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六点建议
文章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六点建议,强调立足国情,分析智库特点与规律,反对盲目模仿西方模式,注重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提升智库影响力与决策参考价值。
提到智库建设,很多人会一下子想起美国的兰德等公司,对其推崇备至,认为中国智库发展也要走这条道路。这种看法其实是懒政思想和习惯思维所致,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缺乏对中国智库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深刻研究,是危险和有害的。中国智库发展,尤其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智库发展,必须认真分析中国国情,深入剖析中国智库特点和智库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智库发展道路。这次中办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展现了执政层对这个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我完全赞同。但是对于如何定义中国特点和发展规律,个人不敢代表任何人,只能说自己个人观点。个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中国智库特点和规律:
一是充分肯定中国智囊(库)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观分析影响力的构成要素。智库的影响力,不但与智库本身的质量和水平有很大关系,更与该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有很大关系,也与传媒有着很大的作用。举个例子,同样的一句话,我说出来没有什么影响力,习大大说出来就有很大的影响力。美国智库水平高不高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读过该智库的报告,我相信认真读过兰德公司智库报告的人也没有几个。为什么大家觉得兰德公司很有影响力,主要是美国国力强大,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传媒给他宣传,大家自然觉得兰德公司很有影响力。历史上看,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没有什么智库,并没有对美国的发展构成不良影响。中国智囊的水平我认为总体是合格的,尤其是以王沪宁为代表的中央政策研究室,辅佐三任总书记,起草了大量的文稿,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都很高。当然中国智囊(库)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力不强,但是这并不仅仅是智库本身的问题,而是多方面的问题。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传媒也变成世界先进水平,各国都来分析研究中国,那时随便一个智库发个声,大家也觉得水平和影响力很大。我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要妄自菲薄,要有自信心和定力,要坚持中国特色和好的东西。
二是把握智库角色定位,正确把握党的领导、群众路线与智库建设三者之间关系,防止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很多人推崇美国智库的作用巨大,智库提出的报告直接成为决策的依据,似乎中国智库也要走这条道路。个人对此不敢苟同。我认为,美国智库作用巨大,恰恰反映出美国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和懒政思维。政府既然要进行决策,理所当然自身要应该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综合平衡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政府什么都不管,调查研究都交给智库,提出方案也交给智库,那么请问这样的政府部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外界意见应该充分吸收,但是如果政府自身不掌握第一手材料,想要真正决策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行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理所当然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社会上一些所谓的智库、学者的观点当然要充分吸纳,但是只能作为补充和参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走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幻想智库提出方案直接拿来应用。
三是要把握智库的角色定位,按照为决策提供参考和追求舆论影响力的智库分别设置发展目标。向中宣部提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们目前抓的智库,到底想要发挥什么作用?无非有两种,一种目标是辅导党政领导决策,第二是通过智库传达党政声音,扩大传媒影响力。如果说智库想要辅导党政领导决策,那么这种智库一直存在而且完整的运转着,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研究室,各单位都有理论研究部门,很多大的单位专门下设研究院所。至于说高校的所谓智库,毕竟隔行如隔山、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般性理论探讨是可以的,直接拿来应用是不行的。所以,智库用在扩大传媒影响力更为恰当,尤其是宣传部门抓的智库,主要着力点应该放在舆论引导上面。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智库的调研报告和传媒影响力有联系,但是存在明显差别。想要扩大传媒影响力,不但要有好的作品,更要在电视、广播、出版、文学、网络等各种渠道推广,要掌握大量的舆论传播平台,要有一整套方案和策划流程。如果没有一整套的舆论传播平台和流程,仅仅就智库谈智库,党政部门出题,高校埋头搞研究,最后拿给有关部门看一看,领导批示一下说很好,请问会不会流于形式浪费财政资金?这种智库运作方式有意义吗?
四是要解决智库吃谁的饭为谁服务忠诚可靠的问题。智库本身也是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真空之中,也要接受外界影响,智库是否可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曹操就上过这个当,他率军南下进攻刘邦和孙权的时候,庞统就给他献了一个连环计,让他把所有的船都连在一起,最后被周瑜一把火烧光了。中国智库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这种两面派人物呢?不能完全保证,但是应该最大限度的杜绝。最基本的一点,不能脚踩两条船。一边拿着国家的钱,一边拿美国基金会的钱,这种人肯定不是好东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相当多的一批人拿了美国基金会的钱,严重违背职业操守,个人呼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认真调查,对拿了美国基金会的钱或者在外兼职的,一律开除,绝对不可姑息纵容!呼吁中纪委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领导玩忽职守的失职行为进行调查,给予适当的党纪政纪处分。
五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智库之间的关系,创新财政拨款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财政绩效。这次中办和宣传部明确将智库定位为“公益性”机构,我认为把握非常准确,体现了中国特点和优势。既然是政府办的智库,由政府掏钱,无非左口袋和右口袋的事情,搞成市场运作完全是多此一举。问题在于,中国高校本身也是财政拨款,高校已经享受了财政拨给的工资、福利和退休金,进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干一份活不能拿两份钱。现在高校的钱不要太多,除开教育部门的教育经费意外,另外还有科技部门的科研经费,出租房屋、经商、学费等各种费用,高校现在富得流油,再额外的拨智库经费没有道理。建议创新工作机制,整合一个财政口子给高校拨款,将各类科研经费包括智库费用总体算在高校经费总盘子之中,实施收支两条线,节省财政资金。
六是要将“自干五”为主体的民间爱国力量视为民间智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支持。这几年舆论交锋和斗争非常激烈,在西化、自虐势力肆虐的时候,中国崛起了“自干五”这样一支令人瞩目的力量。自干五来自各行各业,没有任何组织,是一个客观理性爱国的群体,是党的可靠执政基础。他们奋起反击国际资本及其买办势力的造谣生事,支持党的正确主张,正面阐述国家取得巨大成就,坚定了我们走中国道路的自信心。执政者也逐步认清了当前舆论形势的紧迫性,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整顿。目前斗争正处于关键时期,并未取得根本性好转。宣传部想要壮大正面舆论,首要选择对象应该是自干五而不是高校。自干五有相当多的人具有很强理论水平和丰富斗争经验,如果给予合适的支持,必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个人呼吁宣传部门将“自干五”视为民间智库,通过合适方式进行支持。主要由两点:一是给予经费补助,对于给党政机关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的,同等享受各类智库经费,要搞五湖四海,不能只是围绕高校转圈圈。二是给予更大的平台支持,选择一部分代表性的自干五,有组织有计划在新华、人民、腾讯、网易、搜狐、新浪、凤凰网进行推广,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假以时日,正面主流舆论的壮大必将指日可待。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