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咋说“搞宪法是搞科学”?
文章围绕毛主席关于宪法是搞科学的论述,回顾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背景与过程,强调了群众参与和领导意见结合的重要性,体现了宪法制定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
毛主席咋说“搞宪法是搞科学”?
——谨以此文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55周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的,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则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1952年9月24日,毛主席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了从现在起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随后进行了多次论述。
在决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同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问题也纳入中共中央的统筹考虑之中。按照全国政协组织法的规定: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到1952年底,一届政协即将到期,因此应尽快召开第二次会议,否则就要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考虑到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要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加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中央决定先在1953年召开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在晚些时候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针对当时党内有人提出了制定宪法问题,中央认为,在过渡时期,以社会各界认可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可以的,因为过渡时期的阶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即使制定宪法,恐怕绝大部分也是重复《共同纲领》的内容,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中央考虑在过渡时期可以暂时不制定宪法,而继续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并在以后的政协全体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对《共同纲领》进行修改补充。在我国基本上进入社会主义,消灭资产阶级,阶级关系有了根本改变以后,再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2年底,中共中央开始统筹考虑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等问题。
1953年新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当年的三项任务:第一,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第二,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即将进入筹备阶段。
1953年12月,中央成立宪法起草小组,由毛主席亲自挂帅。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几经修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见雏形。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毛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他满怀信心地说: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很得人心的。为什么呢?毛主席解释道:主要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8000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毛主席预言:宪法草案公布之后,一定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也将会在国际上发生巨大的影响。会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立即组织起各阶层群众的广泛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要求宪法起草委员会继续工作,收集人民的意见,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以前,完成对宪法草案的修改。
当时,曾有人提议将这部宪法定名为“毛泽东宪法”,宪法草案也写进了颂扬毛主席的文字。毛主席对此坚决予以拒绝,并要求删掉宪法草案中颂扬自己的条文。有人说删掉这些条文是毛主席“特别谦虚”的原因。对此,毛主席在这次会议上严肃地指出:“不能这样解释,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那样写不合适,不合理,不科学。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不是本来应当写而因为谦虚才不写”。他强调说:“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两天后,《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宪法草案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于是,一场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当天,在南京,《新华日报》多售出8万多份;福州,300多个扩音器分别以福州话、闽南话向全市50万人播送草案内容;四川,宣传员向群众作了约15万次宣传,听众达1800万人……持续两个多月的讨论,参加人数达1.5亿人之多,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短短两个月,宪法草案征集了118万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认真考虑后,又对草案做了一些重要修改。
1954年9月20日下午5时55分,当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1197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票通过时,在场的所有代表都站了起来,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怀仁堂。
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时刻。这一刻,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诞生了;这一刻,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庄严承偌,久久回荡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
欢迎博友光临强国网:http://www.lnxv.com/
很赞哦! (103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