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之父状告张显是出于报复还是为所谓的“教育”?
药家鑫之父状告张显是出于报复还是为所谓的“教育”?
2011年08月11日“腾讯.大秦网”文章:
药家鑫之父称告张显为平复伤痕恢复正常生活
(http://xian.qq.com/a/20110811/000027.htm?pgv_ref=aio)
在车祸后害怕受害人记住自己车牌号码、凶残地刀刺受害人张妙八刀的药家鑫,也是被网友称为“药八刀”的故意杀人犯已被执行了死刑。本该以为这场轰动一时的案件随着凶手被处决该尘埃落定,但谁知现在又起波澜。
张显作为受害人张妙的辩护律师,现在被药家鑫之父药庆卫告上了法庭。
据报:“8月4日,药庆卫向西安市雁塔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状告张显名誉侵权,要求其‘澄清网上不实及恶语攻击的言论,并作公开道歉’。法院受理了此案,将择日开庭审理。”
“药庆卫聘请的律师兰和向本报记者透露说,因舆论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药庆卫目前已经辞去工作,两口子只能靠药家鑫母亲900多元一个月的退休金生活。他们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还原真相、挽回自己的名誉,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打官司不是为了报复,是为了教育。”
据云因为“舆论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为什么精神压力过大?是单纯因为舆论压力所致?恐怕失子之痛也在所难免。为人父母,今面对儿子被剥夺了生命,心里的痛是可以想象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由于药家鑫罪不可赦,最终被处死,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药家人有无想过,作为被其子刀刺而死的张妙家,那个尚年幼的儿子永远失去了母爱的呵护,那个失去了妻子的丈夫,失去女儿的张妙父母,他们有没有压力?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看问题,张妙家人为此受到的伤害和痛苦、压力又该找谁来埋单?
现在药庆卫需要靠打官司来还原所谓真相。其实对于人们来说,这一案件的真相最主要的就是车祸后再凶残地致人死亡,而不是什么“弹钢琴”的下意识动作。如果说还想通过打官司“挽回自己的名誉”,无论怎样的结局,都改变不了他们故意杀人犯父母的角色定位。再如他们所言,是为了什么教育。如果早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又怎么会让儿子做了一个杀人犯?正是由于对药家鑫教育的缺失,才造成无辜女子张妙被杀,而药家鑫最终被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所毒害。故此,在儿子被法律处死后却才想起拿法律来“为了教育”,分明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报复。但其明言不是为了报复,却又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狡辩。
“兰和认为,在药案中,药家父母一直被扣以‘杀人犯家属’的侮辱性称谓,可‘儿子犯罪,为何要株连父母?’本案的现实意义是推动网络言行能有所敬畏、有所边界,否则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此文先是《广州日报》发的,“腾讯网”又拿来转载,字里行间能看出该文的偏袒意思。药庆卫辩护律师倾向性的言论本属正常,毕竟他是受雇于当事人的,但有些常识性的问题却被其蓄意歪曲。无论他怎样认为,药家父母毕竟真实是药家鑫的父母,而药家鑫就是一个杀人犯。说其是杀人犯的父母更是客观的称谓,怎么会得出“株连父母”的“悔辱性”认定?还可以作一假设,如果药家鑫不是一个杀人犯,而是一个舍身救人的英雄,那么媒体、网站又会以“英雄的父母“来称呼他们。难道他们还会因此而选择将持这样称呼的人告上法庭吗?
还有这一句:“本案的现实意义是推动网络言行能有所敬畏、有所边界,否则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者”。这才是顾左右而言他的诡辩。其实对于药家鑫父母而言,儿子的死并不能责怪于张显。他们现在是把失子之痛转化成了一种愤怒,也许在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张显的出现,可能这个案子会有另外的结局出现。如果没有张显,可能张妙丈夫王辉就不会喊出了“要命不要钱”。也就有可能“激情杀人”、还有“自首情节”等等对药家鑫有利的说法都会对最终的免死判决起到作用。当然还有“一审法院上门做过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但遭到拒绝。”等因素,如果不是张显,凭借两家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的巨大反差,再有秧视等“砖家”、“学者”的舆论助力,药家鑫保不准真会免死。是以他们才对张显充满了恨意。以上仅为我的猜测与推定,是与不是,相信人们自会作出认定的。但有一点却是无疑,那就是此案如果没有张显的参与,还会有王显、李显、赵显等等站出来捍卫法律的公正的。这一点,从案情被披露广大网友的态度即可一窥端倪。
再至于所说的“推动网络言行能有所敬畏、有所边界,否则……”什么的,可以再展开说几句与本案不相干的题外话。现在的网络言行有所谓的有所敬畏、有所边界吗?如果有,又怎么会产生辛子陵、茅于轼之流的无耻小人妖魔化、污蔑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尽管这些蓄意造谣中伤领袖、恶意地别有用心谩骂领袖的言行早已激起了无数尚有良知人民的愤怒,还为此进行了自发的声讨活动,但当局有作为吗?如果一个杀人犯的家属都可以通过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那么,毛主席被恶意攻击污蔑以及亿万深爱着领袖的人民提出的抗议和声讨问题怎么没得到解决?
“药庆卫打这个官司,完全尊重法院的判决,结果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药先生一方面要平复自己的伤痕,恢复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他想通过打官司,让社会知道这种建立在伤害他人基础上的维权模式是有害的,他希望以后人们的维权方式能够合理、合法。”兰和说。
所谓的合理、合法,在有些人心里是以完全符合自己的利益为标准的。人们还知道,在药家鑫处死还是免死的问题上,产生过很激烈的社会争论。以“南方系”为代表的媒体,不遗余力的作过为药家鑫免死的种种努力,他们真的是为了药家鑫吗?他们不过是拿药家鑫案作为一个平台,其实他们更关心的是富贵者“弄”(之所以是“弄”,包括许多的手法:譬如撞、激情杀等)死了贫贱者,怎样为弄死人的保命。这是“特别是”年间社会客观出现的不同阶层间的利害博弈。还可以换一个视觉再假设,如果药家鑫当时所杀的是一个比药家鑫更强势的人,还会出现案件审判阶段那么多的争论吗?那些所谓的“砖家”还会持当初的态度吗?秧视还会那样的别有用心一番吗?
有的人、有的媒体尽管用了许多的言辞来掩饰、包装,其实还是出自于己、于自己所属的利益群体私欲的满足。药家鑫一案是如此,那些所谓的“砖家”、媒体也是如此。“南方系”更逃脱不了这样的如此。
无论法院针对药庆卫的起诉作怎样的判决,其实都改变不了药家鑫父母是杀人犯父母的实质。无论张显受到怎样的判处,都改变不了药家鑫被处死的事实。但关于药庆卫所称的“教育”问题,相信通过药家鑫被判死案,药庆卫再起诉张显案,某些媒体蓄意的炒作和偏袒性态度……,都会对更多人起到教育作用的。
药家鑫案件就如同一把镜子,它反照出了许多人的灵魂。有邪恶的、利己的、自私的;但也有高尚的,为了社会大众而非为一己之私的……
关键字:药家鑫之父 状告 张显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