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孤岛落日 第二章 (6)蒋介石严惩“台独”分子

火烧 2010-05-26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蒋介石在台湾时期对台独分子的严厉惩治,回顾台湾独立势力的发展历程,涉及台独组织如台湾独立联盟的成立及主要人物,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台独问题的演变。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6)   

                   蒋介石严惩“台独”分子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宝岛台湾,日本当局及驻台的军政人员对此极不甘心。为了继续操控台湾,在原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策划下,日本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台湾自治委员会”,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台培养的一些汉奸和暴发户网罗进该组织,并策动他们谋求“台湾独立”。  

    与此同时,日据时代的一些台籍政客由于在国民党政权中备受冷落,也开始走上了“台独”的道路,成为又一股“台独”势力。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国际反动势力开始积极策划“台湾独立”的阴谋,在岛内的这些“台独”分子也就蠢蠢欲动,企图借机兴风作浪。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蒋介石为稳固统治,强行推行土地改革。这对台湾的社会稳定本是件好事,但一些被剥夺了土地的地主、绅士却因此对国民党产生了怨恨。他们形成了另一股“台独”暗流。  

                                            “台独”的另一大势力是一批在美国留学的台湾富豪子弟。他们的上一辈是靠日本人发的家,因此对日本的殖民统治颇为怀念。在美留学期间,他们成立了诸多“台独”组织。1970年,他们还在美国搞了一个全球性的“台独”组织“台湾独立联盟”。至今的一些“台独”死硬分子,如蔡同荣、陈唐山、罗福全等人,均是当年在美国的“台独”组织的头面人物。  

    除了上面的四大“台独”势力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台独”组织,如王育德、辜宽敏、蓼昭堂等人组织的“台湾青年社”和以史明为首的“独立台湾会”等。  

    这些“台独”分子均以日本、美国为靠山,并得到日美右翼势力的大力支持。他们互相勾结,在岛内外大肆活动,企图将台湾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  

    “台独”势力的猖獗使蒋介石认识到,必须采取坚决手段对“台独”分子进行打击。早在1945年秋,陈仪去接收台湾前,蒋介石多次叮嘱陈仪,要注意防范“台独”活动,对“台独”组织及“台独”分子要严厉打击。  

    陈仪到台湾后,根据蒋介石的指示,采取果断措施,对“台独”组织及其骨干分子作了严惩。1946年初,“台湾自治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许丙、林熊祥等人先后落网。同年7月29日,台湾省军事法庭以“共同阴谋窃据国土罪”将这些人处以重刑。“台湾自治委员会”随后土崩瓦解。  

    1947年12月,台湾省主席魏道明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向外公开表明了国民党当局对“台独”的态度,魏道明说:“如果少数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600万台湾人民和4亿大陆人民将不惜为之流血牺牲。”  

    进入50年代,蒋介石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台独”主张及其组织的危害性。那时,“台独”组织经常秘密派人到台湾,挑拨族群矛盾,实施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使蒋介石对“台独”分子更为痛恨。他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署打击“台独”活动。  

    1959-1967年,国民党当局先后破获了多起“台独”大案。这些行动基本铲除了岛内的“台独”组织,“台独”骨干分子不是落网,就是潜逃岛外。  

    蒋介石对“台独”活动最有力的打击,就是用多种手段瓦解了“台独”元老廖文毅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廖文毅曾在日据时期受过日本人的重用,台湾光复后虽然混入了国民党政权,但在政坛屡受挫折。1946年,廖文毅在竞选“制宪国大代表”时因一票而落选。自此,他开始对国民党政权心生不满,企图利用“台独”活动来进行报复。  

    1949年廖文毅偷渡到日本,并在日本成立“台湾民主独立党”。第二年2月,他又纠集了一帮“台独”分子在日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该组织成员大部分为日据时期的汉奸、地主及其后代,他们依附的是日本右翼政客,具有极浓厚的“皇民化台独”色彩,是当时海外最大的“台独”组织。  

    蒋介石得知廖文毅在日本组织了“台独政府”,极其愤怒,多次指示蒋经国注意该组织的动态,并采取措施进行狠狠打击。蒋介石和蒋经国决定用软硬两手打击该组织:一面公开号召该组织成员主动投诚,并派特工到日本,打入廖文毅的“台独”组织内部进行策反;一面对其在岛内的同伙进行严惩,没收其所有财产。  

    根据蒋氏父子的指示,台湾调查局局长沈之岳曾数次到日本,对廖文毅“台独”组织的主要成员进行跟踪、策反。经过艰苦努力,调查局的特工成功策反了“台湾民主独立党”的中央委员陈哲民,然后以陈哲民为突破口,陆续策反了十余名“台湾民主独立党”的中央委员。  

蒋介石的攻心战术令廖文毅惊慌失措,他派了一名杀手潜回岛内,企图通过暗杀蒋介石使自己摆脱困境。谁知杀手行动败露,行刺未果反而被台湾特工人员盯上,杀手虽然成功地逃回了日本,但仍难逃一死,最后神秘地暴尸日本街头。这件事使廖文毅意志更加消沉。1965年5月,经过国民党当局的多次工作,廖文毅终于放弃独立主张回到台湾。此后,“台湾民主独立党”群龙无首,渐渐萎缩,少数死硬分子后来又成立了一个“台独”组织,但却难以为继,最后自行解散了。“台独”势力也因此遭受重大打击。  

蒋氏父子处决了三名“台独”分子,他们是:宋景松、陈智雄、郑评。  

第一个被判死刑的宋景松  

“台独”分子陈三兴系台湾高雄人,1956年进入高雄中学。还未成年的陈三兴无心读书,却十分热心社会活动,组织了一个政治色彩偏独的“学进会”组织。1957年7月陈因成绩跟不上而辍学。  

陈三兴离校那天,将“学进会”的主要成员召集拢来开会,宣布将“学进会”更名为“台湾民主同盟”。  

陈三兴到台北市一家牙科医院当学徒,发现经常到医院来的宋景松与自己的理念相同,便动员他加入“台湾民主同盟”。宋景松又将自己的好友刘全狮、林辉强带入该组织。  

1959年7月,宋景松、陈三兴又将在台湾大学法律系念书的学生苏祯和、董自得两人拉入“台湾民主同盟”。随后,台中市一中的“自治互助会”、高雄市中立中学的“亚细亚同盟”“台独”组织与“台湾民主同盟”挂上了钩。其中,“亚细亚同盟”头目施明德、蔡财源与陈三兴是小学的同学。  

1959年12月,这三个组织正式合并,组建成“台湾独立联盟”,选举施明德、蔡财源二人为该组织的主要领导人。  

此后,“台独联盟”除了在地方有较快的发展,还将其触角延伸到了军队。  

“台独联盟”组织严密,发展迅速。到1962年,“台独”分子们经常在聚会中高喊要大干一场,要与国民党政权拼个你死我活,要尽快实现台湾独立的目标。  

      台湾当局的调查局特工早已盯住了陈三兴。当这帮“台独”分子正要开始行动时,当局就对他们采取行动了。  

1962年5月,在蒋经国的亲自部署下,从5月8日至20日,调查局的数十名特工兵分数路,将“台独联盟”在各地的成员陆续逮捕,该组织在军队发展的一帮成员也被捉拿归案。  

3个月后,“台独联盟”案中的25名主要嫌疑犯被起诉,宋景松是再犯,被判死刑,几天后就押赴刑场处决。  

第二个被枪决的“台独”分子陈智雄  

陈智雄是台湾高雄人,早年在台湾念书,后到日本留学,通晓日、英、法、西班牙语。陈智雄是日本境内最早的一批“台独”分子,是多个“台独”组织中的“外交员”,负责对外联络。廖文毅的“台独”组织“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前后,陈智雄被派到东南亚各国担任‘巡回大使“。                                                       陈智雄  

陈智雄的活动,引起台湾情报人员的注意。1955年,台湾当局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印尼交涉,要求将陈智雄逮捕起来,交给台湾处理。1955年底,陈智雄进入日本,继续在日本大力开展“台独“活动。  

1960年12月,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经过多轮交涉,提出用交换“日本贩毒犯”的方式,换取日本逮捕、遣返陈智雄。  

陈智雄被遣返回台湾之初,当局并未关押他,但对其行踪却一直在跟踪、监视。1961年底,发现他又在策划“台独”组织“同心社”,决定将他逮捕。经蒋氏父子同意并批准,1962年陈智雄被判处死刑。同案犯戴村德、肖坤旺被各处有期徒刑8 年。  

1963年5月28日,陈智雄被枪决。  

第三个被枪毙的“台独”分子郑评  

郑评也是台湾高雄人,生于1934年。其父原是农民,后以经营杂货店为生。父母去世后,他继承了杂货店。20世纪60年代,郑评的妻子因癌症去世,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从高雄到台北谋生。  

1971年,郑评因积极参加教会活动,被台湾基督教会推选为“基督教赴日参访团”团员,前往日本参加基督教反共联合会举行的国际大会。  

在日本,郑评认识了“台独”组织“独立台湾会”的主要头目、著名的“台独”分子史明。史明觉得郑评“台独”思想坚定,有为“台独”事业作战的意愿,决定将他吸收为“独立台湾会”的会员。  

回到台湾后,郑评根据史明的指示,他将老朋友、一同去过日本的游进龙、柯金钟、黄坤能、赖锦桐等人吸收进“独立台湾会”组织,并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研究扩大组织,如何开展爆破、暗杀活动。个月后,他将“独立台湾会”在台湾人数发展到20余人。  

几经讨论,他们决定在台湾搞几个大行动,如暗杀蒋经国及国民党高官,夺取军械库,攻占装甲部队军营,再以装甲部队为主力,攻打台北的主要据点,推翻蒋氏政权,向全世界宣布台湾独立建国。  

正当郑评等“台独”分子蠢蠢欲动时,台湾调查局的特工打进来了。他们首先策反了郑评的好友、南投县埔里人赖锦桐,然后弄清了郑评“台独”组织的所有内情。  

从1973年7月10日起,20余名“台独”分子有10余人到警方自首,未自首的均被抓捕。  

蒋介石父子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如何处理此案。会上,蒋介石、蒋经国指示,对为首的“台独”分子郑评要处重刑。  

1974年4月11日,此案宣判,郑评被判死刑。黄坤能、林建中、洪维和被判无期徒刑,游进龙等二人被判10年,自首的“台独”分子免予刑事处分。  

    但是,在蒋经国主政后,重用了李登辉,没想到李登不但是中共的叛徒,还是一个“台独”分子。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掌权,将台湾逐渐往“台独”道路上引。后来由于国民党内部分裂,在2000年大选时,国民党失去了政权,掌权的陈水扁更是一个“台独”分子,更是将台湾往“台独”的道路上引。2006年他又宣布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更往“法理台独”上迈进,引起两岸关系的紧张。  

                        日本蛊惑蒋介石搞台独  

                                           岸信介(中)访问台湾  

      1969年,已经从政权宝座上下来的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在极端秘密的状态下访问了台湾,劝说蒋介石考虑让台湾独立以便能留在联合国内。此外,英国也为了维持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而敦促日本一起努力。  

岸信介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出现有利于中国的1969年,决定秘密访问台湾,与蒋介石进行直接谈判。岸信介曾对辜宽敏(后来海峡交流基金会理事长辜振甫的同父异母兄弟)说:“以台湾共和国的名义也可以,希望能够留在联合国内。”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蒋介石政府早晚会被驱逐。也许岸信介认为,台湾应该放弃在安理会内的中华民国席位,作为一般的成员国保持议席。虽然这与当时支持蒋介石政府的日本政府的正式见解相矛盾,但是如果能在改变中华民国名字的情况下留在联合国,台湾将确保“国际地位”。  

岸信介到台湾以后,对蒋介石说:“台湾离开联合国安理会,作为一般成员国怎么样呢?”但是,蒋介石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岸信介认识到不能再说下面的话(试探台湾独立的可能性)了。  

美国于1972年7月派基辛格秘密访华,此举带来的“尼克松冲击”,使中国加入联合国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是,美国对于“驱逐台湾”仍持反对立场。  

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断绝了邦交关系的英国为了将台湾留在联合国,也准备与日本政府进行合作。7月的一个晚上,英国驻日大使约翰.皮尔彻打电话将辜宽敏叫到了大使官邸。皮尔彻对辜宽敏说:“刚才,关于与贵国有重要关系的问题,我将来自伦敦的指示传达给了日本外务省。”  

所谓英国政府来的指示,是英国政府认为“台湾作为联合国成员留下来最为理想”,“希望承认蒋介石政府的日本劝说台湾。英国不想使与台湾的关系成为零”。  

为此,辜宽敏与自己的好友、日本驻美大使牛场信彦取得了联系,首先了解了美国政府的立场。此后,他又找到日本外务次官法眼晋作,说:是否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留在联合国,对台湾的未来是一个重大课题。  

法眼当初对英国大使的要求表示为难,但是由于辜宽敏拼命劝说“台湾的存亡关系到日本的国家利益”,法眼敷衍说“将在外务省内统一一下意见”。  

但是,外务省内的意见一分为二,被迫做出决定的佐藤荣作首相认为台湾留在联合国“有道理”,贯彻了支持蒋介石政府决定的方针。  

同年10月25日,反对驱逐台湾的日美的共同提案被否决,蒋介石政府主动退出联合国。由于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决议案获得通过,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