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资本逻辑”
我不是一个基督徒,所以很不能理解他们怎么会如此认真地在吃饭之前做祷告,并且如此虔诚地认为是上帝造就了这个世界,包括面前这餐饭。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亲眼目睹有那么多的人慷慨激昂地以赴国难的劲头去拥抱金钱,虔诚地认为,是金钱创造了这个世界,包括他们的饭碗。两者相较,逐渐明白,其实相信“上帝万能”和相信“金钱万能”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细究下去,可以发现在上帝的观念里,没有解释不了的事情,真的、善的、美的;假的、恶的、丑的,甚至天使和魔鬼,人类和花样繁多的自然界,莫不是上帝花了几天时间就造出来的,而且每一样东西都能在上帝那里得知自己最终的归宿。当你也曾经对生活中事情有过一点点思考的话,把上面这个句子中的“上帝”换成“金钱”,一样说的通。
同样的道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曾经有过生动地描述: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在马克思那里,金钱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资本”。“资本”作为万物的轴心,像上帝那样造出这个世界,并让万物各安其位。似乎这是唯物史观的一种另类表达。至于唯物史观经典的表达,还是让我们看看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英文版序言里的说法: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一个经典一个另类,不过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资本这个东西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成为塑造人类社会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资本逻辑吧。
现代生活中,资本越来越成为一种原则,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资本,只要你愿意交易,比如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甚至有人际关系资本。正因为一切东西都可以用资本去衡量,所有的东西都商品化了,在马克思的表述里是“商品拜物教”。是商品就要去买,因此要的只是“开个价”,什么东西都能买到,消费就这样成了人们生活中最重大的事情。爱情、文学甚至学术理论无一不可用来消费,无一不可被消费掉。如果如某些人说,我们建国前三十年进行的是一场“革命的狂欢”,那么后三十年我们无疑是在进行一场“消费的狂欢”,从革命到消费,资本逻辑的力量之强大,不可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如刘小枫在《平等的重新分配真理?》里哀叹的那样,是资本“既撕碎了传统的文化习性,又在重新凝聚或重组文化的传统特性,进而出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多层面交织的断裂”,这些虽然是为自由主义做的辩护词,但是却让人深刻认识到资本逻辑的强大。
但是问题还存在,西美尔在《货币哲学》中曾经指出,“货币经济结构使人的日常活动与其人身色彩——也就是真正的身体自我不相干,人身自我能够退出日常关系,从而更关注自己的内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极大增加,但人对他人的人身(person)反而冷漠得多,从而从中产生持续的个人自由主义的诉求”。既然资本逻辑最终还能引出个人对自由主义的诉求,对资本的批判最终也会指向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即使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能推得这条简单的道理,刘小枫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只把批判进行到资本就止步不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