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二章 (5)取缔“自由中国”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5)
取缔“自由中国”
雷 震
1960年3月,又轮到六年一次的“总统”选举了。73岁的蒋介石,这时稍加考虑了一下:是退居幕后?还是再担起这“艰巨的责任”,连任“总统”呢?最后,蒋介石还是选择了后者,蒋介石说:“我要带你们打回大陆去!”
台湾“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六年,连选只得连任一次。蒋介石已连任一届“总统”了,再连任违背“宪法”。当初制订“宪法”时写上这一条,是为做给美国人看的。蒋介石采取的办法是在“宪法”中增加了一条:“非常时期”,“总统”可连选连任。
蒋介石这次当选的就是终身“总统”了,陈诚也跟着“当选”为“副总统”。陈诚这时已重病在身的人,蒋“总统”也就放心了。
蒋介石连任“总统”,确属“违宪”的荒谬之举,但岛内无人敢讲话,所有的舆论工具,悉由蒋介石把持操纵。反对者被戴上红帽子,就有杀头、坐牢的危险。
台湾偏偏有一份名叫《自由中国》的半月刊杂志,竟对蒋介石连任“总统”发出反对声。该杂志由胡适创刊,雷震任发行人,殷海光教授为主要撰稿人。《自由中国》因受到某些美国人的支持,所以敢如此胆大包天。当“国大”正进行选举“总统”时,《自由中国》就连篇累牍地发表反对蒋介石连任“总统”的文章,如:《拥护蒋总统继续领导而不赞同连任》,《岂容御用大法官滥用解释权!》,《敬向国大代表同仁说几句话》等等。
蒋介石被《自由中国》扰得颜面大失光彩,而该刊于蒋介石当选后,再撰社论《蒋总统如何向历史交代?》一文,穷追不舍。殷海光的文章中,竟有“台湾现政权的本质,只是中国大陆旧政权的延续”等样的言语,把蒋介石说成军阀!蒋介石的震怒可想而知。
雷震等人由胜利而头脑发热,高估了美国人对台湾的影响力,低估了蒋“总统”的决心。他们竟进一步调查选举情况,揭发国民党违法选举的黑幕等等。
1960年9月4日,蒋介石下令逮捕《自由中国》杂志的发行人雷震,主编傅正、经理马之啸、会计刘子英等四人。罪名是“煽动叛乱罪”,四人分别判刑十年、十二年、七年、五年。
一场文字狱之后,台湾真的安静了,剩下只有喊“蒋总统万岁”的声音了。
雷震一家人→
蒋介石再次叫嚣“反攻大陆”
1962年5月,蒋介石突然下令征收“国防临时特别捐”,国民党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光复大陆指导纲领”,说这个纲领是“为反攻复国开路,贯彻革命任务”。又举行“国民党总登记”,“反攻授旗式”等内容……
传来新华社广播的消息:台湾派遣武装特务九批,计172人,曾先后在广东的海丰、惠阳、惠来,福建的台山等沿海地区登陆骚扰,已被我解放军和民兵全部擒获。
蒋介石派遣的“国军游击队”虽然有去无回,但蒋介石还是不断接见外国记者,一再重申“我可独立反攻,苏俄不会干涉”,“国军一旦开始反攻,三、五年内底定全国。”
蒋介石这回为何信心十足?原因是他认为大陆在三年困难时期形势对他有利。当时大陆还由于“左”的错误指导思想造成的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又加上1960年苏联片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等造成的困难,蒋介石认为他“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
美国年轻的总统肯尼迪沉不住气了,华盛顿政府持现实主义观点,没必要为蒋介石付出更高的代价,奉行决不轻易陷入中国内战的泥潭的原则。1962年8月,肯尼迪警告蒋介石说:“如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那等于自杀。”并指出,台湾单独发动对大陆的战争,是违反《美、中(台湾)共同防御条约》的基本原则的。于是,一场虚张声势的“反攻圣战”,三个月后,悄然收场。
1963年9月,蒋经国以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身份访问美国。
这时,华盛顿与台北之间,再没有艾森豪威尔时代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白宫又出现了蒋介石所说的“同情共党”分子。美国远东助理国务卿希尔斯曼,提倡对中共“封锁而不孤立”之说,罗斯福的遗孀艾莲诺,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员的身份,建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代表中国,加上肯尼迪总统不许蒋军轻举妄动,蒋介石担心美国有意和人民中国改善关系,顿生惊恐。蒋介石为了儿子今后顺利接班,必需寻求美国的支持、谅解,并探询美方的底蕴,有“未雨绸缪”的意义。
美国方面,当然了解台湾的政局,蒋介石已77岁,身体不好,风烛残年,第二号人物陈诚,病情日益恶化,将不久于人世。所以美国对蒋经国这位台湾真正的继承人,也同样想面对面地了解、评估一下。
蒋经国此行,美国避免声张,采取低调,没有公报、共同声明一类的东西发表,达到双方满意就行了。
蒋经国此次美国之行,差点被台独分子刺杀身亡。
1963年11月,蒋介石召开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改组内阁定调子。
最为了解蒋介石心思的副总裁、副总统、台湾行政院长陈诚,九大闭幕,立即坚辞所兼的行政院长职。陈诚一生,聪慧过人,“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己的生理状况,早不堪繁剧。精神方面,虽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实权和名义,相距甚远,其处境如夹心饼干,对上要处处请示蒋介石,对下要事事迁就蒋经国,倒不如早脱身的好。
蒋介石对陈诚辞职先批示:“给假一个月,暂予静养,辞职缓议。”后“勉强”接受。于是,严家淦出任行政院长,重组内阁。
蒋介石独具慧眼,发现“政界新秀”严家淦具有他人很难具有的长处:没有野心,没有自己的班底、党羽,更不具才干。在政客角逐场上,对任何人都不够成威胁。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到台湾给蒋介石打气
严家淦组阁,第一件事就是任命蒋经国为台湾国防部副部长。现任国防部长俞大维,是个数学家,书生气十足,除了奉“总统”之命跑美国求军援,就是替蒋“总统”到各小海岛慰问驻军,根本不过问部内人事。何况蒋经国和俞大维又是儿女亲家,台湾国防部由谁当家,一目了然。
蒋介石把儿子安排到国防部长的位置,心里就踏实了,因为只要手里握住兵权,登上宝座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
蒋经国当上“国防部长”两个月后,陈诚因肝癌于1965年3月5日死了。陈诚病危期间,蒋介石两次扶杖亲至病榻前探视。他的心情,悲喜交集。这些忠于他的老部下,一个一个地都先他作古,内心自有一番悲悼。
1966年3月,台湾又临到每六年一次的“选举总统”。3月13日,蒋介石设宴招待全体“国大代表”,即席讲话说:
“我本身希望国民党同志不要提名我为候选人,因为才德兼备,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老同志很多。但是,最后大家仍然推我,我感到很惶恐。我今年已经八十岁,再连一任,还不能反攻,怎对得起国家?此次国民大会,乃是反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我必须把握时局发展的枢纽,俾完成历史的使命。此外,我本来希望民、青两党亦能提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可是他们很客气。一党提名,未始不是一种缺憾。”
蒋介石这番表白,可以说是欲盖弥彰。
有头脑的“国代”,察观形势,押严家淦的注,十拿九稳。有趣的是,一党提名,副总统候选人只严家淦一人,别无对手。但是,选票1416张,严家淦仅得782张,废票竟占634张,好险,选举差点作废!
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在纽约去世。宋美龄带着蒋纬国从台湾飞来参加了葬礼,在美国居住的宋子文却没有参加孔的葬礼,在最后那些年,他们的关系很不好。孔祥熙终年87岁。宋霭龄比她丈夫多活了六年,85岁时才在纽约逝世。
蒋介石、宋美龄家庭轶事
蒋介石和宋美龄是1927年结婚的。起初,两人的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各有不同。比如:蒋介石习惯吃中菜,宋美龄却喜欢西餐,吃饭时各吃各的;有时意见不合,引起争吵。因蒋介石杀害邓演达事,两个闹得最烈。宋美龄一气之下,就驱车走上海。每次都由宋母或大姐宋霭龄对双方进行劝解,促宋美龄回去或电蒋介石来接。以后逐渐和睦,同吃中菜。宋母死后,相处更为亲昵,互称“大令”(即“亲爱的”)。
蒋介石性情急躁,好发脾气,一不称心,就要骂人打人,一拳一脚,非常熟练,侍卫长王世和、侍卫官竺培基是常挨骂挨打的对象。按军规,长官打时,只有挺胸而挨,不准退避。一次,在打竺培基时,宋美龄进来,对竺说:“你为什么这样呆,还不快走!”从此以后,竺见蒋介石发怒要打,拔腿就跑,并顺手把门带上,蒋介石也就罢了。别人也相与效法。
大家知道,宋美龄在的时候,蒋介石很少发火,因宋美龄经常规劝他:“像你这样的身份,还能随便发火打人吗?”平常,侍从人员听到蒋的喊声,进去时不免心悸,见到宋美龄在,就如有了保护。她对人态度和蔼,甚为大家尊敬。
孔二小姐打扮得不男不女,怪态可憎。起初,因为宋美龄的关系,她来时,门岗向她敬礼,后来有意给她难堪,不再敬礼,她气愤地去告诉宋美龄,不料宋美龄的回答是:“你不是政府官员,何必向你敬礼?”
蒋介石的生活起居是有规律的。他每天拂晓五时左右起身,先洗漱沐浴,动作敏捷,不超过十分钟,保持着军人利索、敏快作风。接着,便稍饮牛奶之类的饮料,还有一杯参汤。
下楼后,蒋介石来到院子里散步,或者在树丛草间的阴暗处,打几下拳。
宋美龄起身较迟,有时十点钟还未起床。有时,蒋介石会上楼到卧室,在夫人耳旁轻声地说:“我肚子饿了,早饭还没有吃呢!起床吧!”说完笑着走开了。宋美龄被叫醒后,有时马上起床,洗漱完毕后进餐室,与蒋介石共进早餐。宋美龄心情不佳时,醒来后不下 床来,命人把一只特制的小桌放在床上,坐在床上洗漱和进餐。
十二点钟午餐后,蒋介石就进寝室午睡,常睡两个小时左右。
有一年夏天,蒋介石午睡后起来,立即阅读文件,批了两份报告,随后交给贺耀祖。贺耀祖接过一看,不禁为之骇然。原来这两份报告一份是请示惩办一个作战失误军官的报告,一份是侍从室一个人员请批准结婚假期的报告,两份报告放在一起。在请批结婚的报告上批了“立即枪毙”四个大字,而在请示惩处的意见上却批了“准假一周”四个大字。那时,正好战事失利,蒋介石心中烦恼,午睡也没有入定,醒来后心神恍惚,批错了。贺耀祖深知蒋介石不容置辩,不能再送上去改批,就大胆地自作主张,在原件上用白纸贴补改正,加盖自己的私章,拿给书记另行抄正;又亲自签名盖章发下文件,才避免了这一颠倒批示的错误。
蒋经国、蒋纬国在电话中喊蒋介石都称爹爹。蒋经国对宋美龄是极恭敬和孝顺的,一见宋美龄面,就恭恭敬敬地用宁波方言喊一声“姆妈”。在电话中一般是亲热地喊一声“姆妈”后,就说:“我是经国呀。”所以,宋美龄在人前人后称赞说:“经国是最讲礼貌的。”
蒋纬国对待后母的态度上就与乃兄大不相同了。当面见到宋美龄,非但不启口喊一声“姆妈”,经常是把头一掉就过去了,因而宋美龄对蒋纬国极为不满。她认为这不单是礼貌问题,而是不把她放在眼里的举动。为此,她曾向蒋介石质询过,蒋介石不止一次地向蒋纬国做过工作,而蒋纬国偏偏不吃这一套,蒋介石对此也无可奈何。
宋美龄用电话和姐妹通话,一般均用英语。但她和宋庆龄通话,则用地道的上海话。她们两人的上海话,都讲得极为清脆流利,语气之间始终保持着亲切和热情。每次通话时,都是宋美龄先开口说:“阿姐吗?”宋庆龄回说:“美龄吗?”
宋美龄每次和宋庆龄通话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对其饮食起居问寒问暖,无微不至;再就是拉家常。
当宋子良、宋子安到达重庆后,蒋介石对宋美龄说:“我要子文、子良、子安他们邀请阿姐和大阿姐一起到黄山聚餐。”宋美龄说:“让我先问问阿姐后再说。”宋美龄随即和宋庆龄通电话:“……这是我们姐弟自家聚会,其他人没有呀……”宋庆龄犹豫一下,即说:“不来罗,这两天我正犯病,身体很不适意……”宋美龄一听即说:“那么我马上派医生来给你看看……”宋庆龄说:“不用了,我正在服药。”这次由蒋介石倡议的“家宴”,宋庆龄就这样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