跟上沾光。这些待遇普通老百姓有份吗?那些整天在街上餐风露宿的小商小贩,看到这些国企高管这种趾高气扬的样子,心中是什么感受?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们的同志一再强调要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这种形式的公有制?就中国现实的国企来说,到底是官有制,还是公有制?如果不能让普通的百姓,在维护公有制的活动中受益,增加他们的个人利益,他们还会付出代价来维护这种“公有制”吗?至于怎样实现他们的个人利益,并且处理集体企业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够走出象牙塔,象毛主席那样了解社会,调查社会,估计都能象我一样,得出相同的结论。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说不利于反击茅于轼之流对毛主席的恶毒攻击。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仔细考虑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茅之所以这样做,这样猖狂,是因为他瞄准我们思考问题的失误之处,是我们不能抓住当前社会普通大众普遍俱有的自私心理,与注重个人利益的倾向。他们发贴也不是与我们面对面过照,而是向普通大众隔空喊话,是在争取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支持。我们之所以不能在普通大众中有广泛影响,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普遍重视大众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改进自已生活质量的愿望。而茅于轼在毛主席在世时之所以不能得志,就在于毛主席重视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一生都在为满期足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而奋斗,没有给茅于轼之流可乘之机。
这是我个人对于“个人利益”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我们左派只有克服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象毛主席那样,走出办公室,调查社会,并学会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才能找准与人民大众的沟通切入点,并使毛泽东思想重新回到人民中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