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一篇读罢头飞雪

火烧 2010-08-1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一篇读罢头飞雪,展现毛泽东读史的深刻见解与历史评价。文章围绕贺新郎·读史,探讨历史人物与社会变迁,强调人民力量与历史真相。

一篇读罢头飞雪  

   

文诸葛武侯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繑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贺新郎·读史    

   

一九六四年,七十高龄的毛泽东写下这首《贺新郎·读史》。比起四十余年前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来,他的词风更加老辣犀利,挥洒自如。他的思想早已经从必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可谓深邃如海,广阔如原。上百万年的历史,被他浓缩在短短百十字当中,而且一边轻松的记述总结,一边还不忘发出感叹,指点江山。——人猿相别,那是“小儿时节”,“只不过”几个石头磨过;“铜铁炉中翻火焰”,也“不过”几千寒热……在他的眼里,一切都那么简单随意,透彻明白,不足道哉。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他通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尤其酷爱《明史》。他把郭沫若的历史著作《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材料,要求全党干部学习。他亲自提携和密切关注着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的创作,并曾仔细阅读。他不是历史学家,但他的历史水平却是任何历史学家——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也无法望其项背的。他没有历史专著,但仅这一篇《贺新郞·读史》,便足以启蒙无数专著者。  

人猿相别,炉中翻火后,人类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过了“小儿时节”,“成年”的人类的生活却是痛苦的——“人世难逢开口笑”,然而还要“上疆场彼此弯弓月”,以至于“流遍了,郊原血”。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翻译,就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中华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文化,说到底就是“精英”文化。是在那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中,大多数人服从、服务于少数“精英”——受其压迫,供其奴役。“精英”们被妆扮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尊奉为“圣贤”,美化为“神仙”——力主“不犯上作乱”的孔子,成了所谓的“文圣”;忠心事主的关羽成了“武圣”——利用这些所谓的“圣人”的概念对老百姓进行全面洗脑,不要反抗,不要斗争,老老实实的做顺民,求来世。然而,这只是封建“精英”的一厢情愿——“盗跖庄繑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人民不可欺,历史不可欺!  

毛泽东深知“海日生残夜”的道理,明白全新的中国仍然扎根于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思想的土壤之中——不仅仅是作为封建残余势力的思想——同是也是被奴役者“跪着”的需要——所以,他力主破除四旧,砸烂孔家店,坚决要把旧中国的文化糟粕一古脑儿的打扫得干干净净,片甲不留。在毛泽东的眼里,什么“五帝三皇神圣事”,那不过是欺骗!就如同《国际歌》中所唱到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解放全人类,全靠我们自已”,他眼中历史上的真正的“风流人物”,是盗跖庄繑(足边),是陈胜吴广,是李自成,是洪秀全,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造反有理”的红卫兵。  

于是,两年之后,这个不服输的老人,终于下决心完成平生最后一场战争。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数千年往事,人人读罢头飞雪。《读史》这一篇读罢,却不过须臾——然而待头边飞雪,却不见得有几人读懂,读透。打倒“精英”并非难事,难在让跪着的人站立起来。伟人不在,宵小蝇起。思想启蒙,任重道远。  

   

   

2010-8-1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