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化解体制僵局的路在何方?

火烧 2011-07-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化解体制僵局的路径,提出通过改变接班人机制、实施差额选举和恢复人民监督,实现对党和人民负责,而非对钦点者负责,强调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化解体制僵局的路在何方?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一直在关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上层政治中的两个奇特现象:一个是跟老子亲,却跟创家立业的爷爷过不去;二个是打爷灯向父转,一条道走到黑。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发现这些现象根源于钦点接班人乃至隔代指定继承人,造成庙堂上的人只对钦点者负责,顾不上国家利益和群众呼声。如戈尔巴乔夫引赫鲁晓夫为同道,先反斯大林,后反列宁,以背叛他们来彰显自己的“高明”,结果掉到了人间最不干净的地方去了,苏东的国家和人民也跟着遭殃。

纵观前社会主义国家从前辈手上接过大权的继任者,为什么都会产生声誉不足的焦虑,为什么都爱用赫鲁晓夫式的最省力的办法来抬高自己,为此不惜敌友颠倒,是非混淆,以致被昔日对手乃至帝国主义利用,干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个中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条是钦定接班人和选举走过场,由此担心法理和人心上的纠结形成不了领袖的凝聚力,总想以自己的“高明”去盖过创业者的一头来补偿。无奈客观现实不买账,发展到不好收场之后,索性来个破罐子破摔。

破罐子破摔是一个左右为难的痛苦过程,因前任“显高”者的大错已经铸成,继任者实际上已被挟持,不继续下去,前任的势力及既得利益者不答应,生命财产的恐惧让他们义无反顾;继续下去,真让“显高”者们如愿以偿,承担千古罪名事小,反对的怒火事大,高阶维稳也不一定凑效。即两者皆危,左右难适,造成体制内的僵局。

化解这一体制内的僵局,一条是殊死较量,背水决战:一条是和平过渡,渐进回归。理智的态度应该是立足于背水决战,寄希望于渐进回归。

渐进回归的关键是转换接班人的确立机制和心态,即改变其对钦点者负责的机制,建立其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机制;改变其事后诸葛式的“检过”充能的心态,养成自我“检讨”决策的健康心态。办法是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在上层实行真正的党代会选举和人大选举,在下层恢复人民群众直接监督各级干部的“四大自由”。

真正的选举是有选择性的差额选举。前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层代际交替中都没有形成这一机制,其被颠覆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其权力运作机制的失败。我们国家比他们强,强就强在人民群众有“四大自由”的底蕴上。

实施差额选举的要领是循序渐进,保证平稳过渡。即先从选举总理开始,由新一届政治局推荐两名委员作候选人,不搞竞选宣传和拉选票,根据其平时表现和施政纲要,如反腐败的承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承诺等,由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产生。这样的差额和高效选举既能促使高层转过面来正视党和人民,也能克服西方金钱竞选的弊端。而恢复“四大自由”则能保障人民正常地行使监督权,使其监督依据的《党章》和《宪法》的条款真正落到实处,扫除“依法治国”的最大障碍;使人民民主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成为战胜“普世民主”的利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