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感言
言史
-----大约可作为,没用的阿吉的《历史应该是大历史》那篇贴子的注解。
史
“世界上,除了运动中的物质什么都没有!”------曾有个大胡子家伙乃是如此之说。 吾闻之,思之,而以为然。空间,不过是宇宙物质的形态而已;时间,则是关于宇宙中物质的运动事件之发生的排序、计量、记载、描绘等。
是以,史,历史,我等之辈今日在此所说的所述的所论的所评的历史,无非也不过就是那些发生在“昨日之日”之时的物质运动事件了,仅此而已。
种种史
之前说了,史的本质无非就是一种“已经过去了的,并且再也回不来了的”的宇宙物质运动事件。历史只有一个,客观的那个,虽然我们可以‘他’划分成很多个,很多种,很多的类别,很多的很细的内容:从开天辟地到亚当少了根肋骨;从女娲补天到亚诺方舟;从盗跖横行到斯巴达造反;从仓颉造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或是动物迁徒史或是植物变异史;更或者是宇宙大爆炸和平行空间那样的玄之又玄。
科学史人文史,物理化学动力学及宗教等的方面,都是史,都有史,也都有史记,更也全都是由人所记载所描述的。但是,在这里,大家在这网络论坛里就一些“历史相关”而吵得面红耳赤脖子粗的,却并非是因为那神学史、宗教史、文艺史或核弹史,也不是那些绝对零度的自然史及那无人驾驶高难度地玄学史!!
大家所读的,所学的,所关注的,所谈论的,所研究的(其实眼下也正在谈)和还准备要继续谈论下去的历史,则也就是那一个:正史。即,人类社会的社会史!-------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社会史,而主要内容则是关于该社会中的不同的人之不同的生活状态(同一社会内的不同之人的不同状况的经济利益、政治地位、文化修养等等)。
概念
我们所谈的历史是关于社会人的历史,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中的社会史。是:
关于一定的时空中的,一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生存)的状况方面的内容的记录;
关于该社会中的科技、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当然,必要时也得考虑到包括生态环境、地理、外交以及一些自然界的因素;
关于,该社会中人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在作用于自然界的方面之内容;
最最主要的是关于:一定的社会体制(政治经济及文化)在 作用于 生活在该社会中的 不同之人的身上 之时,所体现出的甚不相同的各种之具体内容的记载(或相互作用之时)!--------不管后人是如何描绘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的,史的本质历史的本质,始终如此也始终是如此的!!
看,古今中外的任何历史之所记载,无论是虞夏商周与秦汉唐宋和元明清末还是古罗马跟中世纪或一战二战,从陈涉起义到斯巴达造反到巴黎公社,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到资本主义,从神权到皇权,从诸侯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更或者从‘民之主’到‘民主’。。。。。。奴隶也好,英雄也好,平民百姓也好,王侯将相也好,地主商人军人文人工人任何人,社会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皆逃不脱也!
利益的划分,利益集团的更换,社会中各种各样关系的变动,更甚者出现对社会制度总体系的大换血大更新那样的巨大之事件。。。。。总之,就是相关于对社会(经济)的利益分配内容及利益分配方式(或大或小)的变动。
于是,就可以来对“历史”这个词作个概念定义了:历史就是社会史!! 任何的历史学问的相关,其之内涵核心要义则就是:对于不同时代的社会中的 各色人等的社会关系(经济利益、政治地位、文化修养等等)之内容 的记载/描述/看待/评论及其研究和探索!!! -----提炼一下的说,(在此之所述)历史就是“对于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 各社会关系的变迁 的记录”。
属性
如前所述,历史的内容就是主要关于人的社会关系方面。 而决定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实则还是其之【利益获得】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人所获得到的社会利益(或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的份额不同,决定了不同之人的不同社会地位.---------古之时,那些平头庶民们敢跑去跟帝王将相谈人权吗?当年西藏的奴隶们又岂敢找奴隶主去边喝茶边谈民主?即使是如今之社会,小打工仔哪有资格跟老板去谈尊严什么的?而办事员更岂敢去找自己的上级领导来聊聊平等呢?
是以,不同的社会利益获得造就出了不同的社会地位,而不同的社会地位则决定了人的不同之社会关系(无论对上对下)。是便,历史,这门专门记载于探讨人的社会关系的学科,其属性其之根本的属性,是政治性的!!
读史
古人云,读史可明智! 而唐太宗也说“以史为镜,可照兴衰!”
本人曾有幸在九年义务教的关爱里狠下苦功地读过中华历史,且还在赶考时考得不赖呢。虽然,但在校时的“读史”只是为了期末考试或升学考试而读,不过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读“编年体”的年代时刻表而已!
而那样子的读史,跟“明智”是不沾边的。------虽可能会增强记忆力!
拿着那样子的“镜子”,也照不出“兴衰”。-------只会反映出考分的高低。
是以,若非为了赶考场临时抱佛脚的话,则不是那样读的,历史真的不是那样读的。
又,“尽信书,不如无书!”------看看人家孟子是怎么跟你说的。儒家的亚圣早在几千年前就发出警告了:“傻逼,不要稀里糊涂就被别人给洗脑了!”,当然,就连他自己写的书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洗脑效果,可能够提出这种警示之言,就说明人家态度端正,治学严谨。
又,“不过所信其之一二矣”。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人家孟子很聪明,足够的聪明。这说明人家最后成了“亚圣”不仅仅是偶然的,而是偶然之必然的。懂吗? 毛泽东是三头六臂的怪物,毛泽东得天下的原因是比老蒋多了两个脑袋和四只手。。。。。。这些话这类话,估计让孟子听了后(若复活)他肯定是不相信的!!
何也??(子非鱼,我非孟子,我咋这么肯定呢?)--------“率天下最正义最威武的仁义之师,去讨伐天下最残暴最邪恶最最不得人心的商纣王!”,可结果却还是打得‘血流漂杵’惊鬼神的惨烈战争之状态???是以,孟子觉得太奇怪了,太不符合情理了。是以,“历史是周人写的,可信之处,不过一二而已!”
“最邪恶、最残暴、最没人性”的毛泽东竟然打败了“最正义、最仁义、极富人情味”的蒋介石,,,而“武器破烂且人厌狗嫌”的共产党军队竟然在朝鲜把装备精良并“如天神般威猛”的美军给打得抱头鼠窜拖曳而逃。。。怪乎?不怪乎?岂有此理乎???
于是哉,读史,咱们读史,我个人认为的咱们读史的所应该要掌握的方式,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随随便便地就把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给丢失了丧失了!!!
历史人物
陈涉振臂一呼,从者云集,反秦大业自此而始。毛伟人挥挥巨手,天地就变了颜色,全国的整个行政体系于一夜之间就全部瘫痪了。
传说总是精彩的,历史人物总是神奇的,而有性格激烈的历史人物参与的历史事件,读起来也更是精彩纷呈让人血脉贲张。然,历史其实还是现实的,是政治性的而非文艺性的!虽然三国演艺很耐读其艺术水准也很高,可它却始终不是正史是也代替不了三国志的作用。
从古自今的这几千来,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从低到高,人们所掌握的和所能运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特别是近一两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征服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已经把“上帝”这个玩意是差不多的给干掉了(但还没埋),而剩下的,接下来要准备“干掉”的,也该是轮到“英雄”了。-------即占据几千年来的历史主流地位的英雄史观。
当然,在这里不是说英雄不好,也不是说我自己不是个英雄所以眼红英雄妒忌英雄,并非那个意思。只是说,历史他是一股潮流一种大势,就如同大海的潮起潮落,是不可阻挡的无法阻止的。而历史人物,即以往所谓的英雄也好伟人也好,他们无非就是潮汐在涨跌起伏之时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浪头罢了。
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抽象了点!我的意思是,历史(社会的发展)就是两股或者更多股的政治势力在搏斗(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各政治势力又则只不过是各经济利益集体的代表而已!)。这是个大势,而即使英雄人物即便是一个或几个的滔天巨浪,在大海海水地潮汐涨落这样的大势面前,也始终都是很渺小。是以,我认为在读史述史论史时,眼光不应该紧盯着那些历史人物看,也不能只围绕着那些英雄伟人或乱臣贼子打转。
何也?这又并非是说那些大人物们在历史中没起到什么效果,没什么用处。只是说他们的作用无非就是关于在历史之进程的速度方面,踩了一脚油门或是踩了一脚刹车。相对于历史的总和历史的大趋势、大背景、大气候、大氛围来说,英雄们的作用始终都是次要的。------若无“天下苦秦已久”的铺垫,陈胜这个小农民怎么可能突地一下就拔地而起呢?又,即便是文艺作品中描述的“空门阵退敌”。若非是顾虑到“伏兵”或“后援”的种种主客观因素,诸葛亮弹弹琴又哪可能会出现那么大的威力呢???(一说是司马懿故意放了诸葛亮一马)
所以说,看待历史与评价历史,是不应该用英雄史的眼光来。只需注意到社会潮流的大趋势即可,或眼光小点,也应该是着重地看待在对抗中的各政治集团背后(所代表的)的各种势力。。。。。。大人物们,他们既不从事劳动也不参加社会生产,若眼光只盯着他们几个高层政治人物看的话,那么我们所能看到的也只会就是发生他们之间在权利方面的勾心斗角了或是其等之命运起伏的惊心动魄了!!!-------如此读史,只会是对我们的一种误导,而造成的效果也只会是我们对历史的误解和误会。
于是,我们读史,是应该要把他们那些大人物给忽略的,也应该尽量地将他们进行忽视! 不敬的说,即使是在看待"十年动乱"的文革浩劫这样的历史大事件时,本人的眼中也只剩下两股社会势力的博弈及各政治力量的增损等方面的情景。---------基本上是把毛泽东给忽略了的,我也跟本不太注重其之个人作用。。。。。偶然就是必然,必然则是偶然的。于是,就此方面来说,毛泽东再怎么了不起,也可以不受到重视也不应该受到重视。
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太如流还是太不如流了,反正感觉看待于评价历史就正是应该如此的:反正感觉到无论是“毛主席晚年对形势估计所犯的严重错误”还或是“毛主席目光长远太超前了”的等等,都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各方面势力的力量的博弈。而已!
历史观
同一种历史,都是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立场,站在不同角度所记载的,所描述的,所评论的。而书写者(史官,官方史的史官)则在作史记之时,更还又可能携带着或不携带着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内。。。。。是以,待传之后世之时,其之原内容早已是有了大幅度的增损。另,有不同的人在写史,便就有不同的人在读史,也更会有不同的人在论史。于是,不同的人就这样的各种各样的历史观随之而出了。于是,尽管是在对待同一段历史,亦仍是是出来各式各样看法想法。
立场的不同,导致态度的不同!------尽管,蒋介石曾骂过毛泽东是“人民公敌”,这话虽有些可笑,但我想我们也不能以此而说老蒋“很偏激”,毕竟他们两个是立场对立的。。。。。
史观,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又该如何选择呢?
习近平同志说(最近说):关于历史,由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科学在进步,人也在进步。所以,在不同时期的对待同一历史的评价也是不同的,也是可以不同(于以前)的。------虽然,本人对习同志知之甚浅也了解,并不清楚其历史观及水准究竟如何如何的。但感觉,这段话还是很中听的,很不错!!
鉴于此,鉴于《史的》本质意义,鉴于《史》的历史属性,更鉴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我就在这里定下这么个结论了:读史,其实正是在读今!谈古,其实也就是论今!!
啰啰嗦嗦写了半天,在此暂先搁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