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慎思

火烧 2010-05-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慎思’主题,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与革命经验,强调正确路线与政策对革命成功的关键作用,结合历史事件分析其影响与启示。

慎思  

   

       人善于思维,区别于动物。

       一个人一天过去,晚上需要回顾自己在一天中做了哪几件事。是否成功,是否做错了什么,明天如何去办几件事。家庭主妇也要想一想今天买了些什么?明天该买些什么可口的饭菜。

       人到老年,往往需要写一个“回忆录”,回顾自己的一生,办成了几件大事,走错过“几步路”做个总结,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告诫自己的后辈。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那时算起,至今已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大成为今天中国的执政党,他诞生于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历尽了百般的艰难险阻。共产党的发展史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今天人们的追思。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共产党处在弱小地位,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是相对强大的执政党,“四、一二”事变,共产党遭到了血腥镇压,“三五年、三六年”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国民党的重兵围剿追杀中从井冈山,走到了延安。留下了仅仅几万人的革命火种。这个弱小的群体,怎么奇迹般地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彻底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起新中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哪里?是毛主席军事策略的成功施展?是的。是千百万工农革命军的浴血奋战?是的。但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为主要的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执行了一条正确的革命路线,保证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与成功。历史是一面镜子,对照一下就可以使人们清楚事物的本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处在困难的地位。正值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在国内上升为主要矛盾,一切爱国的人民不愿做亡国奴,在这样一个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共产党首先明确提出抗日主张,并对抗日的形势《论持久战》作了详尽的科学分析,并采取了“逼蒋抗日”建立起抗日统一战线等政策。当时人民的心理谁抗日,谁就是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的正确政策代表了民意,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国内的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海外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海外回国,参加抗日队伍。连白求恩这样的“与己无关”的国际友人也为中国的抗日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正确的政策路线,使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发展壮大起来了。

       三年解放战争,为什么如此迅速地取得胜利?关键词仍然是当的政策路线的正确起了决定作用,人们可以记得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手指挥武装斗争,另一手每解放一个地区,立即在该地区实行土地改革。按照常理,尽管可以先取得战争的胜利,其他可以逐步解决,但毛主席却二者同步进行,这里更可以看到毛主席的英明伟大了。“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激发了农民支持共产党,支持解放战争的热情,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所以说“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说法,有他的道理。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各项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取得了民心,真是得民心者据天下。

       xxx执政,“四类分子”一律摘帽,右派平反(在反右扩大化中受冤屈的同志是完全应该的)知青回城,工人加工资,建立了他的社会基础,所以曾经一度在社会上自发的有“xx,你好”的呼声。

       在改革开放以后,“老大靠边”,“老二分田”,在本质上瓦解了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在x总理执政期间,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后果是将劳动人民的社会福利剥个精光。

从x总理执政以来,退休职工的工资年年加,则可惜生活必须品的物价在月月涨,水涨船高何时了?只是苦坏了一批既无收入,又必须活下去的一批弱体民众。真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改开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了,广大劳动人民得到了什么?数十年来,国家将“计划生育”作为“国策”,以经济与行政双重手段推行计划生育,单生子女,优生优育,这是提高人民生活的有效措施。这种优生,却不能以个人意志所决定,万一生育了“低智能”的孩子,这个家庭就没有了前途,优育的孩子,或长到一定年龄,万一发生了意外,这个家庭从此就“断子绝孙”。据说近时国家对计划生育有政策上有所放松,允许生育二胎,但是现在许多城市青年又不愿意多生。为什么?思想觉悟的提高?有一点。但更为主要的原因,普遍认为,双职工家庭生两个孩子,不堪经济负担,养不起。

       现在有人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东”“河西”的划线,意味着两个不同的世界。笔者对“河东”、“河西”是否可以这样来概括,三十年河东是“革命、生产、流血、流汗”,三十年河西是“恭喜、发财、吃、喝、嫖、赌”。有些人埋怨“河东”的日子太清苦了,日子没有“河西”好过,弃不知道河东时期国家一穷二白,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主席也并没有特殊地过好生活,建国初期,改造了妓女、取缔了吸毒、贩毒,禁绝了赌博是妨碍了一部分人随心所欲的“自由”。社会一片祥和,人人劳动人人有饭吃,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治理得这样,夫复何求?并且人民生活也在逐步改善提高。河东时期整个世界科学水平的的局限,没有电视机,没有通讯手机等家电设备,这不能怪罪任何人。

       “河西”的日子好过了,只可惜还有一批“没良心的人”在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就骂娘。有了剥削发财、吃喝嫖赌的自由,弱肉强食的自由,却没有了弱者反抗剥削压迫的自由。反正河西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无须多言评说。

       有人要继续以“河西”形式发展。有人追忆“河东”模式生活,这就发生了争论和争斗,这是现实的阶级斗争。说到底是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群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斗争。

       “君不正臣奔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这句话大概是春秋时期墨子的一句话。

       三十年河西中出现了一个世人瞩目的社会现象,特别在“xx”事件之后,并非个别的人士离开自己的国家,投身国外,这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投奔外国者,有贪官污吏,携带巨款逃往“自由世界”,以逃避人民对他们的清算,有极少数的叛国投敌分子,除了这些少数败类以外。还有另外一部分人,或者申请合法出国,或者出国旅游而不归,出国留学后,不思回家报效祖国,大量人才流失。这些现象的存在,是我们国家,民族趋向衰败的不祥之兆。与建国初期,海外爱国人士,科学家如钱学森等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正好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社会现象,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课题。

       国家兴旺,引来“百鸟朝凤”,国家衰败,人心“分崩离析”。

       三十年河东,一身正气,正能克邪。三十年河西,邪气上升,以邪压正。   

    哀!   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