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前几天,在中华网和人辩论(就【伟大的经济巨匠毛泽东】一文),对方welly最后抛出了观点,我的理论水平有限,马克思理论学得不多,不知怎样去驳斥这种观点,请乌有之乡的网友看看,求帮助。
以下是永远吉祥在 2010-05-10 23:50:57 发表的:
文革锋芒直指人性私欲,正义性和合理性不容置否!!
文革的主旨是狠斗私心一闪念,大公无私,斗私批修批资(私有制),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理想的大同社会。(这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推崇的最高理想社会)。这场运动触及每一个人的灵魂,锋芒直指人性私欲,净化了人民的灵魂和思想,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至于期间出现了一点偏左和偏右的现象,在所难免,且应由执行人各自领责。
每个人的自私基因是为个人的生存和繁衍服务的,而每个人的无私基因则是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服务的。因此,主席倡导和发起的文化大革命,具有天然的,神圣的正义性和合理性,不容置否!
以下是welly在 2010-05-11 13:45:47 发表的:
以下是welly在2010-05-12 01:33:11发表的:
马克思的理论认为只有公有制才能消灭剥削而毛泽东思想是从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际发展过来的,是更高级的更科学的理论,美国人不是认为毛的历史地位在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前面吗?毛泽东思想比如人民游击战理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哲学思想都是举世公认的伟大首创思想.在毛泽东看来,革命成功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剥削阶级被打倒,公有制度的确立并不能保证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新的敌人有可能来自于自己的内部,现在不是被毛说到了吗?毛时代是个工人与农民的二元社会,我小时侯就知道农民一年到头大约能分到100元,而工人每个月月入50多元不希奇,况且工人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是身份差异决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你说这种公有制有什么好.况且马克思理论学说的基础剩余价值学说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不断分工细化,生产也由个体家庭家族单一劳作,发展到社会化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是时代的进步,在正常社会里如果哪样要素稀缺一点,分配就倾斜一点,这正常的,如果一个社会里资金紧张,资金的回报率就要高,反之就要低,技术重要,技术方就多获一点,但是具体到底如何分配就要看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谁来决定个人/技术专利/管理者/资方/税收等等,决不是由老板说了算.当然在社会大背景已定的情况下,谁主导谁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