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俗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对秘书来说,领导就是他的巢,也就是他乘凉的大树。一旦树倒了,在下面乘凉的人当然也要跟着倒霉。
但是,树越大,倒得就慢一点,秘书倒得也慢一点;树小了,倒得快,秘书倒得也就快。
比如周永康,就算是大树,在他倒台之前,他的四位秘书就先后被调查了,可谓树还没倒,乘凉的人就先掉进坑里了。 不但前后四任主要秘书先后被调查,就连负责警卫等工作的秘书,也被调查了。
用红楼梦里的话说,这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最近的例子,当然是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这位兄台在两会结束当天就被调查了。照坊间传闻,他是在北京开完两会,就被中纪委的人带走了,可谓一去不返。
仇和发家于江苏宿迁,以“卖光”著称。流行卖国企的时候,他很积极,而且发明了一句后来全国流行的说法,“靓女先嫁”。意思是说,不光效益不好的国企要卖,而且效益好的也要卖,而且要先卖快卖。因为,照他的逻辑,等效益不好了,白送给人都没人要了。
卖了国企,地方财政失去主要支撑,医院和学校都出了问题,经费不足,工资都发不出来。于是仇和说,这种事情都交给社会去办,一卖了之——当然,民营化这么有创意的办法不是他首创的,经济学家异口同声说,“人间正道私有化”,更高层更是有推动住房、医疗、教育市场化的政策。
所以,仇和先卖医院,卖完医院又卖学校。医院民营化了好不好?专家们意见不一,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咱们不是专家,不去说了,就说两个段子吧。主要是了解当时宿迁医院民营化之后的情况的人说的,供大家参考。
私人资本不是做雷锋来的,当然要赚钱。之所以愿意买医院,当然是因为看好了医院是个好生意,能赚大钱。
民营化之后,各医院竞争进入白热化,但到医院看病的人病没有因为医院民营化就大幅增加,所以医院只能抢病人。医院定了指标,分解到各科室,科室再分解到每个医生。为了抢病人,各医院纷纷派救护车在主要道路路口,看到病人不管自己医院能不能治,先抢进去再说。
和病人一样,医院民营化了,医生也没用马上增加,能看病的医生也还是那么多。所以医院都是先抢病人,抢到病人了再找合适的医生去走穴看病。这种状况之下,医生怎么看病,也就可想而知了。
2006年,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发布了一个宿迁医改调查报告,批评了宿迁医改,引起轩然大波。不仅周其仁等坚决支持私有化的经济学家表态坚决支持宿迁医改模式,支持医院私有化,宿迁市政府网站上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批驳李玲教授。
这场笔仗前后持续了一年多,也没有结果。最后做出结论的还是事实。2011年,新一轮医改的大背景之下,宿迁悄然将所有医院全部收回,改为公立。早在2007年就已调任云南的仇和,当时不知道做何感想?
仇和倒台之后,媒体第一时间就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他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大搞拆迁,并指他和商人相互勾结,在拆迁和建设过程中谋取私利。有趣的是,却没有几个主流媒体提到宿迁医改的争议和折腾,只有网络上对宿迁医改一片骂声。
仇和倒台两天后,他从沭阳带倒宿迁、又带到云南的得力助手,也是他的秘书的昆明市委常委谢新松也在3月18日被调查。3月19日,宿迁市政府又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曾任仇和秘书的宿迁市政府秘书长郭金于3月18日病逝,年仅53岁,自然引发了不少联想。

就在当天,网上还出现了宿迁当地群众请愿,要求将当时被仇和卖掉的学校收回,重回公立。
也就是说,支撑仇和的几大主要政绩中,宿迁医改早被否定,昆明扩城也有腐败,他本人当初被媒体极力鼓吹的改革急先锋形象也随之轰然倒塌。
当然,仇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那些改革功绩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在大的政策背景之下做出来的,只不过他手段比别人强硬,做法上更极端,所以更容易受到媒体关注而已。所以,在仇和倒台之后,更需要反思的是仇和所依托的那些改革政策。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