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把历史放在原本的位置才能叫做历史

火烧 2011-08-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历史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评价,分析五四运动、镇反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等事件,探讨其历史背景与意义,体现历史还原的重要性。

把历史放在原本的位置才能叫做历史,这个题目有点绕。我的意思是说,要把历史还原到当时的大背景才是恰当评价历史的方式。比如,五四运动时就批判儒家学说,批判“男女授授不亲”等等。但是如果把“男女授授不亲”这个教条的原本的历史背景还原,人们至少会认为,在当时,这种教条是进步的。这个教条产生的背景就是,当时的中国人在性方面是没有太多制约的,从宫廷到民间,广泛存着滥交乱伦。正是为了纠正这一丑恶的现像,才出现了“男女授授不亲”这个教条,你能说,在当时,他不代表一种文明的进步吗?

因此,一个历史事件,一旦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面目全非。不去结合原本的时代背景来评价历史,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去回顾毛泽东时代,很多现在看来不恰当,错误的做法,就会有了合理的解释。针对毛泽东时代几个有争议的运动,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也许能看到其中的道理。

镇反运动 大背景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要“反攻大陆”,全世界面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对于新生的共和国而言,对外要抗击强敌,对内则要清理门户,实属必然。

反右运动 反右运动的大背景是国际上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这是一个由匈牙利知识阶层发起的所谓“匈牙利式社会主义运动”,其实是反社会主义的。中国的一些右派知识分子闻风而动。这当然会引起中国这个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警惕。对知识分子加以整肃,是理所应当的。这次运动并不是毛泽东的个人行为,而是全党决议。

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之前的1953年,中国就快速恢复到了战前生产水平,有些领域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客观上使中共产生了过度乐观的思想。另一方面,新中国一直面对着来自国际上的封锁,迫切需要像钢铁这样的战略物资。为了摆脱这个困境,制定了一些过高的目标。导致了后期的灾难性后果。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看到,毛泽东对于大跃进的态度是有转变的,开始支持,中间怀疑,后来否定。毛泽东也是最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人。

文化大革命,文革的国际大背景是,当时的国际上政变不断,林彪的所谓“政变经”并没说假话。而是事实上存在的。对于中共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存在了十几年的政权而已,还谈不上稳固。十几年的政权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把握不好,就会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结合国内外的矛盾,毛泽东提出了“防修反修”的战略。创造性的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一理论。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向全世界输出了中国的价值观,并成功的影响了世界,日本,香港,欧美多国都相继发生了“文革”,牵制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围堵。对内则打击了走资派官僚。现在的人们在误导下多是看到文革的负面影响,而没有意识到她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没有文革,中国会是什么样?中国能否是个完整的中国都很难说了!

总的来说,毛泽东时代的主流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战争和准备战争。是这段历史的大背景,评价这段历史就必须把她放在应有的位置和角度。否则都是不公正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