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反复聚焦巡视不如使其常态运行
                文章围绕巡视常态化运行展开,强调巡视在反腐中的震慑作用,提出巡视需聚焦问题,形成常态,同时结合历史制度与现实实践,探讨如何提升巡视精准度与实效性。
            
            
据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昨日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聚焦发现问题不动摇,为全面从严治党做出新贡献。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要求中央巡视组“聚焦聚焦再聚焦”。
十八大以来,一轮又一轮的巡视可谓是“聚焦聚焦再聚焦”,每一轮的巡视结束后,一个个贪腐官员被曝光,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人们感言:这种高强度、高频次的巡视制度在实践中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人们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反腐败问题上,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过来吗?人们更是热切呼唤,希望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巡视制度的常态运行。
从理论上讲,中央已经为巡视常态化作好了舆论铺垫,5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载文章《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之五:上下联动 全国一盘棋》,重申党章规定的巡视工作制度中,省市地方党委在反腐工作中,要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形成中央和省一级巡视工作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态势。 
历史上,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就是实行御史制度。为了防止出现地方官员互相串通,官官相护,成窝地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架空中央政府。故御史除监察中央百官外,还有分道分省的专门监察巡视区。监察的范围包括朝廷纲纪、行政执法、官员风纪、政治民风等许多方面,像贪污腐败、作奸犯科之类,自不在话下。御史官有权直接上奏皇帝,指陈时弊,甚至可以批评皇帝。皇上对“言路”也有所忌惮,文武百官自然对御史官十分敬畏。这实际上就是现在巡视制度的稚形。
目前,从中央层级的巡视效果看,由于事前做好了功课,带着问题去巡视,且盯住了重点人、重点事,显现了精准度,巡视已经形成了巨大威慑力。巡视发现的问题越准,震慑作用就会越大、越持久。这就要求必须做到巡视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尤其要盯住一把手,关注干部提拔、调动后出现的“马桶效应”。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把日常掌握的问题和巡视过程中了解的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同时还要广泛接触干部群众,注意了解纪检、政法、审计机关发现的问题线索,对实名举报反映重要问题的要及时约谈,掌握第一手材料。
发现了问题,还要有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巡视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注重研究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见微知著,善于从一个问题线索中,发现被巡视对象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一般中找出重点,做到以小见大、点面结合。
最近,王岐山同志对中央巡视办职能作出了““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创新”的10个字的新定位。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把把“领导”省区市巡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预计中央巡视办将逐步建立对省区市巡视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考核办法,通过考核的方式加强领导,避免出现压案不报、不处理的情况。预计考核的力度将很大,对省市区主要领导将直接产生影响。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使巡视准备、动员、了解、线索分类、报告、反馈、移交、整改等各环节工作形成完整的链条。同时通过细化基础制度,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提出具体的制度规定,措施落实到岗,责任分解到人,促进日常工作程序化运行。 真正使目光聚焦,变成常态运行,让巡视发挥不间断的巨大威慑力。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