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警惕陷入制度迷区

火烧 2009-09-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强调社会问题根源在于人,而非单纯制度缺陷。指出法律虽完善,但执行不力导致腐败频发,呼吁重视人心与道德,以正直之人维护法度尊严。
     发现国人爱人云亦云,思维用语也爱赶时髦,遇到社会问题,总爱往制度上靠,动不动就是制度问题。前阵重庆在薄熙来和王立军督阵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黑风暴,有人泛着酸味道,“又是一场运动,脱不离人冶,制度没跟上”。评论此等言论只有一句话:浅薄。立法建制固然重要,但别忘了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人呀,最终还是落实到“人冶”呀。没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没有公正无私的人,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制度(良法和善法),更不会有法度的尊严,不折不扣的实施。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法律二百多部,行政法规五百多部,地方法规八千多件,外加为数众多的部门规章,法律解释,实施细则,基本覆盖社会经济生活。较之前,立法不可谓不丰,但社会问题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世风民气不是更沌正,而是江河日下。官场腐败,人心荼毒,价值迷失。有报道安微亳州一刑侦队长,几年私放万名罪犯,使之免受刑责,因此聚敛了上亿资产。是制度问题吗?对于犯罪构成,刑事追究,我国早已周全的程序和实体规范,依法行事即是,但司法黑暗,司法腐败屡见不鲜。症结出在人上。当执法,司法者,视法度为无物和玩物,肆意歪曲事实,肢解法律,公平倾斜,正义无存。

      一个法度彰显,井然有序的社会必定是世风向上,人心思冶,价值皈依。礼崩乐坏,是从社会糜烂,人性堕落开始的。所以古代先人强调德冶,人心教化,法律上表现就是引儒入刑,德主刑辅。

      可见古人对世风民气的透视和重视。也许盛唐并没有当代精致的法度,动人的理念。但却是一个精神昂扬,政冶清明,万邦来朝,繁花盛开的时代。支撑大唐气度和繁华的是大唐的人心民气,君臣奋发。

     当代中国不是缺少法度,党纪国法一样不少,缺的是忠诚地履行法度,维护社会正义的人。是人出了问题,社会出了问题。

     公序良俗,天理人心就是最大最高的法。立法、执法者都能以此为根本的价值判断和行动指南,则大下大冶,人心安定,风俗淳朴。否则也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徇私枉法。

     没有灵魂和尊严的制度,形同虚设,苍白无力,而只有正直光明的人才能为其注入灵魂和尊严。

相关文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