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五
中庸五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矣,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释诠】 孔子说:“把广博的自然本质,人类本色的道德根性遮蔽起来,用机巧的笔法言说惊异新奇的事物,以欢耳目,极尽口腹之欲,固然可以成为一个门派,为后人所记叙和遵循,甚至在当代还能够被当做煊耀一时的火辣名星,而赢得鲜花和掌声。但无论如何,我是不会那样去做的。太多应有所作为的人,都借种种理由,或因重重原因,在半路上改弦更张,丢下了道义,可我却无法使自己停顿下来。品德高尚的人是以中庸为镜鉴,以大自然内外和谐统一的生生规律为权衡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世人都躲避他,时事迁移证明了他的才智功德,他本人还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时还能够无怨无悔,继续前行,也只有那包容广大,超拔俗务之上的仁慈之人了。”
公务人员的人格规制,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大道原则,是与以自我为中心的世俗功利思维和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弱肉强食的兽性法则正相违背的。它的功德隐藏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常常不被浅薄的人们所认识和体会。
真正说来,统筹兼顾、先公后私的道理,即使最愚笨的男女也能听得懂;但是,若仔细考证其终极的来由,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也不能够做出全面彻底的回答。虽然最普通的男女也可以落实到行动上,如若用其治国,建立诚信和谐的人类大道中庸社会,就是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难以做到【所以才有毛泽东人民民主政治方略的提出。而人民,又恰恰是“仁义”一词的平移转换。相对应的是:仁-民(个体生活性);义-人(整体存在性)】。
宇宙如此浩瀚,世界那么广大,鸟兽们尚可过优哉游哉的日子,人类社会却依然在利益的角逐中,自相残杀,丧尽天良。所以,道德文明的境界,是物质世界所不能全部认识和表达的。数理科学的物质基元,则是阴阳两种范畴属性不可割裂切分的。《诗经》感叹:“雄鹰在天空中劲飞,鲋鱼在河水中闲游。”说明作者观察事物时,没有忘记形而上和器物两个方面都需要做动态的详细研究。太极阴阳原理,也就是大道、恒道、宇宙生生的总原理,从男的、女的两个人结婚生育才开始成为男人、女人,让人对其有了感悟和认识。但若要更加清楚和明晰体认,那就需要科学研究大自然的所有事物了。
【把握】 一些“修道”之士,常常孤傲倔强,竭力直销“修身”传统于身体的修炼,宣扬打座修行所带来的心灵快乐。可是,以其面黄肌瘦的形体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意识,又如何让人能对其“道术”打起精神,从而将其供于庙堂朝三晚五地参拜于其下?而90之上,面孔黎黑,一个大字不识的愚夫愚妇千百年来数不胜数,大仙与高僧又以何德与其拼“道”乎?!可见,长生久视,不单纯是道术所为。而潜心于求仙拜佛的,事实上已经置家人而不顾,还大谈什么发愿慈悲?除了神经兮兮者,谁信?
读了叔本华恨不得地球早点爆炸,“是日何丧,吾与汝偕亡”。读了尼采,怎么所有人在你这个“超人”面前都矮了半截?高大的自己总觉得地球太窄,我这棵太阳受不了月亮的寒冷。辩证法一唯心,言词上永远“东方不败”。事实上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即使成为人妖,也还是没有做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使男人成为女体,让两个女同性恋者生出娃娃来。具体问题越“具体分析”,暴露出的问题也就越多,“责任人”无论再怎样辩解也是难逃其咎。以至炒成股东的炒股者,哪个人都赛过股评家。也许久病能够成为良医,而这些神儿、仙儿们却依然抱着赤字帐户滔滔不绝。著名的现代市场经济学家的理论一旦成为国家的经济政策,整个世界的生活就再也别想经济。折腾产生利润,不折腾还能展现市场的魅力?甚至连刺激消费、暴力拆迁,强迫币值、核打击也都成了市场的附庸。多少世代的生产能挽回这种人面狮身的思维“转基因”及汇率、次债杠杆的罪恶吞噬。世事如斯,何也?
“素隐行怪”,不知人之为何物也矣!
自然,是你人类的一词科学,就能改造得了的吗?人类,先搞懂什么是文明道德,再谈论什么民主自由吧。否则,你根本就走不出你自己为自己筑就的奔向毁灭的牢笼和枷锁!
素:sù.1.本色的生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唐杜牧《杜秋娘诗》:“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又泛指纺织品。《十六国春秋·南燕录·慕容德》:“虽粮储素积,而城大难固,且人情沮动,不可以战。”2.指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隋王胄《白马篇》:“不羡山河赏,唯希竹素传。”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又指用绢帛纸张写的书籍或信件。唐元稹《鱼中素》:“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3.本色;白色。晋左思《杂诗》:“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又指颜色单纯。梁斌《红旗谱·三十七》:“(严萍)换上棉布鞋,穿上素蓝短袄,头上蒙了块印花粗布手巾。”4.本质;本性。《广雅·释诂三》:“素,本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道法》:“故能至素至精,浩弥无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淮南子·俶真》:“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又事物的根本。《鹖冠子·学问》:“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陆佃注:“道德,操行之本,故曰素也。”5.带根本性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如元素;因素;色素;维生素。6.质朴;不加装饰。《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孔颖达疏:“处履之始,而用质素。”晋郭璞《南放赋》:“事崇其简,服尚其素。”7.清淡无为。《庄子·天地》:“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元包经·太阴》:“尚乃俭,务乃素,无起征修,无勤动为。”8.挂名的;无爵位俸禄的。《庄子·天道》:“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司贞索隐:“素,空也。”
9.不仕;境遇贫寒。《资治通鉴·宋孝武帝纪》:“士庶虽分,本无华素之隔。”胡三省注:“素,白也,质也。故白屋谓之素门,寒士谓之素士。”10.平素;旧时。晋陆机《叹逝赋》:“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11.预先。《左传·宣公十二年》:“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杜预注:“不过素所虑之期也。”《国语·吴语》:“天谋必素,见成事而后履之。”12.志向;宿愿。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13.旧交。14.蔬菜类的食品,与“荤”相对。《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荀子·王制》:“养山林薮泽鱼鳖百素。”15.指牛马的鼻梁。16.广博。17.副词。⑴表示频度。相当于“向来”、“经常”。《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唐王维《青溪》:“我心素已间,清川澹如此。”⑵相当于“空”、“白白地”。《左传·定公十二年》:“与其素厉,宁为无勇。”明朱有燉《黑旋风仗义疏财》杂剧:“不道的轻轻素放伊!”18.真情。后作“愫”。《战国策·秦策三》:“竭智能,示情素。”吴师道补注:“素、愫通,诚也。”19.通“嗉”。禽鸟喉下盛食物的囊。
怪:guài.1.奇异的;不常见的。唐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愧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2.奇异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衡·奇怪》:“世好奇怪,古今同情。”又特指传说的怪物。如妖怪;鬼怪。晋张华《博物志·卷九》:“水石之怪为龙罔象,木之怪为躨罔两,土之怪为獖羊,火之怪为宋无忌。”3.惊异;惊奇。如:大惊小怪。4.埋怨;责备。《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5.机灵;乖巧。如:“怪胆儿聪,耍性儿柔。”6.怕。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却厌繁华气象,怪听笙歌声韵,惟贪针指功夫。”7.副词。很;非常。《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神情意致,怪似九娘。”8.姓。宋罗泌《路史·后纪三·炎帝》:“命白阜度地纪脉。”罗苹注引《春秋元命苞》:“炎帝之臣曰怪義,生白阜,是图地形。”
述:shù.1.遵循。《汉书·艺文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2.申述;记叙。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务矣。”3.阐述前人成说。清顾炎武《<音学五书>后序》:“已正其音而犹遵元第,何也?曰:述也。”又泛指著述之作。《论衡·对作》:“五经之兴,可谓作矣。太史公书、刘子政序、班叔皮传,可谓述矣。”4.古代的一种文体。《颜氏家训·文章》:“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诵,生于《诗》者也……”5.通“鹬”。一种古代冠饰,以翠鸟羽制作。
象:xiàng.1.摹拟;描绘。汉王延寿《鲁灵亡殿赋》:“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汉书·艺文志》:“周官保氏……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笔者按:请注意此六书与现代的“六书”之区别)2.效法。3.指古代从事翻译工作的人。
费:(一)fèi.1.用去钱财。何晏集解引王肃曰:“利民在政,无费钱财。”2.损耗。《墨子·所染》:“伤形费神,愁心劳意。”宋王安石《韩子》:“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3.费用。宋陈亮《中兴论》:“立纲目以节浮费。”4.语句多余;言辞烦琐。《礼记·表记》:“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孔颖达疏:“费,辞费也。言而不行,谓之辞费也。言必履而行之,是耻于辞费也。”南朝梁武帝《定梁律诏》:“若游辞费句,无取于实录者,宜悉除之。”《缁衣》:“口费而烦。”郑玄注:“费,犹惠也。言口多空言且烦琐也。”5.光亮貌。《楚辞·招魂》:“晋制犀比,费白日些。”
(二)fú.通“拂”。违背;乖戾。《墨子·兼爱下》:“此言而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也。”《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郑玄注:“言可隐之节也。‘费’犹‘佹’也,道不费则仕。”孔颖达疏:“言君子之人,遭值乱世,道德违费,则隐而不仕;若道之不费,则当仁仕也。”(从此言辞观之,不仅“真儒不是郑康成”,且孔颖达亦误儒甚矣!悲夫?毁儒者无过于伪儒也。一如摧毁科学的正是以科学谋取私利的垄断资本帝国啊!)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