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富而不治不若贫而治

火烧 2011-12-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强调富而不治不如贫而治,引用张载思想分析私与公的关系,指出私有制导致社会不治,呼吁回归大公无私路线,肯定毛泽东治国理念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北宋张载先生《有司篇第十三》的话语很值得深思,“富而不治,不若贫而治”;“小人私己,利于不治,君子公物,利于治。”此乃古仁人志士锥心体会,可见从古至今都面临“私”与“公”这个关系天下治与乱的问题;而且古人已经有了答案;想靠全社会人人逐利达到刺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目的实际是南辕北辙,必将造成官不官、民不民;必将导致官吏体系的腐败,必将导致个人为了私利甚至不惜卖国的价值体系紊乱。而且我们所获得的所谓“富裕”只不过是透支资源而达到的一种短期奢靡,是根本不经济的,必将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历朝历代大都是在开国时经济不够发达,是“贫”,但是国家管理者励精图治,国家处于“治”的水平,人民生活稳定;而到后期过了几代虽然经济发展达到了所谓“富”的水平,但天下“不治”了,乱了,结果必然是人民生活反而陷入了危机,乃至“逼上梁山”;所以张载先生的见解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真知卓见。以毛泽东时代而论,当时经济处于打基础时代,虽然不富裕,但基本保障了城市的基本就业和农村生活的稳定,社会处于内外皆“治”的状态;为下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当时的人民在城市有机会就业于全民和集体企业中;农村人民依赖于集体的土地资源、社队企业资源进行生活,虽然生产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人们基本有安身立命之生存资源。

    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也恰恰与其理吻合;就是当今虽然号称富裕,但其实社会不治,维稳费用达到6000多亿,已超越军费开支;与毛泽东时代相比,谁的国内国际环境更从容一些?

    原因是当我们放开私利,其实走的就是小人路线,结果就是天下不治;因为小人侵犯公众利益、侵犯社会公正,社会就不可能好;而提倡大公无私,走的是君子路线,就有利于天下大治。

    我们的经济学者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学识狭窄,只会就狭隘的经济领域分析,而从没有考虑私有制导致的资源掠夺以及的风气败坏乃至国家能力削弱的情况。当国家能力削弱使得亡国危机出现时哪里来的经济利益?国家这个“皮”之不存,经济这个利益“毛”将焉附?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治国路线是汲取了人类先进文化遗产的科学的、优越的、稳定的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是人民幸福的保证,是符合宇宙道义的路线;违背毛泽东思想,短期看可得一些小利,长期看将败得很惨,甚至失去生存的依托。治国者不可不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