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事,成败皆由人
人是生产力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现代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千古兴亡事,成败皆由人。再好的思路,再好的决策,最后都要靠人去落实,落到实处才能体现结果。如果无本事的猪八戒能当天蓬元帅,而有本事的孙悟空只能做弼马温,那其它再多的努力也是枉然。
扭转工作被动局面,激发大家工作热情,形成工作强大合力,用好干部是关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颓废也”。这是对汉朝兴衰的总结,也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深刻洞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兴衰成败无不如此。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凡清明盛世,必是“将能君信”,贤臣辈出的时代;凡浊乱末世,必是奸邪弄权,小人当道的时代。一个省、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一个企业因一人而兴一人而衰的例子举不胜举。何以如此?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贤人能招来一批贤人,一个小人能引来一群小人。一个好班长能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群好党员,带出一批扎实肯干的好干部,从而开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好局面。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谆谆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一位哲人也曾说过:一只老虎带领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老虎。天下至理是相通的,世界、中国、省市、县乡,大小而已,其治理之道是一样的。治县如治国,干部使用问题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选贤用能”是消除这个症结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开启未来走向繁荣富强的总闸。舍此而仅靠闭门造几个思路,勾画几张“蓝图”是行不通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姜维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也只能是无功而返,令后人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比如一个县,如果乡镇、科局一把手都是些酒囊饭袋、无能之徒,纵使县委、政府有千万条兴县妙策,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最后欲速难达,空添烦恼。
古代帝王将相重视人才的佳话很多,稍懂历史的人都能说上一大串。比如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文王渭水河畔访姜尚、萧何月下追韩信、燕王千金买马骨等等不一而足。对于当政者来说重用什么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走向。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三国最为强盛。诸葛亮智盖三国,但事必亲躬,手下人才其后青黄不接,就一个姜维也是其战场上得到的,这种人才储备不足的结果,导致其三国中第一个被灭亡,虽和刘备为关羽报仇痍陵之败大伤元气有关,但诸葛亮蜀汉后期的用人方式也难辞其咎。同是唐玄宗,前期用姚崇、宋景等贤相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的繁荣推向了顶峰,后期用李林甫、杨国忠引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
当前我国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人民盼望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安居乐业。但当今中国的人才储备让人揪心,政治上边缘化毛泽东思想,经济上以美国马首是瞻,外交上韬光养晦出让利益,很显然都是些低素质人从各自利益中勾勒出来的低素质战略,这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地位是格格不入极不相称的。社会上的用人之风更是让人悲观绝望,古人尚知唯才是举,今人只知金钱万能,天下寒士只能望钱兴叹,任时光流逝蹉跎岁月,官场风气可谓江河日下朝气不在。令人欣喜的是,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已经认识非常清楚,胡总书记、温总理、习近来副主席、李源朝部长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对人才兴国战略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人民的期望重于泰山。我们的各级领导能否将中央的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能否以大无畏的勇气冲破过去用人上的种种不良羁绊,使优秀人才真正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经济发展需要各种投入,而建好各单位的领导班子,尤其是选配好单位一把手应该当作是最大的投入,应当作为一项关键措施着力抓好。
解放思想,打破论资排辈观念,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彻底杜绝以人情用干部,凭关系论人才的不正之风,真正建立以作为定座位,凭政绩论英雄的运营方式,这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