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贫富分化的全球化

火烧 2009-09-2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全球贫富分化加剧现象,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扩大,财富向少数群体集中,中产阶层萎缩,社会结构变化显著,反映全球化下的财富分配失衡问题。

程亚文:贫富分化的全球化


2009-09-27 北京青年报

作者:程亚文

贫富差距是近年来中国人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使人们感受到了现代化的巨大风险。不过,如果认为贫富分化只为中国所独有,却又有失偏颇。实际上,今日世界正处于近三十年来贫富差距加剧的一个新高点,在经历了上世纪中下叶大部分时间里“拉平”财富分配鸿沟的阶段后,伴随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世界财富分配的天平再次明显向富有阶层倾斜。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的一份世界财富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最富裕的1%家庭掌握着全球35%的财富,而全球十万分之一最富裕的家庭(家庭资产至少在500万美元以上),掌握着21万亿美元的资产,占世界个人财富总额的五分之一。

而从国家层面看,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西班牙学者埃斯特万·巴伦蒂著文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两种全球化”,即富裕国家全球化与贫穷全球化,它们正被看得见的高墙越来越明显地分隔开来。在高墙之内有不到30个国家,其强大核心是七国集团,在这里生活着占世界11%的人口,其国内生产总值却占世界的近70%(1993年时是63.1%),全球化对他们来说有利可图。大墙外面则是另一种全球化,即贫困全球化、落后全球化和不发达全球化,这里生活着地球上80%的人口,他们中有33%的人正在饥饿线上挣扎。

更值得关注的是,贫富分化还在向国际社会中的“上流社会”扩散,发达国家中的财富分配失衡问题也日益严重。从1979年到2003年,美国最底层20%的人口的税前收入仅增长了3.5%,而最高层20%的人口的税前收入却增长了45.7%,贫富差距和不平等再次拉大。而这些年来,也不断有人惊叹日本已成为贫富悬殊的“格差社会”。中国台湾地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贫富差距继已有趋势又进一步扩大,去年年收入超过250万新台币的高所得者竟然较前年增长了超过一成,而年收入不到22万新台币的低所得者也新增了一万多人,两者所得相差11倍。

整个世界就其总体来说,不分发达还是欠发达国家,其财富分配又走回了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镀金时代”。在发达国家,原先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不断瓦解,社会结构不仅不再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也不再是中间小、两头大的“哑铃形”,而是底部大、上面小的“金字塔形”。而在一些经济看起来富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财富也加速向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底层社会在强大经济、政治势力的威逼面前日益碎片化,其经济、政治自组织能力明显削弱,使日常反对也变得软弱无力或不太可能。

20世纪是一个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但却又是一个不断推翻阶级、阶层的财富和权力壁垒的时代,进入21世纪,剧烈的财富分层现象何以重新出现?可以把它归结为全球经济结构变迁的自然结果,但有关经济理论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却也在其中“居功至伟”。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奉新古典自由理论的里根撒切尔主义的影响下,从美英两国发端,后波及其他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私有化和“市场万能论”的大行其道,不仅使“市场超越了政府的控制”(苏珊·斯特兰奇语),而且使“赢家通吃”成为普遍现象。据美国众议院议员披露,布什政府时期减少的1万多亿美元税收,被收进了占美国人口1%的最富有的人的腰包。而在欠发达国家,正如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那些追随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增长的资本,就算的确取得增长,由此产生的利益也不成比例地大多由上层阶级获得。”少数人的多吃多占,不仅带来传统上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层的瓦解,而且下层民众的生活保障每况愈下。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誓言不惜牺牲总统连任机会也要建立全民医保网络,原因就是将近一半的美国中下层民众至今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贫富分化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过往人类史上的无数纷争、冲突和战争已经做出注脚,而目前仍在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提供了新的加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