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赵隆历:探讨纵欲与虚无之上

火烧 2010-05-27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纵欲与虚无之上,分析现代性伦理与公共论述的重要性,强调共产主义信念对抗虚无,批判技术自动化与私有制对人性的侵蚀,倡导通过劳动与信仰实现人类真善美。

   

再次拿起2001年第六期《读书》,看到钱涌祥“纵欲与虚无之上”,就觉得有好多话要说。细看先生文章也确实有较为深刻的意趣。

先生少年时代适逢西方反越战学生运动和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那时不仅仅是反越战,而是真正反传统的纵欲。先生对纵欲与虚无两个字眼的理解是基于韦伯。“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望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的作为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多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只是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虚无心态”。

先生说:“价值的抉择不可避免地属于个人的主观认定,可是纵欲与虚无的态度正好忽视了一件要命的事实:主观的认定并不赋予它任何客观的价值。我希望指出,在现代,个人的信念,惟有在公共的论述里方可证明自己的理解与价值,因为在公共论述里,信念才会面对与自己一样具有主观确定性的异己信念,才会受到认知与道德两方面的考验。也只有承认异己与自己一样拥有道德信心,才能迫使责任意识成为抉择时的有效拘束。简言之,‘纵欲与虚无之上’所指的方向乃是一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公共论述的远景。现代性的伦理,就是对于这个批判性的乌托邦的认定。”

对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类认识,先生认为是“西方与东方既有的政治、社会、文化‘体制’的正当性正在土崩瓦解,以及以世界为范围的遭践踏、侮辱的人们,终于取得了翻身反抗的理由与机会”。对此先生内心有着热情与怀疑、反抗与同情的对立倾向。

针对人类自身的矛盾,需要人类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感召来超越,这就是黑格尔对“苦恼意识”的认识,必须通过社会劳动消除人类某个阶段的疑惑、迟疑,这就是信念——绝对精神对人类的逻辑超越。马克思从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多方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文化内在矛盾的必然分裂,建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需要真正认识社会底层工人阶级作为人类革命的基本力量,通过无产阶级自身努力团结起来,形成阶级力量,建立新型的消亡“国家作为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机器”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一种人类真善美的共产主义信仰,赋予人类真正有为的本真概念。

苦难、激情、老趼,再加上共产主义信念可以赋予人类真善美的判断力及其实质意义,这才会产生人类本质价值。

劳动固然是有价值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为谁劳动?劳动赋予相关人等什么意义?这就是人类自身革命的政治文化。

技术自动化带给人们以生命之轻,“轻松”的人生更容易生成虚无的闹剧,击碎人类严肃的灵魂;纵欲更可能堕落为生物性的感受、淫惑和毒瘾。这才是私有制撕裂人性的危害根源。私有制下的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公有制共产主义才是凝结人心的精神力量与信仰。

无疑,对资本主义的怀疑是必要的,冲破私有制压迫的自由主义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看不到私有制与公有制对于人们的观念革命具有更为重要的先在价值,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多元的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内在涵义和政治经济学革命的本质,超越私有制,使得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具有政治文化的能量,在公有制社会关系之上超越“纵欲与虚无”才有社会基础。没有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和信念,人类更多的是在私有制的泥坑中相互撕咬,无法真正超越“纵欲与虚无”的境地。这就是马克思对人类未来的理论价值贡献。

    马克思是那样认识人类的,也是这样奋斗的。因此,尽管他的物质生活是贫困的;但是他相信人类未来的光明前景,相信他在十七岁写下的文字。他的无悔人生是值得一切讲求人类尊严的人认真领会、理解、学习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