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阿凡达》三篇

火烧 2010-05-0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本文围绕《阿凡达》展开讨论,分析卡梅隆与李承鹏对电影的不同解读,探讨科幻电影中技术与人性的冲突,以及电影对现实社会的隐喻与反思。

卡梅隆和李承鹏

green

    卡梅隆说:“科幻电影是个好东西,你要是直接评论伊拉克战争或者美国在中东的帝国主义,你会惹恼很多人。但在科幻电影里用隐喻说这个事,人们看完了才意识到他们站在伊拉克一边。”  

    李承鹏却说:“《阿凡达》是一部讴歌钉子户抗击暴力拆迁的成功典范,不论在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值得借鉴。技术上中国电影落后五十年,人性上中国电影落后五千年”。

    所以,李承鹏的意思是,中国电影在人性上落后于反美电影《阿凡纳》五千年,而《阿凡达》所抨击的在伊拉克狂轰滥炸的美国侵略者,在人性上比全人类落后五千年。

    所以,李承鹏一点也没有让我们以美国为榜样的意思。毕竟,一个杀人犯一边杀人,一边天花乱坠、泪流满面地忏悔,绝对算不上道德标兵。跟杀人犯学演讲术是一回事,赞扬杀人犯具有无比优越的人性,却是另一回事。从一部反美电影里,能读出对美国的赞美,这种眼斜心瞎的狗还是不多的。

2010-01-11

————————————————————————————————

《阿凡达》——卡梅隆的悖论

green   

    一个被说滥了的真理:原始人总是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现代人总是背离自然、毁灭成性的。技术跟邪恶似乎是双胞胎。

    可卡梅隆分明是在炫耀技术。所有人不都在《阿凡达》的电脑特技面前目瞪口呆了吗?

    倘若谁以为,《阿凡达》要让观众对现代文明做一次反省,那就错了。就算反省,也是卡梅隆这种假惺惺、赶时髦、充满优越感的所谓“反省”。不妨去问问观众,他们是愿意跟“蓝精灵”们一样,回到围坐在大树边对天祈祷的时代,还是宁愿坐在3D影院里享受这种奢侈的“反省”呢?他们是宁愿享受高科技的罪恶呢,还是愿意去原始森林里寻找纯真浪漫的爱情呢?

    答案是不屑的一笑。卡梅隆讴歌的不是原始,而是特效。观众要的也不是心灵的洗礼,而是眼球的刺激。

    那个先进得能炮制出《阿凡达》的社会,正在毁掉无数个蓝精灵的世界。而让人类放弃这种文明,跟让卡梅隆放弃他的特效一样,绝无可能。

    卡梅隆式的高科技大片,不正在无情轰炸各国的“土著”电影么?而陆川之流的土著,不正在目瞪口呆地下跪吗?

2010-01-07  

————————————————————————————————

《阿凡达》的续集是《阿凡提》

 green   

    《阿凡达》,挺搞笑的电影,当然,蓝精灵们骑着龙在天上飞,的确是个亮点。不过,大体说来,还是很搞笑。一帮疑似印第安人的外星土著,骑着疑似马的外星动物,用弓箭——真令人失望,这个怎么不“疑似”了,直接吐有毒的口水怎么样?——对抗贪婪的地球殖民者,整个就是一印第安人对抗白人殖民者的外星版。

    剥去包装,有什么新东西吗?唯一的新东西就是包装和特效。

    照这个思路,卡梅隆完全可以把任何电影都改成科幻大片。最新版的《泰坦尼克》不妨这么拍:一艘疑似“泰坦尼克”的外星巨轮,载着几千名疑似人类的外星人,在外星的“疑似”大西洋里撞上“疑似”冰山而沉没,外星海里游着千奇百怪的“疑似”鱼类,最好给几个特写,让我们钦佩一下卡梅隆的想象力,船上一对疑似男女的外星人疑似在用外星语谈恋爱,当然,有聪明的卡梅隆给我们打字幕。

    要么拍这么一部科幻连续剧:一个外星家庭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然,这外星孩子皮肤是绿色的,有四个耳朵眼儿,上学骑一种疑似龙的外星动物,每天早晨喝一种疑似牛的动物分泌出来的液体,吃的也不是鸡蛋,是一种长刺的带壳圆卵,是一种叫卡梅隆的外星鸟下的。就叫《成长的烦恼》怎么样?

    5亿美元?不在话下!电脑特技?更不在话下!类似大片完全可以层出不穷。把灶王爷交给卡梅隆,丫也能给你包装出一个变形金刚,孙悟空就更甭提了。下一步给《阿凡达》拍个续集怎么样?在一个叫吐吐鲁鲁番的星球上,有一个聪明的外星人叫阿凡提,整天骑着一头八条腿的毛驴,帮贫苦的外星农民对抗外星的地主老财……高科技大片的生产流水线啊。

2010-01-0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