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新官僚资产阶级的产生、统治及失败

火烧 2010-05-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新官僚资产阶级的形成背景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统治与失败,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分田到户政策及私有化改革等核心议题。

中国新官僚资产阶级的产生·统治及失败  

--中国新官僚资产阶级的产生  

中国新官僚资产阶级己经产生,并己走上了统治舞台。正在发号施令,施淫威于华夏。  

一、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产生  

我们这里说的官僚资产阶级并不是指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而是今日的资产阶级集团。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有如下几股成员: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队伍中的“同路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今日中国新资产阶级的祖师爷和领军人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准确地说,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通过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中的成员,并非每个人都拥护共产主义,起码说并非每个人都在思想深处拥护共产主义,当时有许多激进的反封建、要民主的热血青年涌进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中一支有生命力的生力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存在着三种前途:一种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大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一种是国共联合执政的联合政府;一种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党的同路人热烈地拥护第二种方案.。但蒋介石不想搞联合执政,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中国共产党是有诚心与蒋介石搞联合的,毛泽东主席亲自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并从大局出发,与蒋签订了双十协定。  

为了与蒋联合执政,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文章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联合执政中应采取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文中许多地方强调了利用资产阶级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观点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完全一致的。这里必须指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执政这个大背景之下的主张。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奔向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内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与以反帝反封为目的的同路人到此该分道扬标了。其实,中共党内分歧应该始于1946年之后。  

党的同路人与毛泽东的一个根本分歧是中国独立后是要搞社会主义共有制,还是坚持搞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围绕这个问题,中国的政坛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奇谈怪论。比如说,有人认为:“工人阶级欢迎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剥削得越多越光荣,对国家贡献越大。”“农业合作化太冒进,是搞早了,搞糟了”“农业合作社要砍掉五分之四!”  

党的同路人的这些主张延伸到今天,就是分田到户,卖厂给私人,全面推行私有化,建立新生的资本家队伍,搞两极分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以党政干部为中心的统治者集团,构成了今日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主体。  

中国的党政官员,之所以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仆”演变成今日官僚资产阶级的主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从政治方面来讲,今日的党政干部已经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个人利益是撬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金钱万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腐朽的价值观己渗入党政干部的每一个细胞,在党政干部中,“为人民服务”成了笑料,“为自已捞好处”成了天经地义的实事.全社会都在捞好处,他捞你捞大家捞,不涝白不捞,捞多了光荣,干部变质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从经济制度方面来说,私有化的经济制度,要求有资产阶级的干部路线相配合,而且资产阶级的经济制度只能与资产阶级的党政干部队伍相协调。陈永贵、王进喜、雷锋等只能出现在毛泽东时代,因为这些英模只能为人民服务,决不会为地主资本家效力.否则,就保不住这个饭碗。  

第三方面,这也是当代资改派利用职权着力培养的结果。当代资改派利用手中职权大量增加党政干部的干部工资福利待遇,使其是工人农民的几十倍,几百倍,有的甚至数千倍。更有甚者,资改派为了培养资产阶级党政官员,故意搞假反腐,真佑护,让其将权力、公共财产、几乎全部资源作为自己涝取好处的条件.  

因此,党政干部中的大多数,很快就嬗变成资本主义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第三,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是今日中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坚强后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中的大部分是原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子女、亲友,这些人是靠发国难财、靠侵吞国有资产养肥了的猪,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与资改派穿一条裤子,唱一个调子。今日党政干部中的不小一部分人与新生资本家是连体在一起的,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新生资本家与党政官员互为后台,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当然,还有一些尖头尖脑的无赖之徒,钻改革的空当,发财致富的,当然这些人也须卖身投靠,否则他们也无法活下去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