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文艺界的庸俗之风

火烧 2010-06-09 00:00:00 文艺新生 1030
文章批评梨花体诗歌的庸俗化,质疑赵丽华诗歌的文学价值,呼吁文艺界回归优雅,强调诗歌应激励人心,反对文化倒退。

        第一次听说“梨花体”是在课堂上,那时,我还不懂梨花体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文体,只觉得这名字还挺好听的。直到看了创始人------赵丽华赵大诗人做的几首梨花体诗的时候,我才明白。看到诗的那一瞬间,我的第一反应是被愣住了: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一首诗是这样的···我已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了。就用我所知道的词来形容它,我觉得还是客气了。我自认为我高中时做的打油诗都比她来的好,而且好很多。

        赵大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南方周末》、《中国民航》、《晶报》、《东方新报》、《都市女报》、《兰州晚报》等几十家报刊开辟随笔专栏。与郁葱合作主编2000-2002年度《中国诗选》,与罗晖、伊沙合作主编2003-2004年度《中国诗选》。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全国“柔刚诗歌奖” 评委、《诗歌月刊》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评委及全国“探索诗”大奖赛评委等。

       我不知道,拥有如此高的荣誉的人,写出来的诗为何是如此的幼稚。如果说,像她这样的诗也叫诗的话,那我们是不是都是梨花体的诗人?!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连起来是不是就是一首诗?!如果,文艺界的诗人都变成她那样的话,那我们以后的文化会变成什么样子?!后果难以想象!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该如此的倒退!我们的文化该是在进步的。赵大诗人所创的这种文体,我不反对,该说是赞同。不管怎么说,新文体的出现,我觉得是文化的创新。但她的诗的内容,我不敢苟同。走在路上,听到旁人的议论,说:读她的诗简直是在降低自己的品味。我想,有大部分的人也有这种感觉吧。

        我本身是一个非常喜欢诗的人,尤其是李白、杜甫、陶渊明的诗。有时候,读他们的诗,能够感觉的到他们的激励,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觉得诗的作用就该是如此才对:激励人、鼓舞人、开导人、陶冶人们的生活情操。但读赵丽华的诗却完全的没有这种感觉。

         如果要说梨花体诗,该说海子的才对。我觉得赵大诗人如果要写梨花体诗就有必要向海子学习。真希望赵大诗人能够改进自己,不要再自欺欺人,认为自己的“诗”是非常的好。既然被封了“国家一级作家”的头衔,就该做到名实相符。不要再文艺界卷起庸俗之风,还给我们一个优雅之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