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在我们这里谁能快乐而自由?  马望野

火烧 2011-05-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快乐与自由的定义,结合涅克拉索夫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社会数据,分析不同阶层对幸福的理解,强调青年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对比。

在我们这里谁能快乐而自由?  

——对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另类回应  

马望野  

===================================================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涅克拉索夫这首长诗我是在刚刚上高中不久的时候读过的,现在印象已经依稀模糊了。近日因为撰文言及俄罗斯文学,忽然又想了起来。特别是同时又见到一些数据以后,竟受启发生成了这个题目,这也是很出乎自己的意外的。  

据《文学百科大辞典》介绍:[《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86-1876)又译《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涅克拉索夫的代表作。长诗采用传统民间诗歌手法,以来自俄罗斯穷乡僻壤的7个善良农民偶然相遇,争论“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为结构框架套进一连串故事,回答俄国农民最关切的这个问题。7个农民遍访商人、神父、地主、官吏、农妇和平民知识分子,通过观察各阶层人物的现实生活,做出他们的结论。诗人借此反映农奴制改革后给俄国农民的贫困,揭露农奴制残余势力及沙皇政府对人民的继续欺压,表达人民对幸福和真理的追求以及他们不懈的反抗斗争。长诗结束时塑造了准备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的青年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以他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作品结构、形象、语言都有浓重的民歌色彩,易为俄国人民所接受。(《文学百科大辞典》  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程郁缀主编   华龄出版社1991年1月北京第1版)  

在涅克拉索夫眼里,是以他所塑造的准备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的青年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作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即使是到了现在,这种高尚的幸福观,当然也还是值得推崇的。然而,从实际的社会生活来观察,许多人还是不能不用物质和金钱的丰富和宽裕,来作为度量衡的标准,用以检测自己的快乐与自由的程度。在这里,我也就不能免俗,请诸多高人宽容,特许以黎民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平凡眼光和普通角度,来引用传媒上进入红五月后头两周内所见到的数字和情节了。  

   

   

[A]  

++++++++++++++++++++++++++++++++++++++++++++  

去年高管最高薪酬平均66.8万元  

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张子欣以1067*18万元的年薪,  

成为去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中的“打工皇帝”  

++++++++++++++++++++++++++++++++++++++++++++  

(见于2011/05/10《北京青年报》 本报记者 车利侠)   

   

  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已经披露完毕,上市公司高管们的年薪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近日,上海一家咨询机构在统计2010年年报的基础上,发布《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榜单显示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前10名之中,有8名高管来自金融和地产行业,其中中国平安的执行董事张子欣以1067.18万元的年薪,成为去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中的“打工皇帝”。
  这家名为荣正咨询的咨询机构所做的研报显示,2010年2039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最高薪酬的平均值为66.8万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8.87%,增幅为2000年以来的第二低,仅高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
  2009年,A股市场“打工皇帝”中国平安副总经理梁家驹年薪达到2859.221万元,今年“打工皇帝”再度来自中国平安。数据显示,平安的执行董事张子欣以1067.18万元的年薪,在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排行榜上称雄,不过他的年薪与梁家驹相比下降近1800万元。
  在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最高的前10位中,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华发股份董事长袁小波、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万科A董事长王石、鲁泰A董事长藤原英利在2009年薪酬排在前10位,而2010年除袁小波年薪与2009年保持一致,其余几人年薪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同样作为上市公司高管,2010年上市公司最高年薪排行后10名都未超过5万元,其中有8位是出自*ST公司,最低的时代科技高管去年年薪仅为23700元,与2010年“打工皇帝”张子欣的年薪足足相差450多倍。
  荣正咨询表示,中国经济2010年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国内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继续上升。不过该公司相关人士认为,A股市场上市公司高管的最高薪酬水平已经处于较高位置,加上各界对部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议论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管最高年薪的过快上涨,预计未来最高年薪增长仍将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2010年上市公司  

高管年薪榜前10名  

公司      /年薪(万元)      /职位         /姓名  

中国平安   1067*18           执行董事      张子欣  

广发证券    869*86           董事长        王志伟  

深发展 A    825              董事长        肖遂宁  

紫金矿业    762*74           董事长        陈景河  

万科 A      760              董事长        王  石  

华远地产    758*17           董事长        任志强  

民生银行    715*48           董事长        董文标  

华发股份    663              董事长        袁小波  

中国银行    652*54           信贷风险总监  詹伟坚  

鲁泰 A      633*37           董事          藤原英利  

   

2010年上市公司  

高管年薪榜后10名  

股票代码      /公司名称      /公司高管最高年薪(元)  

000611         时代科技       23700  

000922         *ST阿继       24000  

000673         *ST当代       28800  

600385         ST金泰        30000  

000498         *ST丹化       33600  

002072         *ST德棉       33900  

000672         *ST铜城       35500  

000626         如意集团       36000  

600691         *ST东碳       37320  

000691         *ST亚太       48000  

000603         *ST威达       48000   

   

   

[B]  

+++++++++++++++++++++++++++++++++++++++++++++  

《宫》女主角杨幂一集40万  

男主角冯绍峰一集叫价20万  

新版《水浒传》饰演潘金莲的甘婷婷自曝一集15万  

一天赚15到20万  

明星片酬狂涨  

+++++++++++++++++++++++++++++++++++++++++++++  

(见于《北京晚报》2011年5月4日  本报记者  金力维)  

   

——对话1  

记者:有人开价一部戏1200万请吴秀波,吴感慨,“这钱也太好挣了。”有位二线演员自曝,如果一天赚不着10万,还不如躺在床上睡觉。   

演员:我不想拍那么多戏,但每天有人拿大笔钱来求你,我不能又做雷锋又把自己累死。  

观众:拿钱就可以砸大牌,砸了大牌就可以出好的作品吗?  

   

——对话2  

记者:明星作为最显性的稀缺生产要素,片酬恐怕还会一路看涨呢。  

电视台:圈里有句话叫“开机分钱”,本来就是一个抢钱的年代,现在不抢,傻呀?  

观众:“房价都能严控,为什么高片酬就不能严控?”  

官方:广电总局不会用行政命令限制演员片酬,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  

   

——发现  

在中国,比房价涨得更快的是什么?演员片酬!尽管从前年年底开始,业内关于遏制演员片酬虚高的呼声已不绝于耳,却没能起到丝毫作用,反而,演员片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涨势更凶猛了。  

今年三月在上海举行的制作业年会上,SMG影视中心主任苏晓披露演员片酬最贵已经达到30万元一集,时隔两月,这一数字就被刷新,孙红雷、斯琴高娃这样级别的实力明星已经按天取酬,一天15万至20万。正当红的青春炸子鸡们势头更猛,今年春节热播的电视剧《宫》令女星杨幂炙手可热,她的下一份片约叫价足以令经纪人都难以置信,单集40万!还是税后。不仅明星,群众演员片酬也从一天50涨到了80到100元,负责组织群众演员的穴头承接一部电视剧要价20万到30万。  

现在,拍摄一部电视剧,演员片酬普遍占到总成本的60%,甚至80%,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电视剧投入遽增,品质下滑,因为演员以外的制作费用被大大缩减了,这意味着整个影视行业都在为演员打工。  

   

——现状  

“楼价算什么呀?演员片酬,现在是三个月一小涨,半年一大涨,一年翻番。”一位制片人抱怨说。这就是演员片酬如今的涨速。暂且忽略金字塔尖横行江湖的大腕们和金字塔底刚走出校门有戏拍就不错的新鲜人,取个中间值为例。电视剧《宫》捧红了冯绍峰、杨幂这对青春偶像:杨幂从以前的荧屏熟脸到如今家喻户晓,片酬从5万起跳,如今收到的最高报价是单集40万;男星冯绍峰主演《宫》前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帅小伙,2008年主演《天涯赤子心》时的片酬是60万打包整部剧,平均不足两万一集,而如今,对外叫价20万一集,三年翻十倍。正在播出的新版《水浒传》里,饰演潘金莲的甘婷婷在剧中仅有5集戏份,凭借“潘金莲”的噱头和《水浒传》的知名度,自曝片酬已经涨到15万一集。这个价钱在去年,是蒋雯丽、海清这样有收视率保证的一线实力女星才有可能拿到的最高价,再往前推两年,孙红雷演《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时,拿到的行业最高价也不过如此。  

“如果一天赚不着10万,还不如躺在床上睡觉。”这话出自一个二线演员之口,乍一听让人觉得“狂妄”,细算则不虚。一年三四部戏,片酬加上广告代言剪彩演出走穴,收入3600万勤快点的明星不难做到,去掉用于支付经纪公司的日常开销,2000万年薪不是狂言。所以说,尽管如今演员的社会地位从“艺术家”过渡到了“艺人”,私生活随时可能被曝光,济济无名时忍屈受辱,还得从容应对“潜规则”,这些人所共知的磨难都不能阻碍每年数百万的年轻人踊跃参加艺考,前赴后继一心想投身于此的热情。至少从眼下的“钱景”上看,演员这个行业实在太“光明”了。同比其他行业,四十岁,当上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年薪两千万加社会地位,这样的职业成就足以傲视同龄人堪称社会精英,背后得要多少年的职场磨砺、家庭背景和个人拼搏的三力合一,眼下,和二线明星同酬。更不用说一天工作12个小时,加班加点熬上中层的小白领,月薪两三万元已经自我感觉非常良好,那些她可能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小演员干三个月收入是她年薪的翻番。  

   

——声音  

“房价都能严控,为什么高片酬就不能严控,控制在合理比例。”一位电视台购片负责人抱怨,“广电总局对我们电视台的广告怎么播有具体规定,对电视剧题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这只手怎么在明星面前就软了?演员价格越来越高,片子卖得越来越贵,击鼓传花最后还是传到电视台手里。”  

事实上,各地方卫视收视率竞争加剧,也是演员片酬暴涨的诱因之一。以往,电视台大多以预购的方式与影视公司合作,全片完成再通过电视台内部审片组评分决定是否购买与定价;今年,各卫视黄金档收视率竞争已经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没有哪家电视台敢气定神闲地等完成片了,好项目在筹备期已经完成销售。“现在买片人的压力有多重你能想象吗?有的项目连剧本都没有呢,拿份剧情大纲和几个演员就卖,你说再看看吧,别人抢呢。你说不买吧?万一漏了好剧怎么办?”这位购片人举例,前年新《三国》开出单集100万天价,但制片方光给看片花,没敢买,结果收视、口碑反响俱佳。去年,著名导演赵宝刚的新作《男人帮》定了主演没剧本,买不买?总是左右为难。“能看到成片的我们不挑演员,只要合适角色就行,否则,站在电视台的角度,为了多点保障,是不是有大腕演员的能好些?”  

无疑,演员片酬已经成为阻碍影视剧制作业良性发展的沉重负担,从生产到播出各环节投入增多,利润却在下降。如今,甚至最大的得利方——演员也有抱怨。朱媛媛、辛柏青主演的《幸福密码》正在央视播出,两人抱怨这部戏拍得艰难,颇有些后悔当初只看剧情大纲没剧本就答应下来。朱媛媛说:“进组才发现,几乎全是我俩的戏,辅线人物的剧情极少,服装、道具也不太讲究。”在戏剧结构上,这是致命伤,俩人只好边拍边和编剧改剧本,忙活着给其他演员加戏。一位制片人透露,正当红的海清也曾抱怨,见到的好剧本不如以前多了。制作费有限,制片方总要权衡取舍。  

  手握好项目的大制作公司偶尔可以将演员片酬压低30%,但主导市场价的不是他们。去年,业内舆论呼吁上级管理机构能出台政策干预。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相关领导明确表示,不会用行政命令限制演员片酬,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最后一条路也堵死了,只有任演员片酬继续疯涨下去?一位电视台购片人提议,总局或可通过政策规范生产过程间接施效,就像房地产政策中禁止倒卖楼花,如果有规定要求电视剧杀青再卖,至少可以保证大家按创作规律办事。《黎明之前》导演刘江也表示,现在电视台方面也有转变,只要剧本好,是熟悉的导演能保证创作品质,演员方面可以不用大腕儿了。  

   

——调查  

今年索福瑞发布的“2010年全国卫视竞争报告”中一项调查结论是,“明星脸”依然是吸引观众的主要驱动力。这意味着,演员的片酬仍有上涨空间?事实上,影视公司纷纷上市是另一只推动片酬上涨的巨手。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解读说:“大部分国外企业上市,是通过上市来扩大规模完成产业链获利。在中国,由于大量的行业政策限制,使我们的资金拿到手之后很难做其他的事情,只有放到产品生产上,所以你无法限制演员的价格。演员都说我不想拍那么多戏,但每天有人拿大笔钱来求你,我不能又做雷锋又把自己累死。”去年,《黎明之前》一炮走红的男星吴秀波《心术》签约时是10万一集,全剧不过300万,今年,有人给他开出1200万一部戏的高价,吴秀波不免感慨,“这钱也太好挣了。”一位电视台购片人表示,“按创作规律,一个好项目从前期策划到剧本完成再确定演职人员,前期需要运作两年,现在大公司都要上市,都要做产量,都要做营业额,差不多就拉出去拍了,谁还管品质呀?圈里有句行话叫‘开机分钱’,本来就是一个抢钱的年代,现在不抢,傻呀?”  

去年,业内有影响力的影视公司无一不在积极运作上市,几乎成了行业趋势,但上市之后呢?融资的钱如何盈利?答案还是模糊的。“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这是大家要想的一个问题。这个行业里面,一直不缺钱。因为整个行业的体量比较小,我们整个电视剧行业相当于一个房地产的大项目、一个楼盘,大概就这一个概念。对资本市场来说,太小儿科了。对影视公司来说,拿了这么多钱是否有足够的发展和足够的空间可做?这个市场大家看到了,好像我们都在给演员打工,我看就是钱多闹的,大家感觉拿钱就可以砸大牌,砸了大牌就可以出好的作品,其实这是不健康的现象。每个电视剧,你做完就归零,下一个又重新开始。你怎样保持你每年的10个项目、20个项目有可持续性、可预见性?这是我们要想清楚的,是不是要往这个方向发展?”海润影视集团总裁赵智江提出了一连串问号。  

影视公司上市能否会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变革尚在迷雾中,但在这只急急忙忙的巨手推动下,演员明星作为最显性的稀缺生产要素,片酬恐怕还会一路看涨。  

   

   

[C]  

+++++++++++++++++++++++++  

+财经快报+  

胡润发布“上海财富白皮书”  

每175人中  

就有1位千万富豪  

++++++++++++++++++++++++  

(《北京青年报》2011/05/13  本报记者  陈筱红)  


  本报讯 (记者 陈筱红)在上海,平均每175人中就有1位千万富豪。昨天发布的“2011胡润上海财富白皮书”显示,上海地区的千万富豪人数居全国第2位,每175人中就有1人是千万富豪。上海地区的千万富豪主要分为4种类型,企业主、“炒房者”、“职业股民”和“金领”。上海地区千万富豪人数已达到13.2万人,比去年增长8.2%;其中,亿万富豪7800人,比去年增长6.8%。上海出生的姚明是最年轻的上榜富豪。
  该报告还显示,上海地区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为39岁;上海地区千万富豪总数居全国第2位,北京则以17万富豪总数居全国第一,上海的千万和亿万富豪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3.8%和13%;叶立培、刘益谦和江南春是上海本土三大首富,分别拥有财富150亿元、100亿元和75亿元,他们在全国的排名是第51、85和135位。据悉,上海千万富豪人数的增长,主要是因为2010年上海GDP增长了9.9%,以及房价的上涨、艺术品收藏和对高端房产的投资。  

   

   

[D]  

++++++++++++++++++++++++++++++++++++++++++  

机场高速收费都去了哪  

北京营收3亿香港股民分红  

百姓质疑:高速公路是公共设施还是盈利工具?  

+++++++++++++++++++++++++++++++++++++++++++  

(见于《北京晚报》2011/05/06  本报记者  韩燕龙)  

   

作为一条惠及百姓的高速公路,其收取的费用究竟去向何方?高速公路应该是为企业和有关部门牟利还是还贷即止,抑或是收费养路?记者查询了在香港上市的北京控股集团最新年报,年报显示,每年机场高速通行费收入高达3亿多元人民币,去年海外股民从机场高速路分红高达七千多万元。  

北京控股集团2010年的财报显示其公路业务收入为3.9亿港元,约合3.27亿人民币。其公路销售成本为2.46亿港元,约合2.06亿人民币。扣除税收等其他成本,其公路业务盈利约合八千万元人民币,其中七千多万元人民币用于股东分红。换句话说,首都机场高速的收费最终获益的除了企业外便是境外股民。  

   

——高速公路成为高价公路?  

审计署曾公布一份收费公路审计调查结果,公告称,一些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把收费公路作为融资平台,将政府还贷公路随意转为经营性公路,或把经营性公路转为上市公司,重新审批后长期延长收费期限。由于批准收费期限过长,获取的通行费收入高出投资成本数倍乃至10倍以上,成为“高价公路”。其中就包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  

  机场高速公路由北京市和交通部合资修建,投资11.6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7.65亿元,于1993年正式通车,至今已收费18年。在建成收费3年多后,机场高速被转为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时重新核定30年收费期限。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已收费32亿元,估算剩余收费期内还将收费90亿元。  

   

——高速收费香港股民获益  

在机场高速建成后不久,北京市将机场高速划归北京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00392.HK。北京控股集团的公路业务中包括机场高速、机场北线、深圳石观公路三条主体公路,其中机场高速成为其公路业务中的盈利主力。  

北京控股集团2010年的财报显示其公路业务收入为3.9亿港元,约合3.27亿人民币。其公路销售成本为2.46亿港元,约合2.06亿人民币。扣除税收等其他成本,其公路业务盈利约合八千万人民币,其中七千多万元人民币用于股东分红。  

   

——机场高速不存在收费还贷  

关于机场高速收费还贷的问题,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表示,机场高速从一开始就定位为经营行为,不存在收费还贷、收回成本后即停止收费的说法。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有几种来源,一是国家财政全额投入,二是采用贷款,实行收费还贷,第三则由企业投入资金,允许企业参股。首都机场高速建设模式属于第三种,由过去的中国路桥集团和北京京津塘高速公路公司北京分公司两家企业投入建设资金。机场高速收费通过审计署审计,其收费等各方面不存在“没有合法根据”的问题。公司享有机场高速30年的特许经营权。  

   

——是公共设施还是盈利工具?  

“道路属于公共资源尽人皆知,公共资源大家使用,即便交些维护费用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一个公共资源、公共设施被人当做赚钱的工具,这恐怕就有些不太厚道了。”政府通过融资的方式建设公共设施无可厚非,但将公共设施用于盈利甚至在上市公司分红这种方式却有待商榷。(本报记者轩燕龙)  

   

[D2]  

++++++++++++++++++++++++++  

高速路“龟行”钱也照收  

车主期盼“拥堵放行令”出台  

++++++++++++++++++++++++++  

(见于《北京晚报》2011/05/07)  

   

京城的几条高速公路在高峰时段早已谈不上“高速”,有网友甚至戏称,高峰时段的京藏高速、京通快速、机场高速应更名为“龟速”公路。“放眼望去是看不到边际的‘猴屁股’。”  

去年,广东、江苏等地相继下发高速公路“拥堵放行令”。当拥堵超过规定的拥堵排队线时,须免费放行车辆,且车主有权拒交高速费。此令一出,当地民众自是欢呼雀跃,钱省了,时间也省了,一举两得,利人利己。相比之下,京城“拥堵放行令”似仍遥遥无期。  

   

——高峰时段速度不“高”  

“周末上午机场高速总这样,都是出去郊游的。”老张驾车在五环路上行驶,看着不远处机场高速密密麻麻的车流,他早已司空见惯。家住五环附近的老张,每周末都能看到机场高速路上,车流“蠕动”的场景。相比机场高速周末的郊游,京通快速、京藏高速的堵车似乎更为“出名”。每逢早晚高峰,京通快速、京藏高速都会毫无悬念地成为堵车的重灾区,要是再遇上追尾、剐蹭等事故,这些高速路的沿线也会被殃及。  

“晚上5时以前是行驶,车速可以超过50公里每小时;17时到18时是移动,车速基本维持40公里每小时,间歇性超过50公里每小时;18时到19时是挪动甚至是蠕动,车速从0到40不等;19时至20时,车速回归至40公里每小时,20时以后略微好开。此情况周五晚除外,如遇事故,高速路瞬间可成为临时停车场……”这是网友们对于京藏高速、京通快速晚高峰情况的总结,谐谑之中透着几分无奈。  

   

——居住区出口排大队  

京藏高速的回龙观出口,每逢晚高峰必排队。为此,有关部门在回龙观地区先后增设了两个高速出口,但排队的局面仍未得到缓解。车多固然是排队的原因之一,但交费时刷卡交钱找钱的过程也确实要花上几十秒。万一遇见新手,起步慢顺带熄火,磨蹭个几分钟也属正常。京通快速路两侧,住宅区更是多如牛毛,在一些快速路的出口处,类似回龙观出口的排队景象也很是常见。  

可无论遇到多大规模的堵车、排队,收费站永远是“你堵你的,我收我的。”遇到车多、人多的状况,收费口处便会增加收费员。一张小桌子、一把小椅子,三四名收费员一字排开沿收费口而坐,可以同时向三至四辆车收费。堵车、排队并不耽误收费。  

   

——高速变龟速还应不应该给钱  

“走高速公路、交高速费就是图个快,可要是这高速公路上总堵车,这钱交得就太冤枉了。交高速费本应是享受相应服务的,可现在钱照交服务却不到位。好比我去饭馆点一盘宫保鸡丁,结果是半盘黄瓜、半盘胡萝卜外加两粒鸡丁,你觉得这菜能吃得香么?”一位网友的分析引来其他网友的认同。  

一些司机建议,北京可以效仿广东、江苏,如堵车达到一定程度,高速收费口即可免费放行。虽然堵车并非因高速收费引起,但毕竟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已收费多年,建设成本也应收得八九不离十了,偶尔打打折也合情理。  

“如果因为你高速公路服务不到位导致我在路上堵车,耽误时间,那我是不是还应该向你要误工费呢?”  

   

   

[D3]  

+++++++++++++++++++++++++++++++  

19家路桥公司去年赚取120亿  

八成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毛利超50%   

高速公路已成提款机?  

+++++++++++++++++++++++++++++++  

(见于2011/05/12《北京青年报》 本报记者 齐雁冰)  


  哪个行业才是最暴利的行业?央视调查显示,并非普通投资者印象中的石油、证券、地产、金融,而是高速公路。
  统计显示,2010年度,A股市场上19家上市路桥公司不仅全部实现盈利,而且平均业绩增长达到近20%。并且,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公司的主营利率水平超过了50%,其中重庆路桥去年主营利润率高达86%,盈利能力足以在整个A股市场称雄。
  据有关媒体统计,去年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9.9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净利润120.5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宁沪高速以25.39亿元的净利成为最赚钱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山东高速和四川成渝净利亦超过10亿元。从业绩增速上看,19家公司有14家实现同比业绩上升,占比超过七成,海南高速以116%的净利增长居首,五洲交通和重庆路桥分别以47%和46%的增长列二、三位,其余多数公司的增长也在20%以上。同时,19家公司中,过半数毛利率水平超过50%。
  记者浏览2010年路桥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其中最能反映企业主营业务领域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高速公路板块这一指标更是令人咋舌。
  银河双子星数据显示,路桥板块主营利润率超过50%的比比皆是,其中吉林高速、福建高速、重庆路桥、四川成渝等四家公司主营利润率超过70%,龙江交通、皖通高速、楚天高速、东莞控股、五洲交通等多家超过60%。
  上述公司中,以重庆路桥最为抢眼。重庆路桥2010年度,毛利率达到88.26%,主营业务利润率高达86.37%。以盈利能力而言,曾经被指为暴利行业的房地产企业,在路桥企业面前只能甘拜下风。2010年,地产行业“招保万金”的主营利润率,分别是万科A30.29%、保利地产30.46%、招商地产29.88%,金地集团仅有19.88%。
  重庆路桥去年88.26%的毛利率,直逼贵州茅台,主营利润率一项甚至超越茅台。数据显示,作为A股价值标杆的贵州茅台,2010年净利润50.51亿元,每股收益高达5.35元,销售毛利率90.95%,但主营业务利润率一项输于重庆路桥。到今年一季度,重庆路桥的销售毛利上升到92.34%,茅台这一数据为90.71%。

——长途货车司机
  毛利就是七千块钱
  记者跟随长途货车司机吴师傅和他的搭档孙师傅跑了两天三夜,吴师傅说,这一趟拉了32吨货,运费27500元,油费8080元,过路过桥费和轮渡费用8978元,孙师傅工资1000元,每趟保险、轮胎折旧、机油等费用2000元,自己能赚7000元左右,但现在从辽宁往广东方向运费压得极低,只有21000元左右,有时甚至是亏本行驶。这样算下来,正常情况下,从辽宁到广东一个来回,将近6000公里也就是赚六到七千元。

——专家观点
  路桥费已经造成运输行业分配不公
  翟学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长期关注物流成本构成)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调研,现在物流行业毛利润率只有10%左右,夹缝中的物流业成长缓慢,高昂的过路过桥费成为物流业沉重的负担。
  戴定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说,2010年,中国货物运输总量320亿吨,其中将近75%由公路承担,过路过桥费占到了运输成本的20%到30%。而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以物流费用率,就是物流费用与物流物品价值之间的比值来说,2010年,我国物流费用率是9.9%,而日本只有4.8%。戴定一认为,路桥费问题在整个物流的流程中,起到了一种利益分配不公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效率。
(据CCTV《经济半小时》整理)  

   

   

[D4]  

++++++++++++++++++++++++  

+今日快评+  

国企海外分红要向国民报告  

苏文洋  

++++++++++++++++++++++++  

(见于《北京晚报》2011/05/11  作者:苏文洋)  

   

本报上周五有关首都机场高速路收费大部分盈利分红给香港股民的报道,读后令人浮想联翩。记者查询了在香港上市的北京控股集团最新年报,显示其去年公路业务收入为3.9亿港元,约合3.27亿人民币。其公路销售成本为2.46亿港元,约合2.06亿人民币。扣除税收等其他成本,其公路业务盈利约合8000万元人民币,其中7000多万人民币用于股东分红。换句话说,首都机场高速路的收费最终获益的除了企业外便是境外股民。  

  抛开首都机场高速路变公共资源为企业赚钱的“摇钱树”这个问题暂且不论,就一家国有企业而言,每年8000万元人民币盈利,给海外股东分红7000多万元,而给作为大股东的出资人即内地国民只留区区千万元,这种分红方式本身也非常值得探讨。  

  中国有一批在国内具有超凡盈利能力的国企前些年纷纷跑到海外上市,这使得我们的国企既是国有企业,又是海外上市公司。如何扮演好一身二任的角色,合理解决其中的角色冲突,摆在每一家海外上市的国企面前。4月18日,《人民日报》署名文章《现金分红,“铁公鸡”何其多》中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放缓而公司高管薪酬增速迅猛的现象,令广大投资者愤慨不已。而央企分红海外与国内厚此薄彼、同股不同利等问题,也令内地投资者‘很受伤’。”  

  厚此薄彼?确切地说,应当是厚彼薄此。彼是何人?此是何人?彼是海外股民,此是内地投资者,包括全体国民。我在3月30日今日快评《海外股民要向中国老百姓道谢》中,引用新华社《瞭望》周刊今年第10期披露的一组数据:“据2008年的数字,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4个公司4年海外分红就超过1000亿美元,而中国内地全部上市公司在此前18年里给全体股民的分红总额才刚刚超过2000亿人民币。”  

  中国海外上市国企每年给海外股民分红多少,究竟根据什么,由谁说了算?是企业董事会自行决定,还是由代表出资人的国资委决定?倘若完全是由企业董事会自行决定,国资委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负有什么责任?国资委一年的开支经费是几个亿,难道不应当每年向全体国民提交一份国企海外分红的报告吗?  

  在国内大把赚钱的国企,大都像首都机场高速路一样,有垄断经营的背景,有发改委调价为他们大把赚钱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有全体国民忍受高物价给他们源源不断地“输血”。只是短期内让海外股民看到我们的“大儿子”在家里如何特别能赚钱,我们身为“家长”的让“全家人”勒紧裤腰带去支持国企的海外“面子工程”,也情有可原。但是,从国内挣8000万给海外分红7000多万这种事情如果长期坚持,从“面子工程”转为“利益输送”,恐怕就要注意呢。  

令人奇怪的是,让国企给国民分红,只能拿出利润的5%,最高也不过10%。怎么给海外股民分红时,简直是“取之尽锱铢,弃之如泥沙”,大方得不得了呢?国资委官员有个“储蓄论”,号称不给国民分红留在企业等于存在银行的“储蓄”。我一直怀疑这个“储蓄”到用的时候还能剩下多少?为什么不给海外股民也来一个“储蓄”?我看还是每年一把一结账好,你给海外分红多少,至少不能低于这个标准给国民分红,免得《人民日报》文章批评你们“厚此薄彼”。众所周知,这当然是非常客气的委婉说法。  

   

   

[E]  

====================================  

去年本市非私营职工年平均工资65683元  

====================================  

(见于《北京晚报》2011/05/04  本报记者  龙 露)  

   

本报讯(记者龙露)昨天,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显示:北京职工年平均工资65683元,同比增长13%,位居全国第二。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年平均水平为714874元。江西省最低,为29092元。  

  全国的平均数是37147元,与2009年的32736元相比,增加了4411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分四大区域看,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42810元、33130元、31882元和31594元。有15个省(区、市)超过了全国平均13.5%的增长幅度,其他16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增幅。  

  分行业门类看,与2009年相比,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8077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659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731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17345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住宿和餐饮业2381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22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为4.7比1。  

  从注册登记类型的分组数据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平均工资最高,为4599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4倍;其次为外商投资公司4018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8倍;第三为国有单位3947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6倍。最低的为集体单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5.8%。  

  这次调查对象包括全国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调查单位数为154万个,在岗职工为1.23亿人。  

   

   

[F]  

+++++++++++++++++++  

去年全国私企职工  

年平均工资20759元  

+++++++++++++++++++  

(见于《北京晚报》2011/05/04  本报记者  龙 露)  

   

本报讯(记者龙露)昨天,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2010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主要情况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与2009年的18199元相比,增加了2560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提高7.5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增长速度高于非私营单位0.6个百分点。在年平均工资中,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最低的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两者之比为3.5比1。  

  从分四大区域看,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是22708元、18640元、18532元和17252元。四大区域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14.8%、东部14.5%、东北12.9%、中部12.0%。  

  从分行业门类看,与2009年相比,各行业年平均工资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绝大部分行业工资增长都在1000元以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122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0倍;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3051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7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888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9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主要是一些小的区域性行业协会,就业人员多以兼职为主)8900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3%;农、林、牧、渔业16370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住宿和餐饮业17531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4%。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之比为3.5比1。  

2010年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全国共调查了48万家单位,约占全国460万家私营单位的10.3%。  

   

   

[G]  

++++++++++++++++  

工资总额(词条)  

++++++++++++++++  

(见于《北京晚报》2011/05/04)  

   

依据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完整的日历年度)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还包括了个人应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和税金等费用。具体包括以下六项:  

(1)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津贴和补贴: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及为了保证职工生活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H]  

+++++++++  

+有话要说+  

+++++++++  

(见于《北京晚报》2011/05/04)  

   

——一成多都涨在哪儿了——  

乐纳德:工资自2004年起就定那了。也不知这一成多涨在哪些行业了?  

全亚军:情何以堪,再次荣幸被增长……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程子林2009年5月6日做客新华网指出:平均工资上涨而实际工资未涨不能算统计虚假。  

丁君才:本人在现在的单位工作5年了,自从踏进这个单位至今,长的只有我的年龄。  

陶晓婉(...:工资涨了一成多?物价涨了几成多?算了半天工资还是负增长了几成多……  

韩煦(大...:呵呵,谢谢!统计局拿我们开心了……  

   

——行业收入差距太大了——  

爱没有距离(798427650):工资涨了,但是物价更高了。  

金闳伟:贫富差距在加大。普通职工涨点工资,在物价上涨的衬托下就不会有感觉了。  

风之子(572901990):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太大了,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我相信这绝不是党和政府希望看到的。纠正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认真抓一下了。  

  我愿意(609748226):感觉到涨了,但是更明显的感觉是房价太高了。  

   

   

[I]  

++++++++++++++++++++++++++  

+民生·民声·  

保障不“给力”  百姓不敢花  

白天亮  

++++++++++++++++++++++++++  

(见于《人民日报》2011年05月12日  作者:白天亮)  

   

[不是老百姓不喜欢消费,而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致使他们不敢花钱;也不要一味鼓动百姓消费,如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住有所居”不能很好实现,老百姓不会轻易打开钱包]  

   

  “有了每月55元养老金,以前吃辣子面,现在能吃臊子面了。”陕西宝鸡一位老农在参加新农保试点后这样说。
不是老百姓不喜欢消费,而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致使他们不敢花钱;也不要一味鼓动百姓消费,如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住有所居”不能很好实现,老百姓不会轻易打开钱包
  “有了每月55元养老金,以前吃辣子面,现在能吃臊子面了。”陕西宝鸡一位老农在参加新农保试点后这样说。
  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过去一分钱养老金也没有,现在每月领55元,“从无到有”,无疑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大进步。
  但换个角度看,每月55元养老金是不是太少了?一年660元,尚不及目前国家1196元的扶贫标准线。恐怕对其生活的改变也就是吃碗“臊子面”吧?估计不能指望从此“养老不犯愁”,更别说拉动消费了。
  中国的老百姓为何如此爱储蓄、吝消费?社会保障“不给力”是重要原因。
  谁不知道痛快消费的感觉很好?谁不清楚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把钱存银行“不划算”?但是,钱都花了,将来老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没活儿干了怎么办?没地方住了怎么办?在缺少完备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存钱”,是大多数老百姓获得安全感的理性选择。
  客观上看,近年我国社会保障建设成就不小。到2010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7亿,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了46.8%;城镇基本医保覆盖4.32亿人,加上新农合,总数超过12.6亿人;新农保参保人数1.43亿人。
  不过,这样的覆盖程度显然还不够,毕竟仍有数以亿计的百姓缺少基本保障。最重要的是,即使有了“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恐怕也不能就此高枕无忧、放心消费。因为我们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
  “低水平”有多低?
  先说“医保”。职工医保待遇最好,大病和住院的报销比例目前约为70%,最高支付限额是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接近60%,确定的标准是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年均收入的6倍以上,如果以2010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计算,则新农合支付限额不足4万元。如今一个阑尾炎手术都要花费六七千元,如果得了大病,往往二三十万元打不住,家里不准备十多万根本无法应对。“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急救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绝非农民夸张。即便在城市,一场大病也可以使一个小康之家陷入困境。
  再说养老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七连涨”,目前月均1400元左右。但电价涨、水价涨、食用油价涨……这样的保障水平真让人乐不起来。在职职工算算账,同样要拼命存钱,因为目前养老金工资替代率约为60%,如果参加工作晚、退休早,替代率会更低。从制度设计上讲,可以通过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来提高保障水平,但现实中,多数劳动者能让企业按实际工资缴养老费就不错了,企业年金简直是奢望。要想退休后生活水准不至于有太大滑落,不储蓄不行。
  至于住房保障,公租房、廉租房刚起步,目前和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还没什么关系。不论买房还是租房,手里没点余钱都是不可能的。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证明,社会保障不仅是种福利,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拥有撬动和持续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魔力”。而我国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明显不足,约占财政支出的15%,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也滞后于自身的经济发展。
  所以——
  不是老百姓不喜欢消费,而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致使他们不敢花钱;
  更别嘲笑中低收入者只会存钱,而是未来可预期的巨大开支促使他们只有存钱才能获得安全感;
  也不要一味鼓动百姓消费,如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住有所居”不能很好实现,老百姓就不会轻易打开钱包。  

   

   

[J]  

++++++++++++++++++++++++++++++++++  

《百姓为何不愿花钱》引发关注和热议  

++++++++++++++++++++++++++++++++++  

(见于《人民日报》2011年05月12日  

   

人民日报5月5日刊登的系列报道“百姓为何不愿花钱”之《四个城乡家庭的教育账本》及言论《我们为何不愿花钱》,从百姓生活负担的角度探讨当前消费不旺的问题,提出“百姓为何总是不花钱,说到底还是缺少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在广大读者中引发热议。  

  当天,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纷纷在首页突出位置转载。新浪网15740名网友参与讨论,凤凰网62675名网友参与,网友就此展开热议,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本版将继续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报道,现摘录部分评论如下:  

宁波网友淡定——  

  购房、就医、教育“三座大山”压得我们普通老百姓透不过气来啊,看看房价上百万,看看工资1000多,哪敢花钱。  

河北网友唐山——  

  说到百姓心中了。实际上谁不想花钱?但一想到上学、医疗、养老、住房,谁的心不哆嗦一下?钱都花在刀刃上了,都盼着一分钱掰两半花呢。过勤俭节约的生活吧,让有钱人花去吧。  

广东广州网友——  

  夫妻两人每月合计收入4000元,小孩上学,养四个老人,供房贷,日常生活打杂开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消费呢……我的额外消费就是周末陪妻子女儿去动物园逛逛,给女儿吃个冰糖葫芦。  

湖北网友8421——  

  买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贷款上百万,成为银行的债务人,死也不敢死,病也不敢病,下岗也不敢下岗,父母也不敢赡养,朋友也不敢来借钱了。当然不敢花钱,因为还了月供就囊中空空了。   

   

马氏子曰——  

我不过是个资料收集者,并不是红眼病患者。就个人的日子而言,上够不着天,下入不了地;向前看我在后面,向后看我在前面;前面有坐轿的,后面有挑担的,我是个甩手走路人。不上不下,不前不后,就在当间。夫复何言!当我们这一批同志退出现役,一起进入干休所的前后,前面退下来的,待遇比我们优越;后面退下来的,居住比我们宽敞。同志们都很有意见,觉得这种做法,缺乏政策连续性,没有一碗水端平。(其实,按原来人大通过的文件执行,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皆因为有人仗着权势强行加以改变了,才落得如此别扭的下场。)一同来报到的一个老邻居也是新邻居——解放前教会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建国后领导机关重要部门缺不了的翻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经历过生死考验,军龄绝不会比我短而至少也有四十年了,他私下和我交心说:咳,咱们这拨人出来革命,不就是想着大家都把日子过好点吗?现在,有的人比咱们过的都好,就遂了咱们原来的心愿,咱们应该高兴才是!比起那些从容赴义、鞠躬尽瘁的先行者以至同龄人,咱们算是很幸福的了。他的由衷之言,使我很感动,也很赞同,的确感到一种满足了。但是,我也说了,自己曾经在一些回忆录里看到,有的革命前辈、老首长,回到当年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亲眼见到群众生活还很艰苦很困难,并不比过去好了多少,改善了多少,面对着老房东、老下级,便潜然泪下,忙不迭地一再对他们说,是我们工作没做好,让大家还过着这样的苦日子,很对不起,很对不起,很对不起!再三地检讨道歉。我说,想到这些,虽然并不为官一方,不担负着实际责任,自己也感到很惭愧。对于我的诉说,我的邻居很感动,也很赞同,还的确感到一种不安了。不过,后来我们都不爱再谈论这种话题了,担心太敏感,太不合时宜。所以,写到这里,我也不想再说什么了,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一名事实的见证人,绝对成不了一个社会的裁判员。该如何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千秋功罪,还是由时间、群众、历史去评说吧!  

(2011/05/15)

(注*)[涅克拉索夫]  (1821-1877)俄国诗人。生于地主家庭。诗人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自幼熟悉农民无权地位和伏尔加河上纤夫的苦难生活。1838年被送进武备学堂,他却违背父亲的意志去报考大学。没考取,他就在彼德堡大学旁听。父亲一气之下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年仅17岁的涅克拉索夫从此过着朝不保夕的贫困生活。同年在《祖国之子》杂志第一次发表他的短诗《思想》。后来其他杂志相继发表他的诗作。184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幻想的声音》。随后,1840年至1841年间在《文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一些书评、杂感、论文和小说。40年代初结识别林斯基,后者帮助他走上了“真正诗人”的道路。这个时期写了《在途中》(1845)、《摇篮歌》(1845)、《故园》(1846)、《秘密》、《夜里我奔跑在黑暗的大街上》(1848)等诗,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他们的悲惨命运。40年代末他成了具有独创精神的民主主义者和讽刺诗人。1847年至1866年间他主编《当代人》杂志,在思想上受别林斯基的影响。在这期间写了许多著名诗篇,如《未收割的田地》(1854)、《被遗忘的乡村》(1855)、《小学生》(1856)、《诗人与公民》(1956)、长诗《货郎》(1861)、《严寒,通红的鼻子》(1864)、《铁路》(1864)等。1868年与谢德林等人合编《祖国纪事》杂志。曾在该刊上发表了描写十二月党人和他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长诗《祖父》(1870)和《俄罗斯妇女》(1871-1872)、代表作《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6-1876)、揭露地主资本家的长诗《同时代的人们》(1875),还写有抒情诗集《最后之歌》(1876-1877)。他的这些诗体现了时代的主要特征。  

(《文学百科大辞典》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程郁缀主编  华龄出版社1991年1月北京第1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