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偶像周恩来

火烧 2009-09-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周恩来作为偶像的信仰坚定、品格高尚、为人民服务、爱情忠贞和外交魅力展开,展现其伟大精神与历史影响,突出其作为时代典范的独特价值。
 这是一个偶像泛滥的时代,又是一个信仰荒芜的时代。一方面是少男少女疯狂的追逐快男快女,各大电视台仍不竭余力的推动速食造星计划!另一面各地轰轰烈烈祭拜之风盛行,祭孔,祭黄帝,炎帝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各显其能,山西更拉出老槐树让人叩拜!这些现象的产生反映了当前社会信仰溃乏,信仰的动摇!近几年来,由于宣传导向的不坚定,使流行意识形态产生偏颇,什么笑贫不笑娼了、女大学生首选傍大款了,只要能捞钱就是本事、那怕他是坑蒙拐骗,贪污受贿所得!人们已经失去了最基本是非判断能力了!再看电视上不是富翁就是领导,最起码也是小资们的快乐生活,已经很少有工人什么事了,金钱万能的思想充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已经习惯用钱来衡量一切了,金钱成了判断成败、是非唯一标准了,到处都泛滥着铜臭气息,围绕着金钱而不停演绎着贪污受贿,坑蒙拐骗,绑架勒索,杀人抢劫等等等等,总之是女人不惜抛弃廉耻出卖肉体,男人不惜挺而走险出卖灵魂的勾当!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更不由得对比出我的偶像我们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伟大!
 1)信仰坚定,为之奋斗终身!
   周恩来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从小立志拯救中华。他在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品学兼优。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创立进 步团体觉悟社。周恩来1920年赴欧留学, 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对此,他没有任何的游移和反复,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完全抛弃了个人名位和私利。从投身共产主义运动那一天起,他就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周恩来他的家庭并不是贫困的不能过了,他放眼的是四万万的同胞,他心里装的是整个苦难的中国。在周恩来战斗的前半生,他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 为了消灭剥削,为了建立一个公正的,人人平等的社会他奋斗了整整一生!
 2)品格高尚,光耀千秋!
对待权利地位人事上,他始终保持着立党为公,淡泊名利,不争权位的崇高精神品格!对待战友同志人际关系他始终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同时他还具备敦厚宽仁、贵和持中与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宽阔胸怀 !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胸襟坦荡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上求真务实,不图虚名与勤政高效!有什么功劳从来不计,出什么问题自己先承担责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联合国为其降半旗致哀!那是联合国45年成了以来的破天荒的一次!有些西方国家的代表反对,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周恩来降半旗原因只有两条,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国家金银财宝无数,使用的人民币更是不计其数,但是作为这个国家的总理死后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站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周恩来却没有留下一个孩子。如果哪个国家的元首只要具备这两条中的一条,一定为他降半旗!”周恩来的高尚人格魅力倾倒全世界
 3)为人民服务,人民总理爱人民!
周恩来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因此,他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他把“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作为一条修养要则,规范自己,要求自己。他认为,人民是至高无上的,人民是永生的。他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一事当前先考虑人民的利益,因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人民。这是周恩来精神品格的核心和真谛,其他都是由此派生或为此要求而俱生的。我们这个民族是很讲奉献的。周恩来本人也是十分注重这一点的。他心系人民,视人民为上帝,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①“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②“一切革命者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反对包办代替,做官当老爷,站在群众头上瞎指挥。”③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执行群众路线,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④他把对人民的奉献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出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周恩来不顾余震带来的危险,飞往邢台地震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安排群众生活,布置重建家园工作....周恩来在十年“文革”中,常常是废寝忘食,通霄达旦,日以继夜地工作,支撑大局....周恩来在“文革”中冒着“反对林副主席”的极大风险,不怕被打倒,否决了林彪以防备敌人节日轰炸、造成密云水库决堤为由,提出“把密云水库存水放掉”的意见,认为那样做会淹了下游的居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免除了一场人为灾害....他抱着重病之躯,置个人生死度外,于1974年12月23日由北京飞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各项工作筹备情况,与毛泽东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员的任职安排交换了意见,经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会议上的人事安排方案。挫败了“四人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又一次为中国人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周恩来时刻把人民的健康挂在心头。他多次指示卫生部门研究解决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治问题。周恩来是一个实干家,他用他光辉的一生书写着五个金光大字“为人民服务!”
 4)爱情忠贞,为世人楷模!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1919年天津学生“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从此便开始了他们整整半个世纪的恩爱之情,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口口传颂的爱情故事,成为“感动中国的经典爱情”。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姻,是两情相悦、志同道合、同甘共苦、忠贞不渝,是爱情与事业的完美结合!他们以“互爱、互敬、互勉、互让、互谅、互助、互学”为准则,不离不弃,相偕相伴。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因病逝世。她生前所在的党支部,遵照她的遗嘱,用曾装过周恩来骨灰的骨灰盒,将她的骨灰撒向曾撒过周恩来骨灰的江河大海中,从而使两位伟人的恩爱之情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
 5)外交魅力,风靡全球!
新中国建立以后周恩来任总理,同时兼任一段时期的外交部长!在外交舞台上他的对手基辛格博士这样评价“他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又风趣,样样都卓越超群。他对于情况的了解,特别是美国的情况,也包括我个人的背景,了如指掌,简直令人吃惊。他的一言一行几乎都是有明确目的的。”“简而言之,我生平所遇到的两三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中,周恩来是其中之一。他温文儒雅,耐心无穷,聪慧过人,机巧敏捷。”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  苏联总理柯西金在会见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时说:“请你转告周总理,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英国前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周恩来博闻强记,睿智豁达,英俊潇洒,风度翩翩! 头脑之机智幽默举世无双!在世界外交史上流传着很多周恩来机智问答的故事!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江河挥泪!天地同悲!人民再也看不到他那鲜活的憔悴慈祥的面容,十里长街上百万人自发组成的送行队伍长歌当哭!
                 大鹏暝慧目,悲歌恸九重。
         五洲峰峦暗,八亿泪眼红。
         丹心酬马列,功过任说评。
         灰撒江河里,碑树人心中。
最后还是让我们用柯岩的那首周总理,你在哪里?作为结尾吧
周总理 你在哪里?

作者: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去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