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廉价劳动力为目的宣传人口红利论是一个混蛋理论
截止2004年,中国的60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是10%左右,2005年日本的65岁以上老人比例是21%,意大利是20%,美国12.8%,英国20%,瑞典18.8,丹麦16左右。我们离这些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的人口政策有没有修改的必要,这个值得商讨,我们可以用很多的手段来适度的调整,例如独生子女夫妻生两个,例如允许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严格的城市地区的低生育群体例如高学历群体二胎指标。我们有很多的措施。但是我要说的是,现在要求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的诸多理论和所谓的呼声其实潜藏着过于残忍的意图和想法。
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独中国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美国、欧洲、日本等诸多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他们是战后的的稳定的生活和良好的医疗促进了大规模的生育潮之后,在现代生活生育率降低之后面临的。中国是在毛时代依靠赤脚医生为主要手段的农村医疗体系下人均寿命和婴儿存活率大大增加带来的人口增长的人口基数下,在计划生育下生育率降低之后出现的。这本身的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对这种低生育时代的应对,所谓用工荒的应对。
我们已经享受了三十年的所谓人口红利,我们应该还能继续享受二十年左右,然后我们面临较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然后维持二十多年的时间,等这一批高生育时代年龄段的人渐渐离世,然后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人口发展状态。这是我们过去的人口状态和现在的人口基数所决定的事实,我们的人口总数并没有到达拐点,相对于国土面积和人均资源来说我们人口过多依然是事实,我们的城市和公共设施在人口福利增长之后带来的生活垃圾和资源消耗率增加下不堪重负同样是问题。这和一些地广人稀的国家和某些国际自由贸易额能够满足其国民过度消耗的小国所面临的问题完完全全是两码事情。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低人口成本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但是在这样的成绩下是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低工资、低福利和极度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的血汗工厂,而工人被迫参与到这样的工厂之中就是因为某些人口中津津乐道的“劳动成本低”。你不干别人也会干,你不满意工资条件你走人。国有体制改革带来的大量的失业人口和让大批的中青年劳动力没有了未来工作希望,同时也令原来体系下的低廉但是覆盖面巨大的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为主导的社会福利体系全面瓦解,而新的体系的建立遥遥无期。2010年的丰田罢工谋求加薪在厂房调解下组织加薪方案,工人17日复工,富士康出现员工跳楼加薪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90年代初出现,同样无论哪个国家的工会组织也不会在工人完全依附于工厂没有自由选择机会的时代有多么大的发展。
过去的三十年我们积累的巨大的财富,造就了无数的奇迹,但是这些奇迹是更加不计其数的人承担了不可言状的低福利低待遇和恶劣的环境所带来的福利,你们称之为人口红利,我称之为血肉红利。
从统计数据来说,2004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10%左右,65岁以上老人2002年为7%,我们保持当前的状态达到当前日本的水平(20%以上)最悲观的估计也是到2040年,当前的中国最悲观的评估不过是老人型社会很初期的阶段,我们的劳动力供给总量每年依然为1000万人,劳动人口比例依然很高,即使按照最悲观的估计,劳动人口增长停滞最早发生在2015年。可是为什么从2004年开始先是学者鼓噪然后是一群人附和,高呼废除计划生育,提高生育率呢?有人站出来了,说是用工荒,工厂招不到员工。
那么我反问一句,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看一看数据好了:2005年广州民工短缺100万,东莞普通工人流失率为10%,毛纺类流失率20%,广东节后返回民工比例逐年下降。大家说好可怕好厉害,民工荒太厉害了。可是长三角地区每年民工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10年民工求职增长率为30%,浙江等地面临的更多的是“技工荒”而不是“民工荒”,2004就有36.96%的技工和29.81%的普工离开广东到长三角等省市打工。2005年有所谓的百万贵州农民工转入长三角地区求职,又有江西百万民工节后退出珠三角劳动市场。
在2009年为止,珠三角的人均GDP大于长三角,但是民工却面临着可怕的低工资水平低、差权益保障。尤其是东莞市,民工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上年当地城镇职工月工资的37.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b,2004),珠三角地区12年来月平均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1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目前仍维持在该水平。广东、福建等省实际工资水平甚至有所下降。目前,广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比江苏低160多元。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农民工收入,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尤其是工伤保险、最低工资保障、医疗保险,上海还出台了养老保险。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以往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政策已经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市场机制。反观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这方面却没有明显的改变。2004年底,深圳市在企业工资发放情况大检查中,发现欠薪企业653家,占被查企业总数的40%多,涉及员工10多万人次,欠薪总额达1亿多元。劳工权益缺乏保障、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
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看到,用工荒不是工人人数少,更何况当前中国的失业率和农村隐性失业率依然比较高,而是这些血汗工厂依然妄想在今天维持他们的低工资低保障高强度和超恶劣的工作条件去生产廉价的产品,他们依然幻想可以依靠不断用新的临时工去替换实习期快结束的员工从而规避劳动法规使用400多块钱每月的薪水和只有权力没有义务的条约去剥削工人。更令人可憎的是,这样的企业不仅包括一些无证的黑单位,还包括大量的台资日资大型企业之中并作为典型的在发扬。而正是这样的工厂,在不断的制造污染严重和产能过剩的产品和设施,同时以就业和税收挟持政府,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要面对的毒瘤。
在过去的三十年发展之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规模化发展和制造集群效应已经有一定的效果了,制造业单位逐渐的提高了水平,员工需求也渐渐的向普工和技工方向转移,服务业和公共领域等的用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个时候,那些制造了整个产品却从40元的芭比娃娃中赚35美分还要承担污染和给劳工可怕工作条件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转移掉一些。美国拥有多个世界著名运动品牌,他们制造的运动鞋销往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本土,可是美国本土没有制鞋产业,也没有制鞋厂。为什么?污染大,劳工受害严重。再过二十年我们真的面临了短缺的时候,是不是改把这些产业转移掉呢?就如同中国的力帆和宗申等,将一些低技术含量和污染较大的配件和组合工作安排到了越南工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良好的平衡我们的贸易收支,提高我们的劳工待遇,同时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和外交的联系。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老龄化来到之前,构建我们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广泛的国企为核心的包办式的福利体系已经崩溃了二十多年了,可是新的福利体系到了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这才是我们要真正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一定水平,国家人口发展较为稳定之后,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历程中都面对过的问题。那就是提高劳动保障和劳动福利,建设社会福利体系,提高本国公民的整体生活状态,提升本国的产业链位置而不是增加劳动人数来平衡劳动力市场。这才是面临当前情况的正途。
但是令人发笑的是,面对这个问题,很多自由派的经济学家宁愿去攻击生育政策,甚至去攻击劳动保障和劳工福利政策,而不是去推动福利建设。在土地红线问题时候从自由经济学家摇身一变成为三农问题专家的茅、陈等人在其博客和讲座中不止一次的宣扬新劳动法最低工资保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劳工保障和劳工福利不要提的太早,是国家劳工政策导致了劳工荒,威胁了企业。
当然如果想一想这样的反应也不足为奇,当前的大批的合法的非法的私有企业正是依赖着吸血才构建的今天的私有经济氛围,而且他们依然想继续这样吮吸下去,而其中的很多大个头正是这些自由经济学家中的一部分的支持者和课题支援来源,同样我们也不否认,这样的吸血经济继续维持较长的时间,会进一步的推进中国的私有经济体系的构建,而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构建的劳工和公民福利体系,只可能是政府主导的干预性福利体系而不是美式的以私营各类保险公司集团的各类合同所带来的福利体系。
很多人利用着社会的资源一次次的告诉大家:只有忍受吸血,提供更多吸血的人数和机会,减少反抗吸血经济的可能和空间,我们发展了,大家就都发展了,大家就都好了。他们说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都相信了,很多人也随声附和说应该取消最低工资保障让私有企业先缓口气,同样今天社会底层的人也关心起企业来说应该多生人保持低人口成本,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发展。最可笑的是在茅的博客中关于必须取消新劳动法最低工资保障的博文中居然有农民工上来支持。
他们说:我们都会存活;但事实是,他们都会存活。我们听到有质疑说劳工福利被威胁,政府政策被劫持,长期习惯于血汗红利会使我们的国家长期处在这个低水平发展的阶段会毁掉我们的国民福利会毁掉我们的政府结构和运作毁掉我们的未来。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是事实是有些人就是想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