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泽东同志不是“退居二线”,而是“高居三线”

火烧 2010-05-01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指出毛泽东同志并非退居二线,而是高居三线,强调其与接班人及一线二线的区别,分析毛泽东同志在不同阶段的定位与角色。

  毛泽东同志不是“退居二线”,而是“高居三线”。

  一、从时间上区分“一线二线”与“接班人”。
  关于“接班人”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之时,就有交代。1945年8月27日,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之前1天,为中共中央起草通知:“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至少从这一天起,毛泽东同志正式确立的“接班人”就是刘少奇同志。
  关于“一线二线”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66年给出了明确的说法。1966年10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说“……鉴于斯大林一死,马林科夫挡不住,发生了问题,出了修正主义,就搞了一个一线、二线。”可以知道,大约从1957年6月马林科夫被撤职之后,毛泽东同志开始搞了“一线二线”。

  那么,“接班人”与“一线二线”有什么区别呢?
  “二线”只有一个,“接班人”也只有一个。“一线”却有很多。(参考毛泽东同志1966年10月25日讲话“我处在第二线,别的同志处在第一线,结果很分散。”)
  有的同志身在“一线”,不争“接班人”,比如周恩来同志;有的同志身在“一线”,却要争“接班人”,比如高岗。
  在网上搜索“毛泽东 退居 二线”,可以发现很多文章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从1953年年底开始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的。真是诡异,这些作者为什么不认真参考毛泽东同志本人的回忆呢?
  1953年底开始露出苗头的高岗事件,确实是一件大事,但是笔者认为这是“接班人”之争,与“一线二线”问题虽然有一定关系,但还是两码事。

  二、毛泽东同志是如何区分“一线二线”与“接班人”问题的?为什么说是“高居”三线,而不是“退居”二线?
  1953年12月,由刘少奇主持日常工作。再次确定了“接班人”问题。
  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意毛泽东不再担任国家主席的提议,选出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从法律上确认了刘少奇同志的“接班人”地位。这时,刘少奇同志已经可以说是“二线”了,已经从“一线”的很多人里明确出来。

  毛泽东同志本人,至少从1966年10月25日的讲话上看,没有表达“退居”的意思。毛泽东同志的原话是说他“处在”第二线,别的同志“处在”第一线。
  毛泽东同志的表达比较谦虚。我们从1953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关于用中央名义发文件、电报问题的信和批语”,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其实是“高居”,而不是“退居”。
  这时,笔者要给毛泽东同志提点意见。1959年,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二线”了。准确地说,此后一段时期内,毛泽东同志应该是处在“三线”。

  我们国家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战争时期,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显然不是“退居”二线,而是“高居”三线。

  三、为什么以往只看见“退居”,却没有发现“高居”。
  这个“退居”两个字,从何时何处开始流传的,笔者没有找到。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某些支持毛泽东思想的同志,出于“好意”,提出的一个字眼,其目的是为毛泽东同志开脱责任。
  笔者认为,这种“好意”是要不得的,这种“好意”不是在维护毛泽东思想,而是在损害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的根基就在于“实事求是”。

  毛泽东于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上,总结了反右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的党的领导的原则,并且解释说:“集中,只能集中于党委、政治局、书记处、常委,只能有一个核心”。
  反对毛泽东同志的那些人,会单挑出“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来说事。我们也不必否认这一点,因为那些人没有意愿去搞清“毛泽东同志本人”与“党委”的辩证关系。同时,根据这段话,我们如果硬说毛泽东同志“退居”二线,也只能是贻笑大方。

  四、确认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同志“高居”三线,是不是就可以像七千人大会那样,把污水泼向毛泽东同志?
  不是的。
  这里需要根据笔者的职业特点,进行一番比喻。
  医生在值班的时候,有“一线、二线、三线”之分。来了急诊病人,需要手术的,一般由一线医生负责。当病情严重,一线医生学识有限时,应该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
  如果一线医生没有汇报,自作主张地应对疑难问题,并因此出了医疗事故,那么主要责任是一线医生的。
  如果一线医生汇报了,二线医生却麻痹大意,没有亲自检查患者、分析病情,就简单地通过电话指示一线医生的操作,因而发生了问题的,就是二线医生的主要责任。
  三线医生的责任依此类推。三线医生通常处置一些群体事件,如多人创伤、烧伤、爆发感染等。

  结合七千人大会上,所谓的“天灾人祸之争”。到底是谁的主要责任?
  大跃进之前,从1953年12月起,再次明确,主持一线工作的就是刘少奇同志。大跃进之中,1959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更进一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央二线”。
  这样,大跃进出了任何重大问题,谁是主要责任者,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在信阳事件”的责任认定上,“地方一线”路宪文是主要责任人,“地方二线”吴芝圃应该负次要责任。遗憾的是,吴芝圃这样敢作敢当的同志,1967年在文革中却被批斗病死,路宪文那样的真正主要责任人却偷生到1995年。
  信阳事件这样的重大事件,中央在处置应对时,就没有责任吗?关于信阳事件的报告,什么时候才传达到“中央三线”毛泽东同志那里呢?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已经是1960年10月26日。如果哪位同志有更加准确的证据,请一定提供出来,笔者欢迎事实,即便是不利于笔者观点的事实。
  这样,拷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我们能把类似“信阳事件”这样的责任事故,往“中央三线”毛泽东同志身上推吗?作为“中央一线”、“中央二线”的同志们,有没有尽到及时汇报的义务?

  五、什么才叫真正的“退居”二线。
  像华国锋同志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
  像邓小平同志1989年11月辞去军委主席。
  像江泽民同志2004年9月辞去军委主席。
  笔者认为,这样才是“退居”二线。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