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觑官箴

火烧 2011-08-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自然现象引申至社会管理,强调草根阶层生存能力与抗压能力的局限,呼吁控制权力衍生,避免过度干预,提倡学会生存与社会生态平衡。

一  觑 官 箴  

一阵狂风过后,刚刚竞放的小花折了,几时后它能把那垂下的花径顽强地自弯向上,终于再次让花朵直面蓝天而迎接着阳光;一场暴雨落下,冲下的山石或倒下的枯朽树木下,几天后那成片被压迫的小草又伸出了头,尽管它们的茎叶变得蟠虬、黄瘦而羸弱。我们随时随地地可以以此感叹弱小生命力的顽强,也能感受草本们抵抗突发非常灾害能力的渺小。  

如果把这一感受延伸于“一芥草民”,再联想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为什么把全人类自身的教育目标仅仅定为:学会生存,就能懂得自然界有一条规则:草根们生存、繁衍能力伟岸卓绝而承受、抗御能力却微不足道。这也早已实在地成为了草根阶层处事、施行、言语的基础。那么,人为地于草根们些微的手头、念头、舌头的搔扰,都会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体验、态度取向发生出深刻变化。这不是草根们生命法则的缺陷,而是物竞天择后的客观实在。仅鉴于此,不仅选择一统秩序社会显得重要,而且同时限制行政吏治,保证社会生态平衡、社会关系稳定尤其必须。所以,一个人本社会必须控制权力的衍生性:权力能制造权力,公共权力也能衍生为私有权力,且有同样的权威和刚性,“土政策”、“土围子”“土皇帝”便是明证。  

举例说:在手头上,一该慎行“领导非常重视”。为什么?非常重视往往意味着过重过多地倾注主观力量,进而客观法则遭到忽视,伴随而来的只能是强制行政指导。一旦“指导”到取消了个人意志对收益成本、痛苦快乐的应激性反映,看到的只有“撒向人间都是怨”。二该慎行“我们作为父母官”。为什么?父母官意味着一种传统伦理加社会统治意志的双料权威,它能使社会理性、公共法律变得卑微,它能使公民教育变成民众被动忍受的吏乱。民意应有生存空间,不要让百姓在吃饱穿暖了总感到活得可真累。三该慎行“掀起(出现)XX活动新高(热)潮”。为什么?在中国,活动往往自胎里带着“运动”基因,目的被当作措施(或手段)用。为了开展好活动,超常规跨越式过上好日子,制造出新生活,活动一结束,好日子、新生活也结束了。比如说,典型示范学榜样,葫芦和瓢全起来,鬍子和眉毛全刮去;创X迎检总动员,青白红绿萝卜齐开会;窗口外宣刮阵风,挂牌送匾嵌星传旗发奖杯,评比通报表彰排榜做报告,草根社会不能手忙脚乱地生活,从神经兮兮开始,只能心亏意懒告终。生活的目的永远不该是折腾。  

举例说,在念头上,不宜思维方式搞突变。择其范言其例:“为做事而做人”倏而已为“为做人而做事”,为了“做人”,处世“高招”的总结,人事背景的研讨,叛变告密的教育,血亲仇杀的指导,随处可见望年登高;“服从真理,为真理而斗争”倏而已为“领导是关键,领导说了算”。当上领导要固势、攀升,无中生有的统计,添油加醋的报告,云行雾罩的政绩,落井下石的措施,寡廉鲜耻,层出不穷。判断事物是非对错的标准而为人际关系平衡的标准,即使是“进步”也需要予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程,承受了急转骤变也要不断后怕!  

举例说,在舌头上,舌头不宜老作人来疯,跟风翻舞,不断让“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比如一句法律术语不断被轻意地颠倒着语序,演出一幕幕的活剧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我就无罪释放那斯,“查无实据,事出有因”,我必扼住你且抓幕后的手腕。法律成为假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法制、法治还灵吗?再比如“谎经”念白的发展,“不说大话就办不成大事”,说大话以为成大事的谎话初级阶段已经过去,“不大点说就没人信”,事无巨细必以谎话而闻之,且要务称其极,才使人相信,就这样总结着较高级造假时代的到来。那么,打家劫舍可谓替天行道,夺权篡位或称救民济世了。  

于做于想于说而于民成搔扰,除“十羊九牧”现象和诺斯古德·帕金森定律人浮于事自然会找出事,工作部门多置自然能制造工作作用外,除官吏个人一时晓于利害,私于亲疏,昧于明暗,屈于权势不可不作为外,选官用官为官失于倡导和重用“纯臣”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从用官过程看,干部选拔、考核程序囿于形式化,以组织名义、“政绩工程”取代民主意志、“民声口碑”;从评官标准看,什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什么“为官做事,做官为民”,什么“年轻化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丢要旨举其次。人不纯,“四化”倒是扰民的资本和条件,“为人民”就是扰民的招牌和幌子。人不纯不能真正谙事,不谙民情政道,只会轻于出策,忙于招摇,频于应酬,虑于升迁。  

古人云:“为政欲静,静在安民”。清康熙时,有个刘姓御史,选官时曾提出:“目今四海升平,为州县官的,不肯多事,与民安静,最是难得。”依此观点,他看中了江都县令熊开楚,百姓送给熊开楚的功德联是:不生事,不懈事,自然无事;能养民,能教民,便是亲民。古人认为:“凡为官者,只是淡无嗜好,静不多事,便是生民无限之福,只知得淡静二字,即是纯臣。”(清·石成金语)今天,仅得“淡静”当然不可为官,可连这二字不仅做不到,甚至倒退到以做官为迅速致富发财的首选职业、“当官不发财,请我出不来”的地步,那么,这样的官的官箴只会是吴沃尧笔下的卜士仁用其一生经验总结出并传授他侄孙卜通的那五个字:“不怕难为情”,或者还得加五个字:“不用择手段”。把做官当作赚钱的首选职业的现实,这倒能充分证明提倡用“纯臣”的紧要。  

一个实际的法治社会,首先,官员必须带头“循规蹈矩”,“死生以之,不敢措恩于成制之外”。解放思想交学费,开拓创新付代价与实现贪欲搞开脱之间没有客观的界限,市场经济法则是自然平衡,依规则游戏,赏善、救患、匡过、革失都应循以规矩,照成例行事。官箴正而循规蹈矩行,方能实现政通人和。其二,两方面,一是官员都能从善如流,能敏锐地感受花香,对善自然地有应激性快感和乐趣,不会麻木不仁;二是官员都能疾恶如仇,对臭气自觉地恶心,对恶本能地反感、厌恶,不会鼻塞目瞽。其三,选拔“纯人”作“纯臣”。古人崇尚“人淡如菊”,何谓“淡”?“淡不萦情于利禄,不役志于纷华”。毛泽东主席曾倡导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等五种品质统一于一身的人。这于用人选官不仅是经验所谈,更是需要所重。他科学而完整地总结了现代生活方式下达到社会和谐其官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道德品质。社会管理成员首先如不能成为纯粹的人,道德就有可能丧失,低级趣味定会乘虚而来,那么,益于人民和高尚定会无从谈起,就此现实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正所谓: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人。  

一对兴奋求爱的蝴蝶的翅膀扇动能形成一场灾害严重的飓风,一个诺大的泱泱大国的无数的纱帽翅,如果不论何处何时都可以兴奋地不停扇动,形成一场场飓风,一场场台风,一场场沙尘暴仅仅是可能吗?在那暴风雨过后的“草民”将怎样存活、生活就用不着赘述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