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巩固和壮大公有制经济,限制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
包容天地按語:一,現在經常看到一些領導樂於解釋"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五花八門.但就忽略和迴避"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最根本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兩個決裂就是要與私有制決裂以及要與私有制的思想文化決裂.鞏固和壯大公有制并在經濟上思想文化上及生活方式上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才能真正回答為什麼要社會主義這一最根本的問題.二,公有制的全面實踐是不能迴避不能忽悠的.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和自我完善.不能遇到困難挫折就轉向,走回私有化的路.學習"重慶模式",推廣到全國實踐"重慶模式"是當務之急, 也是對各級領導"政治上堅定"的考驗.
巩固和壮大公有制经济,限制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
逯元华
据【财新网】记者刘志洁报道, 2011年7月29日 ,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铁路管理体制改革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湛中乐、胡星斗、余晖、郝劲松、赵旭等学者和专业人士,就铁道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建言献策。其中曾经多次“挑战”铁道部的法律人士郝劲松认为,这一问题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解散铁道部”。他们的“建言献策”,其实质就是要求实行拆分铁道部,铁路私有化。也就是说他们利用温州动车事故大肆进行舆论炒作,掀起了一股铁路私有化的恶浪。对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个问题。
吴邦国委员长明确提出了“五个不搞”。在纪念中国共产党90周年之际,我们很高兴看到吴邦国委员长在今年三月的“两会“上,在作全国人大报告中重新申明:“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其中之一就是不搞私有化。
这里结合布衣太行《吴敬琏,别再为私有化市场经济招魂了!〉一文,还有其他作者的文章,笔者谈一谈对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的认识我认为,现在就是要大力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限制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更不允许搞少数精英所热衷的私有化。。(其中引用了几个作者的一些原文,对此表示感谢!)
一,什么是公有制。
从所有权上看,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或部分劳动人民所有。从生产关系上看,公有制的建立,意味着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可以直接结合起来,而无需通过资本家作中介来实现。公有制使得少数人凭借占有生产资料来压迫和剥削劳动者成为不可能,从而为消灭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同时也决定了在分配过程中消灭了剥削的按劳分配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之一。党中央反复强调“科学发展是硬道理”。那么“科学”在这里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呢?一是符合规律;二是符合实际;三,可持续,即发展是全面的、不只是经济总量的增加,还要有后劲,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利益。而坚持和巩固公有制正是符合和支持科学发展观的。公有制是一种所有制。大家知道,所有制在生产关系是占首要地位、基础地位,所有制度决定分配方式,并决定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公有制是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这个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
公有制的作用是什么呢? 正如民声网的作者何敏智总结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比私有制经济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随着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管理的日臻完善而充分发挥: ——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才能使劳动者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国家的主人。 ——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才能实现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才能消灭剥削制度,实现按劳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国家才有统一的社会利益和雄厚的物质力量,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和资源配置,适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重点建设,协调多元化的利益要求,及时调整供需关系和经济结构,确保经济和社会协调、稳定和较快地发展。”
早在1948年马、恩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消灭私有制”,后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重申,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
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也有较详细的论述,且主要反映在他在 1940年著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 他指出:“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肯定了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后,我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公有制,让国有经济(改革开放前叫国营经济)成国民经济的主导,同时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建立后的前三十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搞社会主义,就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作用。公有制特别是当时的占主导地位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为重要标志。
我国搞了社会主义多年,然而不少的人,至今都没有搞清楚真正搞清我国的国情,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理科出身的少数领导干部。说起来,这个问题即复杂又简单。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在经济上根本标志就是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要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按劳分配,而在政治上就是由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领导。我国的国体就充分表达了这个思想。
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的国体,逐渐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并在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现在就来看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即谈一谈坚持和发展公有制度经济的意义。而现实是公有制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许多场合,一些中央和地方领导,都是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对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问题,却避而不谈。这实际上就是有一个政策的导向问题。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二、 坚持公有制的意义:
第一,只有坚持和巩固公有制,才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建立新中国后,通过“一化三改造”,我国逐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即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在城市,主要是国营经济,即全民所有制,即今天的国有经济。而在农村,则是集体经济,它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度这种生产关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农业上以陈永贵为代表的大寨精神,在工业则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在科技界主要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的航天精神。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走了一些曲折、弯路,出现了大跃进、饿死人等现象、问题,但是我国无论是经济和政治、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有关资料,当时世界很先进的东西,中国也基本上有了,“两弹一星”就是代表、标志。取得这些成绩的,那就要给我们的公有制特别是国营经济“带大红花”。改革开放后,有些人说,“改革前我国的国民经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唯心主义的。
当然,那时吃的、穿的与现在相比,是要差一些,其原因主要是:一是解放前,我国的经济底子太薄,可以说一穷二白,所以才有“洋钉”、“洋火”之说;二是是由于要比较快的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强国,当时的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方面的比重大一些,而用于居民的个人消费的方面少一些。三是跟家庭人口的多少有关:那时一家人口多,一般的农村家庭的孩子都有五个或五个以上,而城里一般三个以上。而现在农村的孩子一般也只有两个。而城里却只有一个孩子。
改革开放后,粮食问题得到解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改革前四川这些地方,一般的水稻产量是四百多斤。而实现杂交水稻技术后,其亩产一般1500斤左右。当然农村承包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承包制毕竟是小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发展没有后劲,现在就明显的表现了出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业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水利方面,反而退步了,抗旱能力大大降低。虽然我们现在经济总量是第二位,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太大了。而这些不少的人,并没有看到。总说那时吃得差,吃不饱等等,包括我的老母亲。不能历史的全面的看问题。
第二,只有坚持和巩固公有制,才能维护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特别是作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这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即宪法所规定。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国企改革,省以下的县级市或县,国有的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了。绝大部分是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而在私企或外企里,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可能成为主人翁吗?成为企业的主人吗?这是不可能的。只有低头劳动、老老实实的份儿,是私营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就是现在的国有企业,国有单位,如学校等,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工会、妇联等组织,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实质上只是一种福利机构。更不用说私营企业了,没有工会,妇联,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政府有关的为劳动者维权的机构如劳动局等,其作用也很有限。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是站在资方的立场上。所以劳动者的权利难以得到维护和保证。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阶级基础应是工农大众,以及依附于他们的知识分子,如教师和医生等。而不是私营主。其实,说白了,私营主就是资本家,是剥削者。只有底层的工农大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从内心和行动上,支持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然而,现在是不少的私营主进入了共产党,进入了国家的政权机构内。正如:民声网的一作者卫东鹰所说:“准许资本家(即私营企业主) 可以评为"劳动模范”等等。接收资本家为中共党员。既然可以允许共产党员当资本家,自然也可以接收资本家(私营企业主)为中共党员。把原来党主张消灭私有制,现在党变为主张私有化,把资本家,说成“民营企业家”,大肆渲染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可以当党代表、党委委员、党委书记,自然就可以从政协、人大,进入党代表大会、进入党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他们控制媒体,制造舆论,美化资产阶级。鼓吹"资本家是脑力劳动者”,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另据: 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曾做过一项调查:本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38位亿万富翁。这些大富翁进入了人大、政府和政协,他们能为绝大多数的底层的百姓说话、代言吗?
这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不能忽视的大问题,这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
三年前,一些精英,如茅于轼,贺卫方等搞了一个所谓的“08宪章”,明确提出要搞西方民主,三权分立,要搞多党制,轮流坐庄政,其实质就是要中国共产党下台。从而公开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将他们的不合法的财产合法化,要将他们的不义之财、非法之财进行漂白。特别是那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私营企业。重庆所打黑社会头子,大多数是不法的、坑害百姓的私营主。当然,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私营经济对这个社会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税收,解决待业人口,一部分私营经济是合法经营和生产的。
所以,要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坚决反对私有化,要限制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限制私营主进入政权机构,以免成了气候。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让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翁。
第三,只有坚持公有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是反对两极分化的,他说:“如导致了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
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可以说提出二十多年了,国家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2006年免除了全国的农业税。还有最近中央,拨40多亿,用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虽然我国的现在的经济总量GDP,已达到了世界第二位。然而,现实是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更加扩大的趋势,离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远。请看:目前中国的贫富悬殊属于世界前列,基尼系数达到4.6,“朱门酒肉臭,路有穷死骨”现象再现。 平安保险总经理年薪6600万元,农民工不到6000元。
据世界银行统计,说中国1%的人占有41%的财富。还有一个统计,那就是0.4%的人占了70%的社会财富。富人拥有的财富在几千万、几个亿以上。相反,穷人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几万元。富人拥有的高级小轿车多达几辆、十几辆,穷人只能骑自行车、蹬三轮车。富人拥有的豪宅别墅多达几套、几十套,一些穷人甚至连安放一张床的空间也没有。在民营企业里。劳动者的收入是无法与企业主进行比较的,企业主等人可以凭自身的资本,“钱嫌钱”,利滚利,财富象雪球一样增大,但劳动者的低微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尤其是现在的高物价下,更是步履艰困。且现在许多的福利被取消。由于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及其他原因,社会问题、矛盾,积重难返,社会危机加深。现在我国的维稳费就超过了军费,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然而,右派精英吴敬琏,却把私营经济、市场经济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有这种分配方式导致的收入差别不会太大,而且社会对这种差别的容忍度是比较高的。这显然是骗人的鬼话。 当然,两极分化问题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痼疾,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特点。现在的俄罗斯也存在这个严重的问题。可见,从中外的严酷的事实都充分说明了不能搞私有化。现在我国的公有制占国民经济中比例只有20%多,在一些产业和部门,实际上是私有化了。当然,国家的财富分配对民生方面的倾斜不够.,也是一个原因。
相反,在公有制下,国有企业里,劳动者的地位,和经济收入,较之私营企业,就要好得多。基本上能体现多劳多得,不存在拖欠工资的问题。劳动者成为了企业的主人翁,劳动者也不会轻易下岗,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劳动能力、积极性是有差别的,但不可能很大,由于在公有制度下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因而贫富差别不可能很大,不会造成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2),“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这已经做到了,然而,先富帮后富,这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的目标”其目的是好的,也说明了邓是赞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而反对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这已经做到了,但坦率的说,先富起来的相当一部分人,其富的来源是值得怀疑的。这也就是当前仇富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先富帮后富,这是不可能的,成了一厢情愿。我们看到有几个人在先富带动后富?带动后富的,在全国的出名,目前也就只有陈光标这个大慈善家。而十年多前,山东有个姓王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其“帮后富”的图片还进入了中学政治教材。 有一个作者这样写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可是辛勤的劳苦的劳动者只能看着别人消费,发出羡慕的惊叹。要求资本流着道德的血液是不靠谱的,因为资本的道德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得最多的利益回报。与资本讲道德,无异于与虎谋皮,对妓女谈守贞节。” 这话反映出了资本的实质和贪婪。 而更多的先富起来的人,却是只顾自己,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如:近年的浙江一富豪,为了给老人办丧事,就花了五百万。还有山西一煤炭老板,花了1000万买了一只藏獒,也只是为了炫富。还有一个富豪,花300万也买了一条藏獒。
所以,真正要富,“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从宏观上,国家这个角度,根本上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特别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生产力,并实行按劳分配。同时还要靠劳动者个人的努力,艰苦奋斗,靠内因,而不是别人的慈善行为,同时,官员们要少搞什么政绩工程,财政支出要向民生倾斜,如重庆近年来,大批建立公租房,就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第四,只有坚持公有制,增加人们的收入,才能扩大消费内需。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对生产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实际上现在的消费状况是,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正如:一作者说:“在私营企业里,一般第一线的劳动者收入很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不能购买,不能扩大消费,而白领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广大工农阶级一样,不得不节衣缩食,花掉所有的积蓄,成为房奴;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换取稍微像点样子的生活;不得不积攒一点钱财养儿防老治病。一旦经济危机降临,他们也同样不得不面对物价飞涨,露出困窘之态。”
总之,一句话,有钱的没有地方消费,而需要消费的却又没有钱。这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三.如何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一,反对和停止私有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有些产业,事实上是在进行私有化。这是稍为有头脑的人都看得清楚的。 其结果,中央也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有可能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利用“723”动车事故,茅于轼,贺卫方之流鼓吹私有化,要求拆分在国民经济中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军事的国有企业性质的铁道部,要求取消国有经济,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颠覆共产党的根基,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决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吴邦国委员长提出了“五个不准”,其中之一就是不准搞私有化,只有这样才能保党救国。
事实上不少的正直的爱国人士,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在哪里呼吁,反对私有化,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国进民退,限制而不是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企业,应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特别是金融、铁路,电力、通信等。这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石。正如江泽民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中国,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没有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我们共产党执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物质手段。” 还有民声网一作者查朱和也说:“要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是要不断巩固和加强我们党执政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可见,鼓吹私有化,取消国有经济的言论,旨在从根本上颠覆共产党的根基,这决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当然,国有企业也要加强管理,特别是高管的非常不合理的高薪收入,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形象,给了一些右派精英攻击国有经济以口实。
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同时,还要对私营经济进行限制,而不是鼓励发展。在目前,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发展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但是更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据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同志讲,民营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65%。又据《参考消息》 2010年6月3日 报道,当前我国国有经济占28%,外企占20%,私营经济占51%。实际上,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是造成我国两极分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国有企业的垄断和腐败。随着私营经济(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以及附属他们的一些右派精英,他们要求实行西方民主,三权分立,搞多党制,逼中国共产党下党。特别是一些右派精英,如茅于轼,辛子陵、贺卫方等,为资产阶级在思想、舆论上为他们摇唇鼓舌,呐喊助威,以分得一杯羹汁。其“08宪章”充分表达了他们的这种政治职意愿和政治野心。
同时,市场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的私营企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私营企业或外资就不能进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恰当的时侯,要象五十年代那样对私营经济进行赎买政策,收归国有。
第三,限制外资发展,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据一个统计资料,前几年,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一个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的开放的产业中,中国28个产业中有21个被外资控制,且每个产业前五名的企业都由外资控制。”
几十年来引进外资上万亿美元,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代加工产业,用中国的资源,环境破坏和农民工血汉汗,滋补发达国家的人民,缓和其国内矛盾.,而核心技术基本全部牢牢掌握在外资手中,例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精密加工,新材料,家电汽车核心技术等等
亿万农民工血汗换来的2万亿美圆外汇,有约1万亿购买美国国债,全部600多吨黄金储备存放在准敌对国美国,美国是台独、藏独疆独的总后台,是我国宿敌日本的军事同盟国,还存在巨大意识形态争端,这些巨大财产无疑存在极大风险.
又据 2005年11月27日 《参/考/消/息/》引外电报道:刘燕华说“以为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就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大批技术,但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根本是自欺欺人。第一,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了,夺回来十分艰辛;第二,让了市场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第三,让了市场则废掉了自己的技术;第四,让了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依附型国家,最后受制于人。”
刘的这段话,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开放是必要的,可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关系。开放不能损害我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根本利益,特别是国家的经济主权。我国的国民经济决不能让外资控制。否则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开放要进行限制,让外国的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和资源、为我所用,但是不能让外资控制。如:让外资与国内企业平等对待,这种政策,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民族经济的发展。
第四,学习“重庆模式”,壮大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推广到全国。
自从薄熙来同志来到重庆后,带领市委和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不断大手笔的作文章,打黑除恶,大修公租房,唱读讲传,逐渐形成了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重庆模式”。同时,国有经济也得到相当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提高不少。最近,重庆市委又召开的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明确提出抓好“十二条”重点任务。 还需继续从坚持和发展和巩固公有制作文章,正如:薄熙来说:“为政府扩大民生支出提供了巨大的财力空间。我们要继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缩小差距中的重要作用。” 黄奇帆市长也说:“国有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为缩小三个差距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继续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继续发挥造福全民的中坚作用;三是继续发挥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继续坚持“国进民也进”的原则,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这充分肯定了重庆的国企已成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力量。
重庆最近出台的这个共同富裕的十二条“共同富裕”的政策,需要强大国有企业作为它的物质基础。据《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了解到,至2010年末,重庆市市属国资企业已经拥有总资产1.25万亿元,是全国国资系统第四个跨进“万亿国资”的省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计划,重庆将国资收益30%用于民生。这充分看到和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决定作用。
在全国影响很大,得到了大多数人拥护。正如:南京财经大学教授陶用之认为, 重庆模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创新性探索和实践。重庆共同富裕发展道路的探索,为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主席曾多次苦口婆心教育全党领导同志,说:“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后,中国要向那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引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五卷第373页。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我们要牢记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公平、正义,建立和谐社会。而公平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益的公平,特别是物质利益。只有坚持公有制度为主体,在当前就是要大力发展、巩固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才能象重庆那样,真正做到共同富裕。同时要限制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中国经济和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建立起“和谐社会”,毛主席、 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