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如山打官司说当今的司法
从李如山打官司说当今的司法
——读《哭 泣 的 白 云 山》有感
筱 筱
我怀着同情、难过、气愤的心情再次拜读了作家念人写的——《哭 泣 的 白 云 山》。小说以下岗工人李如山的种种不幸经历为题材,演绎了李如山的悲惨人生,剖析了驱使李如山走向绝路的深层原因,是活生生的现实写照,典型突出,情节感人,回味无穷。
小说主人公李如山原是国有西山木材厂的工人,工厂改制后,由广南市乡村局潘局长的堂弟潘梦发承包了。潘老板到任后,进行改革,全厂五百多名国有职工,买断工龄 ,每人补偿一至二万元下岗。李如山年近五十,下岗后,他向朋友借了三万元,加上买断工龄的补偿金二万多元搞起木地板生意。离厂时,听凭潘梦发当时所承诺的:凡是本厂下岗职工,今后拿木材回厂加工的,加工费八折优惠。为此,李如山把购买来的5100根 十四公分 大的木材委托西山木地板厂加工,没想到这等于一脚踏进了一个致命的陷阱。李如山进货加工的是5100根木材,出厂提货时却变成了2100根。原来潘梦发在进货单上做了手脚,把“5”字涂改成“2”字,从而骗走了3000根价值二十万元的木材。上当受骗的李如山到法院起诉潘梦发,满心希望法院能为他主持公道,惩罚欺诈者为他追回被骗的木材。但令李如山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凭借着潘梦发的堂哥是广南市乡村局局长,他的儿子是该法院的庭长的政府官员身份,被权势劫持的法院的判决书竟然是:原告人李如山,状告潘梦发木材诈骗案,由于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判决原告人赔偿被告人名誉损失五万元。如有不服判决,限十五天内上诉。
福从未至,祸却不单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如山的不幸继续在他的人生舞台上演。
下岗前,厂里分一套福利房,他已经按照政府房改政策规定,办理了填表、审批、交款等一切手续。在等待市房产局签发房产证期间,被邓艳艳利用其任承包人——潘梦发秘书的关系,把李如山的房改档案,涂改为邓艳艳的档案,骗取了房产证,从而上演了空手套白狼的一幕,劫走了木材厂分给李如山的房改房。为讨回公道,李如山到法院起诉邓艳艳,谁知邓艳艳为这场官司早已做好了“功课”。可想而知,等候李如山的又是法院无情的判决:原告人李如山下岗并买断了工龄。由于工厂改制,原告人不能再享受厂内福利待遇。判决原告人向被告人邓艳艳缴交租金二万九千七百元。
木材诈骗案,房屋抢劫案,像魔鬼似的把李如山折磨得身心俱伤,水尽粮断。与他共同生活了十多年的妻子因经不起港商的诱惑抛夫弃女而去,15岁的女儿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中途辍学,天天跟着李如山上街捡破烂,为到中院立案她竟付出了被法官强奸的惨重代价。公正的法院不再公正,无私的法官不再无私,李如山完全绝望了,无法再在这个特色社会生存下去了。李如山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悲痛和绝望驱使他走上了与那些徇私枉法的法官同归于尽的不归路。
像李如山这样的不公正判决,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其例。去年,我朋友的公司(广州某船务公司)帮一私营公司将一艘海鲜坊从广州拖往汕头,途中因海鲜坊漏水而下沉。这艘海鲜坊是买了保险的,保险公司给海鲜坊支付了赔偿金后,心有不甘,便到法院起诉这一船务公司,企图间接要回已支付给海鲜坊的这笔赔偿金。结果,海事法院判决这一船务公司输,要支付这出事故的所有赔偿和诉讼费用。走出法院,打赢了官司的保险公司人员与法官他们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地步入了五星级酒店吃庆功宴去了。最令人气愤的是,途中还不时回过头来笑看那些走在他们后面打输了官司的船务公司人员。像这样一件件腐败的事件俯拾皆是,在当今中国这个特色社会,“司法公正”已经沦为一句套话,空话,假话。“司法不公”是当今特色社会的一大毒瘤,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腐败分子的保护伞,护身符,它一天不割除,社会就难以安宁,难以和谐。小说《哭泣的白云山》能够引起广大工农大众的共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关键是作家念人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根据文艺作品“来自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百姓对于现时司法体系的腐败者已经丧失了信心,取而代之的是鄙视、嘲讽与绝望。无助的他们只有合十祈愿,向天呼唤,泪血洒地。如此以身体相搏者有之,以命相搏者有之。他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唤回公正的司法,无私的法官。现在百姓的心里都是像红歌——《映山红》里唱的那样: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
寒冬腊月呦盼春风,
公正司法啊何时归?
无私法官啊何时回?
2011年7月26日 于广州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