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谨:粟裕是毛泽东发现、培养、破格重用的杰出战区“统帅”
秦叔谨:粟裕是毛泽东发现、培养、破格重用的杰出战区“统帅”
按:前些天,一位朋友登门拜见了原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参谋、股长秦叔谨老人。之后,和我通话说:“他老人家活个百把岁不成问题,就是耳朵有点背了。”这真是好消息,祝福秦老健康长寿。下面是秦老文章的一段:
粟裕司令长期搏击沙场,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他不仅善于用兵,且特别爱兵、爱护部属。
抗日战争时在苏中沿海,几次日伪军在东台三仓地区大“扫荡”,他把后方机关安置在海边草荡地区,把主力团隐伏在安丰、富安敌据点附近,待敌“扫荡”回归时击其惰归;他自己带一部电台、一个加强排在“扫荡”区与敌周旋,摸清敌人活动规律,采取黄昏就寝、夜半行动,拂晓宿营,封锁消息。
其中一次拂晓我们刚宿营,发现日军就在前面村上,粟司令命令起床转移,这次作战参谋周蔚昌、侦察参谋严振衡均不在,他知道我当兵才一年半,没带兵打过仗,不让我在后监视敌人,令我带两个班掩护电台向北转移,他带两个班在后监视敌人,安全转移,他的高尚品德、体贴部属、娴熟指挥艺术,让我终生难忘。
凡是打起运动战来,他总靠前指挥,不顾自身安危,在战斗最激烈时,他常带少数参谋、侦察、警卫人员,到突击重点方向,指挥督阵。勇将一见他,敬听他的指示,精神抖擞,部队知他到场,胜利信心倍增,个别懦将一见他,表现紧张,缩手缩脚,背后说他“火烧屁股”。
实际上他爱护每一个战士和伤病员,时刻谋划以最小代价,歼灭更多的敌人,不断计算我军可能伤亡的数字,敌人被歼的数量。
例如,孟良崮战役快结束时,他在前线指挥所,下面报告战斗结束,他从技术侦察处发现敌军在孟良崮地区尚有电台发出信号,即令各纵查核歼敌、俘敌数字,统计歼敌只有23000余人,他立即下令搜山,结果发现尚有7000余人在一个山谷之中,最后全歼。可见他是非常精明细心,总是尽力全歼敌人。
他是真心爱护自己一兵一卒的将军。他临终前留下的意愿是:我身经数百战,和我共同一起战斗牺牲的烈士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我曾经频繁转战的赣、闽、浙、皖、苏、鲁、豫、沪7省1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这充分体现了他与战士同生死、共患难的高尚品德英雄气慨。
他是一位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在长期战争中发现、培养、鉴赏、破格重用的优秀、杰出的战区“统帅”。
附文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edaaa50100c3xv.html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夫人公开披露:粟裕死于“行政事故”》
楚青同志在纪念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2007-06-04 09:10:44)
各位老战友、各位同志:
首先感谢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举办这次纪念粟总百年诞辰的会议!感谢到会的所有老战友、老同志和新四军下一代的朋友们!感谢以上各位所作的发言。(鞠躬)
粟总是我的领导、我的兄长、我的伴侣。当此纪念他百年诞辰之际,我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想到他对我的关爱和教育,想到我对他的敬佩和怀念!想到他虽遭忌蒙冤,却从未动摇过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想到他的业绩是如此辉煌,遭遇又如此坎坷!想到他少年投身革命,身经数百战,却因所谓“行政事故”而死亡!想到他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尽管冤案未平,但还在中顾委春节茶话会的书面发言中留下振奋人心的遗言!
凡此种种,我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思前想后,写了几首不成格调的小诗,题为《遗念》,以表达我对粟总不尽的思念。
遗 念
千般思绪却来时, 是事恼人何自持。
夜长只觉天难晓, 昼永偏怨日落迟。
三年病榻愁和泪, 一夕永别恨与思。
极目东南青山远, 遗念期期复何期
附文二:坚决揪出“暗害”粟裕大将的幕后黑手
http://69.162.64.210:6789/cn/redirect.php?tid=33893&goto=lastpost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edaaa50100glbz.html) - 文/富国庆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