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我对“阶级斗争”的新认识

火烧 2010-08-04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阶级斗争是社会调整的必要手段,强调争权夺利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阶级斗争的实践难题,提出通过革命减少社会代价,推动自由发展的持续进程。

1、“阶级斗争”是很俗的事情。是同一个人类社会内,相对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争权夺利”。  

有这种“争权夺利”,才能调整人与人之间权力、权利与利益关系,人类社会才能不崩溃,人类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华夏后世社会那么多次崩溃、军阀混战,穿新鞋走老路,就是因为平时缺乏弱势群体的阶级斗争,不能有效调整社会关系。  

对“争权夺利”,不需要含情脉脉的面纱掩盖,不需要高雅的借口,不需要遮遮掩掩。老虎要吃人,人把老虎打死,人才活下来,活下来才能传宗接代。人不争权夺利,人类这种物种早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了。人类生存下来,才能温柔、才能高雅。没有爷爷,哪儿来孙子?争权夺利是爷爷,温柔、高雅是孙子。爷爷出场,不需要涂脂抹粉,不需要披面纱,用不着羞答答。  

   

2、“消灭阶级”与“自由发展”一样,都是相对概念。恩格斯给自由的定义是“对必然的认识与社会的改造”,目前我们无法预见其止境。同样,在旧有的阶级被消灭之后,又出现新的相对强势群体与相对弱势群体。又会出现新的权力、权利、利益矛盾,对这种人类社会现象,目前我们同样无法预见其止境。那就继续斗争,继续调整、继续发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与阶级斗争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是“改变现实”的指导思想,而不是“社会形态”目标。当旧阶级被消灭,旧社会被新社会取代的初期,大多数人会感到“自由”,似乎一切都满足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自由又有进一步认识,权力、权利、利益诉求也会随之改变,这时人们又感觉不自由,不满意了。只有这种指导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才有可能持续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阶级斗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两个难题:  

(1)如何减少“阶级斗争”的社会代价。“阶级斗争”中原来处于相对强势的群体不会轻易退让,会自发或自觉地镇压、愚弄相对弱势群体,以增加自己群体争权夺利的优势。从生物学上看,这没什么好指责的。强势群体成员也是人嘛,人争权夺利,斗智斗力,人类才生存了下来。面对这种情况,原来处于相对弱势群体的传统方式是暴力流血革命。历史经验表明,这种方式造成基因损失、文化损失、人造物品损失比社会崩溃损失小一些,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其社会代价比华夏后世十四次人口大灭绝都小。革命,是避免社会崩溃的有效办法。但其代价也大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一般情况下不会参与的程度。这大大减少了社会微调的机会,增加了社会崩溃的可能性,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被宰杀的可能性。  

(2)如何保证“阶级斗争”是良性结果?弱势群体,其绝大多数成员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相反,由于被镇压、被愚弄,其绝大多数成员对生存斗争问题的判断力,常常比强势群体绝大多数成员更差(这不意味这具体生产、生活、科技判断力更差)。原有弱势群体在阶级斗争中取胜,可能是因为怀有同样偏见的人多,也可能因为自然灾害等偶然因素,并不等于其意见对社会发展更有利。原有的每个人的意见,可能都是死路,不是保守的,就是破坏性的,经过充分沟通交流,才能找到活路。  

怎么办?我现在认为,两百多年来,西洋社会的主人们对此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很多成效。资本主义民主是假的,但当代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权是真的。在“毛主席时代”,毛主席带领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我们那时的方法比西洋的更深入,因为我们的方法与生产实践、生活实践、科研实践联系更紧密。西洋的那套不够深入,否则,目前全球人类就不会早知道生态破坏之类的发展偏差,而至今无法改变了。我们的尝试之所以后来中断,是因为我们基础差、底子薄,当时很多人对人类社会问题没思考得这么深,没能“巩固、发展、提高”。华夏族回归“毛主席道路”,绝大多数地球人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时间已经不多了。假如绝大多数华夏人,一年内仍不能正视生存斗争问题,不能认真思考阶级斗争问题。全球核大战恐不可避免。若该死,都该死,凭什么华夏族先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