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悬殊之痛:有福不能同享
贫富悬殊之痛:有福不能同享
我知道一女在一家银行当临时工九年了,2002年下了岗。尽管这家银行年利润达数十亿元以上,可发放的遣散费还抵不过这家银行中层干部一个月的工资。该女找行领导理论,领导却毫无愧疚:知足吧,九年来你在银行拿的工资够多的了,多少民工一天要苦干10个小时,一月工资才五、六百元,你比他们强多了。
这种权贵和资本的傲慢民众早己熟悉。老板傲慢地说,我给你就业机会!我给你金钱!我就是你的上帝!看看吧,两只脚走路的遍街都是!关于劳动者收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工资收入不击穿生存最低线似乎就是成本控制不到位、管理不够现代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社会明白了勤劳并不能致富,劳动人民的自豪感早己被践踏殆尽。穷人和富人分道扬镳如此决绝,住不同住、穿不同穿、吃不同吃、玩不同玩。
今年我国财政收入有望突破8万亿,民众并不为此欢欣鼓舞。这些年来庞大的低薪队伍的生存境况教育了大家,政府再多的钱也不够花,花也花不到自己家。蛋糕做大了,贫富差距却拉大了。
蛋糕切给了谁?农民工说,我日晒雨淋修建高楼华堂,却没有一个角落属于我;擦鞋女说,我不惜爆乳给顾客擦鞋,可还是挣不够把儿子带到城里读书的学费;工人说,我在没有空调的车间里搬上搬下累得大汗流,工资却不到高管的20分之一;基层银行员工说,年年都统计金融行业平均工资最高,我却沦为了穷二代,高档衣服从不敢买,至于行长拿多少?不知道,行长的工资卡开户在其他行。
当下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做事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做事。机关里闲人一大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养着一批争权夺利的公仆和颠倒是非的“砖家”。一个简单的劳资、官民、勤懒分配不公的问题,居然长期达不成共识。
“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会进步,和谐社会才有希望”。这是我国一位著名专家的话。
我想,就体制内的闲人和挂羊头卖狗肉的“精英”而言,于国无望,实在无颜拿着高收入还自以为是,从这个角度讲真该拉大收入差距,让这些人去吃低保去。可是时下收入高的人往往是是既得利益集团里的人,是参与决策蛋糕如何分配的人,一些富人可以动用所拥有话语权、行政权甚至司法权,极力模糊劳动者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为了满足贪欲不惜欺上瞒下、厚己薄人,哪怕与中央的意图背道而驰也在所不惜。对于无权无势的百姓来说,乍闻拉大贫富差距,本能的理解就是既有利益集团对分得的蛋糕还不满足,还要再挖一块,于是招来骂声一遍。究竟这位专家真正是什么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现有的经济利益分配秩序下,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阻止贫富分化和固化,既得利益集团的贪欲被培养得无比坚挺,只要有机会就能雁过拨毛。
实际上贫富悬殊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因为掠夺造成的贫富悬殊,两者再无利益协调的可能,有福也不能同享。一旦财富分配的权重中资本和权力占据了核心地位,而劳动仅是财富分配中最微小的一块,则穷人无论如何努力,几乎是翻身无望的。这种财富分配格局使阶层流动变得日益困难,以至于人们感叹时下找工作,找的就是父系关系。
如果有一天劳动者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少数人更加富贵,如果出身就决定了命运,那么上下隔膜、离心离德就为时不远。
当然一些“精英”会高傲地认为穷人不过是竞争中落败的人,不过事实却让穷人有另外一种理解:当强行征收农民的土地转手高价拍卖;当公司股票同股不同价地抛给散户;当国有资产以各种名义低价卖给内部关系人;当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时;当银行坏账不受追究地剥离时;当某些上级机关单位层层克扣基层经费时……试问,市场还有公正和效率吗?财富的积累是在阳光下完成的吗?穷人是因为自身不努力沦为穷人的吗?
一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又是老调重谈,要启动内需以度时艰。真是不可思议,13亿的人口大国,居然内需乏力。90年代政府就高谈要启动内需,可是至今传说中的内需仍然不足。原因是什么呢?贫富悬殊、有福不能同享应列其中之一吧。
“损上益下日益,损下益上日损”。今天为政者审时度势提出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则古人的智慧可资借鉴。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