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的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洒乡和市里的化工企业联合投资兴办了一个化工厂。产品在当时是紧缺产品,技术是成熟技术,产供销都有可靠保证,很好的经济效益是把握在握。市企业和乡以及地方上级都在努力,很快化工厂顺利建成。
由于工人的技术不成熟,在试验生产期产量达不到预想标准,实现不了设计的利润,(每顿500元)甚至还会亏损。后来又出了事故导致化工厂停产。由于事故比较大,惊动了各级和有关方面,引起了上级(县)的高度重视。经过了各种工作会,协调会,从县里其它企业调来了一位会管理的能手担任厂长,并授予经济、行政、人事大权,实行全方位的改革。
该厂经过注入资金、改造设备,培训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加奖励,实行失职、出错罚款和清退。调动了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减少了 不负责任和不好好工作的现象,生产进入正常,由于奖励兑现及时,基本上班班超定量,生产景像轰轰烈烈。
在销售上和原来的渠道脱离,自主经营,打破了原来的价格。原来的进料是计划指标,主料每顿4000多元,销售大概每顿不到5000元。现在自己 销售,实行市场价格,每顿销到10000元,直到后来快到20000元了。就这供不应求,化工厂真的飞起来啦,疯狂啦,形势大好,越来越好。乡书记在一次请客时自豪的说,今天来这么多人吃的喝的挖一瓢(我们的产品)也吃不完。
化工厂的形势大好,大家都说是我们有一位会管理的好厂长,是我们走了改革道路。也由此带来了有些领导地位的变化,经济的富裕,甚至私心的膨大。今天来看上世纪80年代,得意的春风促成了苍蝇和老虎,有的已经漏型,有的还在挖掘之中,侥幸的也不可避免。社会的正能量不足难免恶人得势,好人受气。
众说不同,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说当时厂里购进主原料将近300吨,计划价和市场加就差5、6千,就这一项就可以赚200万,只不过是国家的钱叫少数人沾光了罢了。
总之这场改革在中国的人类历史上必将有一个公正的评说。现在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有数,一般人不说而已。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