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六十周年,更不应该忘记小岗村的伟大贡献
庆祝六十周年,更不应该忘记小岗村的伟大贡献
昨天写了“庆祝六十周年,不应该忘记大寨对社会主义的贡献”一帖,想想,言犹末尽。
大寨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树立起来的农业战线一面旗帜,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及不怕苦、不怕累坚定不移的走农业集体化道路,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无私奉献精神,曾经是前三十年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并且继续激励着心怀共产主义理想的真正共产党人和亿万个信仰毛泽东思想,信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群众。
而小岗村是改革后第一个被精英树立起来的学习榜样,也是改革后唯一个能让让全国家喻户晓的榜样,并且至今仍然被精英们奉为农业战线坚持改革不动摇的唯一榜样。
大寨能够在毛主席领导的时代树立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是因为大寨人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用集体的力量决心改变大寨贫穷落后的面貌,通过艰难困苦的劳动,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引水浇地,终于改变了大寨人靠天吃饭的状况;是因为大寨人在遭受特大暴雨,冲垮一百条条大石坝,一百八亩耕地颗粒无收的,冲塌了一一三孔窑洞,倒塌房屋七十七间,重大天灾面前没有气馁,他们坚持不要国家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就医治了这场毁灭性的灾害。并在逐渐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还向国家交售粮食近两百万斤公粮。大寨人这种精神感动了那个时代所有的中国人。
那么,小岗村做出了哪些贡献,让精英们为之感动并奉为改革的榜样加以推广?
据相关资料介绍:改革前的小岗村是属于“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小岗村的土地及自然环境比大寨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岗村如此的贫穷?
追究其原因,原来小岗村的几户人家私心心严重,不能够团结在一起集体种庄稼,集体在一起种庄稼就出勤不出力,导致年年贫穷,年年外出讨饭。
原来,小岗村的贡献不是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是坚持走集体道路的精神,更不是大寨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是依靠国家救济的依赖精神,分田到户的私有精神以及人不为已精神。
山西省领导在全省千万个自然村中发现了“坚持不要国家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被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树立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安徽省的领导却在本省好几万个自然村中找出这么一个“三靠村”来,也被精英们树立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还真的很难为了当时的安徽领导,这恐怕需要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精神。
如果说大寨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信仰,那么,小岗村的精神恰恰反映了精英们鼓吹的人不为已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小岗村在改革中所体现的丛林法则是功不可没的,功就功在让少数人在丛林法则中利用权力趁机发了大财,造成了中国贫富两极分化,拉大了中国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过,小岗村让那些树立他们为榜样的少数人发财了,却并没有发了自己,没有让自己发起来,甚至比不上当初被批判为极左产物的大寨富裕,至今仍然很贫穷,这不能不让人有点遗憾。
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马列主义认为,人之初无所谓性善性恶,人的思想好坏是靠后天环境影响形成的,因此,人的思想是可以改造的。
毛主席时代就是从人是可以改造这一唯物主义思想出发,提倡毫不利已,大公无私,把人的向善性发挥到极致,使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坑蒙拐骗,没有娼妓,没有黑社会,贪污腐败现象也非常的少;
而精英们则利用小岗村农民人性自私的一面,肆意歪曲集体所有制所带来的优越性,片面宣扬私有化的优越性,把人性的私心发挥到极致,由此让黑社会、娼妓、坑蒙拐骗等旧社会才有的现象,又死灰复燃。可见,小岗村的功劳和历史地位不容否定,更不应该忘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