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美债危机让中国陷入两难 等5则

火烧 2011-08-12 00:00:00 经济视点 1026
美债危机引发中国外汇储备风险,中国依赖美国市场导致两难局面。人民币汇率波动及美元投资压力增大,金融风险加剧。

美债危机让中国陷入两难

美债降级触发新一轮金融风暴?

全球经济难解“低增长”魔咒

美信用遭降级 中国人感不安

中国经济转型压力剧增

美债危机让中国陷入两难

参考家园  2011-8-10 16:38:28   来源:《参考消息》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 8月7日文章】题:钱多的诅咒(作者弗兰克·施托克尔尼娜·特伦特曼)
    罗马在为国家债务战栗发抖。柏林在为欧元神经紧张。华盛顿在为经济担惊受怕。西方世界害怕坠毁,不,它已经陷落了。相反,在中国,人们可以轻松地看待未来:经济在增长,国库堆放着大量资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攀升至新高。中国似乎是这场美国和欧洲危机的获益者。而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喜欢赢家,他们把钱投资到中国。
    然而北京并没有心情庆祝。那里的人对金融市场的看法至少和西方国家一样紧张。因为中国和过去一样依赖美国和欧洲。虽然北京试图逐渐摆脱依赖,但是迄今为止该努力鲜有成效,因此对西方经济的依赖有可能成为这个国家最为严重的问题。因为投机者眼下也转而对人民币进行投机。他们赌中国也会被卷入这一旋涡——这对投资者当中的中国支持者产生了糟糕的影响。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直到不久前还被视为它最大优势的东西——外汇储备。眼下据央行统计这一数字为3.2万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一投资在美国国债上。华盛顿围绕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的激烈争吵以及达成一致后市场的暴跌表明了这一战略的危险性。问题是:人们没有其他选择。
    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中国人海外投资行为的史剑道说:“中国人陷入了两难境地,而且短期内他们无法解决。他们没法把钱投到其他地方去。”史剑道认为,不管怎样,欧洲不是个可能的选择:“欧元区太小,无法接纳这么大的资金量。”虽然这个共产党政府向多个欧洲危机国家譬如葡萄牙或匈牙利承诺,以购买国债或提供贷款的方式予以援助,但是鉴于北京必须在资本市场上安置的资金庞大,这些投资的金额没有什么分量。“出于同样原因,黄金和石油也不是可能的选择”,史剑道说。
    由于出口盈余,每个月底北京国库都会多出几十亿至数百亿美元。
    鉴于美国和欧元区国家极高的债务水平,这成了过剩问题。但政府必须把钱花到什么地方,因此它成立了无数个基金和机构在海外进行投资,或者是把它们分配给中国公司,让它们在境外收购企业。但这也并不容易。自2005年起,中国国有和私人机构在全世界花出了2000多亿美元。但这些投资只有一部分是真正成功的。史剑道统计,自2005年以来有70多项交易失败,总金额达1000多亿美元。
    最后,中国政府只剩下一个选择:减少制造外汇盈余。他们也正在努力这么做——通过更多地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本国货币的方式。
    的确,这听上去有点荒谬: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眼下正在产生与政府目标相反的效果。美元储备增长没有因此而变缓,反而是更快了。
    解释很简单:所有人都认为,人民币将升值。因此任何一个贸易伙伴都最愿意持有人民币。相反,中国进口商愿意以人民币从国外购买商品,因为人民币的确在不断升值——他们要支付的账单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小。结果是,人民币从中国流出,而美元进入中国的速度仍旧没有减缓。
    只要人民币缓慢并持续升值,这种模式就能正常运转。但是眼下恰恰对此有了初步怀疑——这正是因为中国对西方金融市场发展的依赖, 因此眼下有各种各样的投机者公然出击人民币。例如纽约投资顾问公司宾维尔资产管理咨询公司的卡伦·汤普森说:“我们寄希望于人民币汇率暴跌。”
    汤普森目前还属于少数人之一。但如果他的看法成为现实,金融市场就会出现新的骚乱。而且那样的话,一个重要的、投资中国的论据就站不住脚了。因为迄今为止投资者不仅从行情上涨中获益,也从货币升值中获利。如果这一趋势逆转,额外的利润也就没了。届时金融市场风暴中的最后一个堡垒也就倒塌了。

美债降级触发新一轮金融风暴?

参考家园 2011-8-10 19:45:47   来源:《参考消息》

股市暴跌堪比三年前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9日报道】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在周一引发全球股市暴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这仿佛三年前情景再现。道指周一下跌634.76点至10809.85点,跌幅5.5%,为去年10月以来最低收盘水平。周一的下跌标志着市场出现了 2008年10月份以来最大的三日跌幅。此轮下跌始于评级下调之前的上周四,当天道指下挫512点。

不过,尽管一些人很想把过去几天比作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候,投资者却指出了重要的不同点。

2008年和2009年,遭抛售的主要是与抵押贷款市场有关的金融类股和债券。这次,不安则更为广泛,与经济衰退和欧洲借款人违约的风险有关,各类股票普遍遭到抛售。

周一,标准普尔500指数全部500只成份股全线下挫,道琼斯指数全部30只成份股也均告下跌。

尽管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引发了抛售,抛售的加剧却是因为投资者对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性缺乏信心。

金融动荡或仍将持续

在大规模抛售的交易日过后,随着投资者寻找逢低买盘的机会,股市常常会反弹。一些投资经理周一说,他们正在考虑周二进行一些逢低买盘。任何反弹是会持续抑或是更多抛售前的暂时停歇,这可以显示一场更长期下挫的可能严重程度。

【俄新社莫斯科8月8日电】世界证券市场对标准普尔的决定做出负面反应。亚洲股市周一纷纷下挫,跌幅为3%-4%。欧洲股指也是一样,德国DAX指数暴跌 5%,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39%,法国CAC40指数下跌4.58%,希腊股市下跌6%,俄罗斯股票市场跌幅更大,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下跌 7.84%,跌穿1700点心理关口。

全球外汇市场也一片混乱。石油价格呈现出8个月来的最大跌幅,继续承接最近几周的下跌走势。专家们认为原料市场今后未必能够成为“避风港”,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对原料的需求也会减少。

赖夫艾森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安格列认为国际市场目前恐慌一片,今后几天还会有比今天更大的跌幅。他认为现在谈论经济长期前景为时尚早,应当等秋天再说。他认为目前的恐慌比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引起的恐慌弱一些。

欧美危机引全球恐慌

【路透社华盛顿8月8日电】由于投资者对欧洲和美国能够迅速控制预算赤字失去信心以及人们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恐惧蔓延,政治领导人周一未能制止全球股市来势凶猛的暴跌。

七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星期日保证在必要时帮助平息市场,结果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安慰。

从亚洲和欧洲开始的抛售在美国加速,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6.7%,以1119.46点报收,这是2008年12月1日以来最严重的抛售。

给投资者信心造成最大打击的是标准普尔星期五晚间宣布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使人们更加担心日益恶化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和摇摇欲坠的美国经济会加剧二次探底的风险。

大西洋两岸都认识到,迅速进行预算改革的政治障碍如此之大,而货币方面的选择又是如此有限,以至于加剧了人们的悲观情绪。

欧央行暂助意西脱困

过去8天里,股市的暴跌吞噬了全球投资者超过3.8万亿美元的财富,致使投资者抢购安全的瑞士法郎、日元和黄金。

德意志银行在纽约的美国资深经济师卡尔·里卡唐纳说:“股票市场的这次大规模行动确实削弱了今后六个月的经济前景。我们认为发生衰退的可能性为40%左右,大约两周前还是10%左右。”

交易员估计,欧洲中央银行购买了大约10亿欧元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此前,它在星期日第一次同意扩大债券购买计划,制止市场对这两个地中海国家的冲击。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的收益率大幅度下跌。

爱尔兰财政部长迈克尔·努南对爱尔兰广播电视局公共电台记者说:“欧洲中央银行今天上午的干预似乎在见效。”

他说:“上周的风险是,由于意大利债券的利率向7.0%迈进,他们会被迫接受某种救助计划。今天上午下降将近1个百分点,因此他们现在远远脱离了救助的范围。”

然而,欧洲中央银行的举措只被视为暂时的解决办法,因为意大利的债券市场庞大,规模达1.6万亿美元。

市场期盼美联储出手

【法新社香港8月9日电】亚洲股市今天普遍下跌,因投资者担心全球经济而出现的损失进一步扩大,但由于交易者寄希望于今天晚些时候美联储的一个重要会议, 股市已经走出早些时候的低谷。

黄金升至创纪录的高位,原油价格下跌,尽管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承诺将努力支撑全球经济,欧洲央行也对欧元区债务采取行动,但今天上午亚洲股市仍出现暴跌。

不过,美国央行今天晚些时候会提出新的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希望给了投资者信心。

东京股市下跌1.68%,盘中跌幅曾一度达到4.40%。香港恒指跌幅达5.66%。

首尔股市在上午暴跌约9.9%以后出现强劲反弹,收市跌幅为3.63%。台北股市收盘时跌幅为0.79%,不过,悉尼股市在早盘下跌5%以后大幅反弹,收盘时上升1.22%。

在数据表明通货膨胀略有上升后,上海股市出现反弹,报收2526.07,仅微跌0.75点。

IG市场分析师本·波特说:“市场中似乎出现了一些乐观情绪,认为本·伯南克今晚可能提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即便他真的提到该计划,人们对是否能真正产生效果也会有很多猜测,因为对于前两次计划的效果,人们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全球经济难解“低增长”魔咒

参考家园  2011-8-10 19:41:03   来源:《参考消息》

【路透社伦敦8月8日电】题:增长缓慢没有快速解决办法(作者艾伦·惠特利)
    美国和意大利到日本和希腊,经济的缓慢增长正束缚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引起市场恐慌,削弱人们的信心,从而使经济前景更加暗淡。
    目前打击市场的最可怕的一个方面就是,决策者似乎无力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在周末慌乱的金融外交中出现的唯一具体措施就是欧洲央行决定开始在二级市场购买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政府债券。
    虽然很重要,但七国集团(G7)和二十国集团(G20)都没有出台任何与欧洲央行的计划相配的政策措施,而这些措施本来可以鼓舞投资者对增长前景的信心。
    相反,市场不得不用G7和G20财长们的热情话语来激励自己。财长们表示,他们决心努力应对市场对欧元信心大减和美国信用评级被调低的双重危机。
    这场危机的一个矛盾点在于,市场向政治领导人提出的要求——削减债务,否则将切断你们的资金——有可能使增长与债务的平衡恶化。
    摩根大通公司估计,全球财政调整可能即将到来,数额略高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1个百分点,这次调整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主。
    该银行的全球经济学家布鲁斯·卡斯曼说,过去一年,美国支出的收缩给GDP的增长造成的损失要高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任何一年。
    另外,随着临时减税和失业补贴即将到期,再加上可自由支配的开支被削减,这些因素将使明年美国GDP的增速减少1.7个百分点。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撰文称,欧洲的财政政策比美国更具收缩性。
    艾肯格林认为,中国在2008年能够实行相当于年度GDP14%的财政刺激计划,但如今中国的决策者应对全球经济减速的余地要小得多。通货膨胀率太高,坏账问题日益严重。
    他写道:“如果中国对西方的出口像当时那样急剧下降,政府将无法代之以相应的国内支出。中国的增长将减缓。那将对向中国出售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其他经济体产生糟糕的影响。”
    伦敦汇丰银行首席全球经济学家斯蒂芬·金则描绘了修正全球不平衡的良性局面。要把全球需求从美国和欧洲转向新兴国家,美国应提前承诺认真削减预算赤字,同时中国则应同意让人民币升值,为美国实现出口拉动的复苏提供机会。
    他说:“如果有合理的国际政策协调,就可以摆脱目前的混乱局面。”

美信用遭降级 中国人感不安

参考家园  2011-8-10 16:36:10   来源:《参考消息》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8月8日报道】题:中国人批评北京在外汇储备上的做法(记者基思·布拉德舍发自香港)
    对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感到不安的不仅仅是许多美国人。不少中国人也愤怒了,但他们把怒气撒向了中国政府。
    一些网站周末热闹起来,网民纷纷对北京管理该国外汇储备的做法提出批评。外汇储备的管理是个深奥难懂的问题,通常很少引起公众的关注。
    但标普触到了人们的痛处。中国人民渴望以消费者的身份分享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但他们的雄心在很多方面受到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抑制。
    中国股市8日出现暴跌,因为投资者担心美欧最近的事态发展会削弱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
    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为什么我们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网上很多帖子都具有类似的民族主义色彩,纷纷质疑政府将国家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大约一半投资于美国国债是否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接近于这种资金外流规模。
    但从很大程度上说,这种强烈不满似乎是为了抒发受伤的自豪感,并非是要提出货币政策的替代方案。
    这也许是因为,不管发微博的爱国者认识到与否,只要中国认为必须购买数百亿美元债券,以使人民币保持弱势,保护国家的出口机器,就没有什么其他选项存在。能代替美国国债、用来吸收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东西太少。
    尽管如此,中国政界不想给公众留下过于迁就美国金融政策的印象。这也许就是国家媒体对美国债务管理的做法持严厉批评态度的原因。官方的新华社6日率先发起抨击,炮轰美国“借债成瘾”,国有报纸7日和8日又继续发表批评性的评论文章。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和其他政府机构仍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一事保持沉默。
    【香港《南华早报》8月9日报道】题:股民等待北京救市
    中国内地主要股指8日急剧下挫,使得本地投资者回到起点,他们再次希望北京出手救市,解决麻烦。
    上证综合指数下跌99.61点至2526.82点,跌幅3.79%,跌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
    上海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分析师戴明(音)说:“市场内外交困,投资者感到无助。他们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希望能弥补他们的损失,但北京似乎很难拿出什么具体措施。”
    今年以来,缩紧银根政策对疲软的股市形成打击,但中国证监会仍坚持批准更多股票上市,为资金短缺的公司注入资金。
    随着市场对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一事作出调整,内地投资者可能会回想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市场恐慌造成上证综指历史性地下跌了65.4%。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分析师魏道科说:“海外市场的影响和对全球经济的担忧似乎比预想的还要严重。(8日的)下跌引起投资者的恐慌,担心2008年的急挫可能重演。”

中国经济转型压力剧增

参考家园  2011-8-10 16:33:40   来源:《参考消息》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7日文章】题:要求中国拉动内需的压力增加
    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给中国从出口型经济转型施加了更多压力,因为这种经济模式带来了巨大的美元储备,而美元却在贬值。中国政治家与华盛顿的政治家一样,经常都要面对艰难的政治改革决策。
    一些分析人士说,标准普尔公司5日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中国对美国的严厉指责表明,中国想要挑战美国的全球经济领导权。中国认为美国的经济领导权在不可阻挡地减弱。 
    然而,分析人士也说,中国的评价是为了转移国内对政府自身经济管理问题的批评。中国的外汇储备膨胀到3万多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官员公开担心所持1.2万亿元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标准普尔公司的降级令他们更加担忧,同时加剧了中国国内人士的批评。他们说,政府草率处理了中国工人用“血汗”赚来的利润。最近数周,批评人士迫使高级官员为这一政策辩护,反映出他们越来越担心这件事可能成为愤怒民众的政治攻击点。
    中国建设银行分析师赵庆民说:“这给中国敲响警钟。中国应该尽快努力平衡贸易收支。”
    赵庆民说,如果中国保持贸易顺差,就别无选择,只能购买美国国债。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6月份的贸易顺差达到223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仍拒绝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尽管多年来它一直说中国必须使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人民币升值会让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让消费者的钱包更鼓。
    分析人士说,北京拒绝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表明它害怕对经济产生强烈冲击。过去30年,中国经济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可动摇。与此同时,消费占经济增长的百分比稳步下降,打乱了官方的政策。
    当局也不愿意取消资本控制,因为它限制了中国个人和企业从国家获取资金的数量,这会导致对美元的更大需求。资本控制确保中国的储蓄保留在国内的银行系统中,为投资提供廉价充足的资金来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说:“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必须实现经济再平衡,而再平衡将是痛苦的。”他说,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可能给看到再平衡需求的中国人更多的理由来表达他们的立场。”
    至少从2007年起,中国就承诺要进行这种经济“再平衡”——向内需拉动型转变,改变出口主导的增长模式。在每次的20国集团峰会上和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最新五年规划中,它都强调了这一政策。
    但中外经济学家说,由于中国出口集团强大的力量和政府对改变方向的犹豫态度,北京几乎没有朝这个方向迈进。
    在中国决策者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后果之际,标准普尔公司的降级加剧了他们的压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