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一章 (1)蒋介石抢运黄金和“引退”
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编者按:《孤岛落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一书已由团结出版社于2010年1月出版,全书共72万字,有插图(照片)222幅,分上、下册,定价78元。
我是在2007年7月份把书稿交给团结出版社的,经过了两年多时间才把书印出来。原稿有插图300多幅,被删剩下222幅,文字则被删掉了3%-4%。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我又对此书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改,文字增加了几万字,图片也增加了一些。下面就是我的最新版本,发表一部份,请大家批评指正。
《孤岛落日》的简单目录
第一章 蒋介石永别大陆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辞世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经国、纬国身世之谜
第四章 张学良将军幽居台湾
第五章 宋子文脱离蒋介石 陈诚病死在台湾
第六章 白崇禧暴死马上杀 胡宗南逃台遭弹劾
第七章 孔祥熙的财产之迷 陈立夫晚年盼统一
第八章 阎锡山魂梦断菁山 西北“三马”不同的人生
第九章 何应钦的最后岁月 汤恩伯死于手术台
第十章 两岸密使往来
第十一章 于右任玉山之巅望大陆 胡适蒋介石抢救第一人
第十二章 孤岛孤魂杜月笙 上海扫街黄金荣
第十三章 张大千为何不回大陆 吴国桢险遭猩猩暗杀
第十四章 逃台国民党大佬的遗族
第一章 蒋介石永别大陆 (1)
蒋介石抢运黄金和“引退”
国民党自1928年北伐胜利到1949年败退台湾,掌握全国政权达20余年,积存有巨额的金银外汇。到了1948年末,蒋介石败局已定,为了加强台湾这一最后的顽抗基地,蒋介石决定将保存在上海的巨额金银外汇秘密运往台湾。
1948年11月10日,蒋介石写了一个手令给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
“中央银行总行准备迁驻广州,其重要档案、账册及金银现款,应即分运广东、福建与台湾切实保存为要。俞总裁鸿钧。蒋中正手令。”
1948年12月1日午夜,一艘貌似寒伧的货船,停靠在外滩江边,同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隔江相望。船员们衣衫褴褛,是从海军人员中挑选出来又经过伪装的。这时,中国银行的几位经理已得到大量贿赂,并取得乘坐这艘货船驶往安全地带的许诺,条件是打开金库。国民党军队已封锁了银行周围地区,其中包括南京路和外滩的一部分。在黑夜里,苦力们一面挑着沉重的担子,一面有节奏地发出吭唷声,向黄浦江边挪动脚步。
那艘货船,其实是国民党海军的一艘军舰。
英国记者乔治.瓦因正在写字间里开夜车、写电讯。他看到窗外的这种情景,感到非常惊讶。当他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他马上给伦敦发出了一份电讯:“中国的全部黄金,正在被用传统的方式运走。”
其实这天夜里的情况,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密令一艘军舰,停泊在上海黄浦滩中央银行附近的码头边,央行附近的街道,临时戒严,一箱一箱的黄金,悄悄运上军舰,在天未破晓以前,该军舰已驶出吴淞口,以最大的速度,驶向基隆。两天以后,台湾省主席陈诚打电报给上海的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全部黄金已妥藏在台湾银行的保险库里。坐在外滩央行总裁办公室里的俞鸿钧,这时才感觉肩膀上的万钧重担突然减轻。
这是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密令将储藏在上海国库的黄金抢运台湾的情况。
蒋介石抢运黄金前后分成三批:第一批,也是最主要的一批,就是1948年12月1日午夜由上海装运,总数为200.4459万两,运到基隆;第二批运走57.2899万两,及银元1000箱(每箱4000枚)运至厦门;第三批是俞鸿钧辞职以后,刘攻芸继任中央银行总裁,由汤恩伯亲临央行运走19.8万两,这时离上海解放已不到十天了。前后三批,共抢运黄金277万5千余两。同时运往台湾的银元有三千万元,美金二亿多元。
蒋介石对台湾早有打算。早在1946年10月25日,蒋介石就飞赴台北,出席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典礼,趁此机会在全岛巡视了一圈,向随员们大发感慨:“巡视台湾之收获,较之巡视东北更大,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个模范省。”
后来,随着战局不断逆转,蒋介石开始作“万一”的准备,思来思去,只有台湾这一只棋子了。
1948年底,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考虑引退了,其目的在于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正如蒋经国的日记所载:“父亲近曾缜密考虑引退问题,盖以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之下,另起灶炉,重奠革命基础,争取新生。”
蒋介石的“另起灶炉”的基地,正是台湾。他向陈诚等一班亲信交底:“我坚信,就算整个大陆被共党拿去了,只要保有台湾,就可用来恢复大陆,因此我将不顾一切,毅然准备下野,把台湾变成复兴基地。”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暗示行将引退,并紧锣密鼓作退守台湾的各项部署。同时,在这一天,宣布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1月中旬,蒋介石又加任陈诚为台湾警备总司令,蒋经国则被任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
1月10日,蒋介石派蒋经国由南京赴上海拜访俞鸿钧,希望他将中央银行所存金银外汇移往台湾。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预算财务署中将署长吴嵩庆也先后拜访俞鸿钧和中央银行副总裁刘攻芸、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部长徐堪,就蒋介石指示以预支军费名义将中央银行库存黄金90万两及白银、外汇先运厦门再转台湾一事进行研究,并取得上述3人的同意。
在抢运黄金、美钞运往台湾的同时,蒋介石又指令中国银行总裁席德懿,把银行里的外汇化整为零存入私人户头,听命转移台湾。
蒋介石还频频约见亲信面授机宜,要他们把防守重点放在东南沿海,注意保存实力,实在守不住就渡海入台。又一再指示陈诚加紧对台湾的控制与建设,并拟定“治台新方针”令陈诚照办。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当天下午由陈诚、陈仪、汤恩伯、蒋经国、俞济时等陪同飞离南京到达杭州。当晚浙江省主席陈仪在西湖楼外楼菜馆设宴招待,夜宿笕桥航空学校天健北楼。第二天,仍由陈诚等原班人马护送,回到故里溪口。
在杭州时,蒋介石就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任命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并向他们面授机宜。
奉化是浙东有名的风景区,溪口的春天更是迷人,姹紫嫣红,鸟语花香,一派江南旖旎风光。但是蒋介石这次回来,火气特别大,处处不顺眼。他一进卧室,脱下外套,看到床边没有衣架,就大声训斥:“衣架到哪里去了?”侍从人员只好慌慌忙忙跑到武蛉学校取来。吃饭时,看到送上来的是机器加工的大白米饭,把脸一沉,下令退回,重做乡间石磨加工的碾子米饭,伺候人员只好到山下白岩村换米重做。武蛉学校校务长施季言,特地买了两只甲鱼,烧好了给蒋介石佐餐。不料甲鱼端到桌上时,蒋介石触景生情,申斥施季言:“现在什么时候,你还买这么贵的东西给我吃,你知道甲鱼多少钱一斤?”弄得施季言进退两难。
然而蒋介石人在溪口,心系南京,念念不忘“党国”军政大事,更多的心思是用在了对南京政府的操纵和指挥上。
在此期间,蒋经国秉承父命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监造定海机场,一旦淞沪弃守,好以定海为基地,出动空军接应和掩护从淞沪战场上溃退下来的汤恩伯的部队,使之有计划地先撤至舟山,继而撤往金门、马祖和台湾;二是督促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把国民党政府所有黄金、白银、外汇悉数运往台湾。
南京到台北 海空运黄金
吴嵩庆是当时国军财务署长,蒋介石亲自写下手令,要吴嵩庆将中央银行总库的全部黄金、银元及外币提做军费运去台湾。
中央银行的黄金分三批运台,第一次是在1948年12月1日,用海关缉私舰“海星”号,从上海运到基隆,计有黄金80多吨及白银120多吨。吴嵩庆当时人在南京,未参与第一批黄金运台之事,但第二批、第三批金银运台,他都参加了。
1949年前后,国共内战白热化,金元券狂贬,财务署遵照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指示,对主要作战部队发放黄金、银元。解放军攻下武汉后,上海中央银行即将29.5吨黄金和无数银元运至厦门,存放在鼓浪岛的交通银行地下仓库。金块有大有小,外表都用牛皮纸包好。金银均装箱,箱外有封条,写上重量和数目。鼓浪岛没有汽车,金银的运送全靠银行雇来的挑夫,由他们把这些贵重的箱子挑上交通船送去厦门,再运上飞机或军舰。
黄金分三次运送到台湾,由军用飞机押送。最多的一次曾运13万两,分别放在13个木桶里,由财务署预算科长李光烈负责押送。
黄金运到台湾后,交给台湾收支处长王永涛,由他负责点收和保管。黄金存放在财务署的库房,也就是现在中正纪念堂的园地里,这里原来是日本管理军费的一个处,地下很深,面积约330平方米。银元则放在台湾银行仓库。
当时是军用飞机运黄金,兵舰运银元。有一次军舰载运800多箱银元,为了慎重起见,还由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押送。
当时为何不直接将黄金、白银运到台湾,而要先存放在厦门鼓浪岛?因为蒋介石当时原打算到西康打游击,根本没想到要退守台湾。可是兵败如山倒,国军一下就被共军打得溃不成军,才不得不撤退到台湾。
上海第三批金银运台,则是在1949年5月上海即将落入共产党手中前夕。当时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与吴嵩庆以军费名义将中央银行剩余的金银提出。黄金银元的运用,完全由蒋介石一手掌控,财政部长徐堪无权调拨。
自1949年1月至4月,在吴嵩庆的主持下,国民党自上海运走黄金90万两、银元7500箱(每箱4000枚)、纯银3000余吨,暂存于厦门鼓浪屿交通银行地下库房。这批黄金运到厦门点验时,竟多出9万两。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进军福建,存于厦门的金银分别由空、海军运到台湾。
此外,国民党还将外汇7000万美元移存台湾,另将1000万美元由国民党空军采购委员会主任毛邦初中将以私人名义开户存入美国银行。
1949年5月17日,上海战役正在激烈进行之时,汤恩伯令中央银行副总裁李立侠提出黄金19.8万两、银元300箱(计120万枚)、纯银300吨,运往台湾。至此,中央银行国库只剩黄金5000两、银元30万枚。就这么可怜的一点钱,也在27日上海解放前夕被汤恩伯全部提去作为军费。
综上所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共运往台湾376.5358万两黄金、3520万枚银元、8000万美元(含存入美国银行的1000万元)、3300吨纯银。据国际金融专家研究认为,上述银元、纯银、美元按当时价值折合黄金约400万两。
蒋介石运往台湾的除黄金、银元、美钞之外,原存南京博物馆的故宫文物也被大量运往台湾。其中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文具、名画、杂项等共1424箱,图片画册1324箱,历史文献204箱,共计文物231910件。这些文物中很多是无价的稀世国宝。
蒋介石回到家乡奉化溪口后,他又记起还有一箱约合美金一二百万元的珠宝,存放在上海中央信托局,因蒋经国担任过管制上海经济的工作,知道这箱珠宝具体存放地点,特令蒋经国等再去上海,设法将其运到台湾。
蒋经国到达上海后,李宗仁代总统下令不准移动这箱珠宝,并吩咐保管保险箱的人飞到香港。蒋经国无法取出,只得回溪口向蒋介石报告:“据所知道的情形,这一箱珠宝已经用了不少,剩余的东西,仅值二三十万美金,我们何必为此区区之物,同人家伤和气?”蒋介石指责道:“到了台湾,当军队粮饷发不出的时候,就是一块美金也是好的!”蒋经国无言对答,只好依其父意旨再努力,但结果还是没有法子把这箱子珠宝搬出来。
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得知大量金银被运往台湾的消息后,于1949年2月17日严令中央银行总裁刘攻芸(1949年1月20日继任),禁止中央银行金银他运。3月22日,李宗仁令刘攻芸将运往台湾的金银运回。但李宗仁的命令并无效力。4月下旬,已逃到桂林的李宗仁致函蒋介石,要其交出人事权、军权和财权,并出国而由自己全权主政中枢。蒋介石复函李宗仁,对金银外运台湾一事来了个死不认账。
李宗仁为维持军饷,曾命令行政院饬财政部,将运台湾的国库银元金钞运回一部分备用,但是在台湾负保管责任的陈诚奉蒋介石暗示,作充耳不闻的无言抗命。
与此同时,陈诚则秉承蒋介石的旨意,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作为蒋介石的最高代理人镇守台湾。在陈诚的残酷控制下,台湾有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为蒋介石退守台湾,以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批被蒋经国称为“全国同胞血汗之结晶”和“国脉民命”的黄金在台湾所发挥的功能,后来蒋介石本人作了如下评估:“政府在播迁来台的初期,如果没有这批黄金来弥补财政和经济情况,早已不堪设法,哪里还有今天这样稳定的局面!古语说‘无粮不聚兵’,如果当时粮饷缺乏,军队给养成了问题,那该是何等严重?”美国前驻法国及苏联大使蒲立德也曾在《展望》杂志发表文章分析1949年和1950年台湾的经济与财政情况时指出:“台湾面积仅为波多黎各的四倍,它怎能维持六十万的武装部队呢?这完全是靠蒋经国先生将大陆的黄金运台,才安定台湾官兵的生活,社会经济的繁荣。没有蒋先生由大陆运台价值十亿美元的黄金,台湾的经济将被通货膨胀的洪流所淹没。”
后来台湾经济的发展,实是由全国同胞的血汗培植起来的。没有从上海运去的大量黄金、美钞、银元,台湾经济的崩溃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尽管蒋介石劫财、掠宝,经营台湾以为后路,南京、太原相继解放的消息传到溪口,仍使蒋介石惊恐万分,精神恍惚,曾想一死了事,后在蒋经国等人的百般劝慰下,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此时人民解放军正逼近杭州。溪口位于四明山麓,活跃于四明山区的共产党领导的浙东游击队,在解放军大军渡江之后,活动更是频繁。负责保卫蒋介石的交警旅长杨遇春,就曾在离溪口二十多公里的公路上,被游击队俘虏过。为了安全起见,蒋介石决定离开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