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之行思水利
南街之行思水利
杨刻俭
南街村|集体化|水利
2011年6月16日 去南街村了解农业生产情况。赶到南街村村委会已是下午两点,趁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就先沿着宽阔的马路到农田走走。田间小麦已经收过,黄嫩的玉米芽刚从土里钻出来,地头渠水清清、几头小鱼儿轻快地游来游去。下午3点左右根据村委传达室同志的建议到农机队办公室见到了农机队负责人高队长,向高队长了解南街村农业发展具体情况。
南街村原有耕地两千多亩,因为工厂建设和农业高新园区建设占用,现在还有500多亩耕地,村里为此建立了农场,成立了经营管理农场的农机队。农机队现有27人,除几个司机较年轻外,其余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同志。另外,农场还临时聘用了县里的农业技术员指导农机队员田里除草、防虫。农场的经营管理坚持的是集体化道路,农机队员实行的是工资制,每人每月平均工资是750元。除工资外还享有各种福利,面粉、菜金实行供给制,水电、取暖、通讯,包括子弟入学统统也是免费的。
南街村的粮食生产,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大豆为主。庄稼种收全部是机械化,除草、浇水是半自动化。农机队有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两台玉米收割机、七八台拖拉机,其他还有播种机、喷灌机等等。因为原来地多,机械购置的也多。除了农业机械外,农机队还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等工程机械。农机队员在农闲时搞些挖土、挖沟、修路等工程,也跑运输,不仅在本村干,也到外面承揽些带有盈利性质的工程。农机队平时田间管理不是很忙,最忙的时候就是三夏、三秋。小麦最迟三天收完,收了以后就紧接着种,随种随收,收麦、种玉米需要一个星期。农忙时间如果紧张的话可从外单位抽调几个人来帮忙,也可以找外工。外工是外面来打工的人,因为外工不享有福利,工资定的比较高。小麦打下来直接运到面粉厂加工,玉米收下来后就直接运到饲料加工厂。农场也和一些种子公司合作搞些育种,种子打出来后直接卖给种子部门,一斤多卖一毛多钱。
和外村的农户一样,南街村田里上一些尿素,施点复合肥,也上苗肥,但不同的是,南街村由于土地集体化、规模化经营,能通过机械化实现秸秆还田做底肥,走生态农业道路,所以粮食产量比较高。每年小麦产量保持在1000斤左右,玉米产量不低于1000斤。
当问到今年大旱造没造成南街村小麦减产时,高队长高兴地介绍说,由于水利条件好,今年小麦不但没减产,还增产了,平均亩产1140斤,最高地块能达到1300多斤,创了历史记录。南街村的粮食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高产、稳产更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灌溉条件。南街村由于坚持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农田水利不仅没有受到破坏,而且通过不断地修复、改造,建立了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田间按照合理布局、整体规划的原则,打了几十眼机井,电线直接架到田间,配备了好几台移动式电力喷灌机,庄稼旱了能及时灌溉,所以粮食收成每年都不错。去年秋冬以来旱情严重,南街村小麦基本是浇着种上的,从种到收浇了4次水。由于灌溉机械是集体的,浇地用自己人浇,成本只是个电钱,远低于外村农户租用喷灌机浇地费用。排水、蓄水方面,南街村人民公社时期田间的排水沟、灌溉渠经过清淤、修复还都保存完好,加上村里修建了其他现代排水设施,下了大雨能及时排涝。多少年来,南街村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洪涝现象,为粮食连年稳产、高产提供了保证。
离开南街村的路上,南街村粮食丰收景象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也不停地思索着水利问题。我国主要农业产区处于东部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区内,由于每年季风的强弱不同,风调雨顺的年份很少,灾害天气出现频繁,严重的旱涝灾害周期性的发生。历史上,由于水利失修,每逢大旱之年,就会赤地千里,路有饿殍;每遇大涝之年,就会洪水横流,流民遍野。而有了水利就完全不同。作物生长需要光、热、水、肥四个基本的条件。大旱之年往往光、热充足,如果有了完善的水利设施,能够及时灌溉,加上充足的肥料,作物就有了比正常年份更优越的生长条件,粮食产量往往都能超过正常年份。大涝之年只要能及时排涝,田间不积水,粮食往往也能获得大丰收。搞好水利就能旱涝皆丰年。
能不能搞好水利建设呢?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不同的道路,就看如何选择。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就能使农民关心集体事业,就能调动农民搞好公共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就能够在政府的引导、资助下合理安排、统筹布局水利建设。坚持分田单干,迷信产权理论,那么承包权越清晰,农民就越是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越是无视公共设施建设,就任凭水利设施破旧损毁下去,甚至不惜为一己之利而人为地破坏公共水利设施。至于鼓吹土地私有化,鼓吹所谓的永佃制,说什么稳定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有利于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投入更纯属完全违背农业生产规律的无稽之谈。农民种粮对土地投入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根本不存在一次播种、施肥能用几年、几十年的可能。而鼓吹土地私有化,鼓吹所谓的永佃制,则使真正需要长期投入的包括水利在内的农田公共设施得不到投入。
是回归农业集体化搞好水利还是继续搞单干破坏水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