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飞鱼:标签化的二代现象折射出当下中国不浅的血统论社会土壤

火烧 2015-06-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标签化二代现象如何反映血统论社会土壤,分析红二代等标签对社会的影响,强调出身决定命运的悲观情绪及社会分裂风险,呼吁理性看待阶层问题。

人民网623日载《独臂将军廖政国之女:不喜欢红二代称呼》,文中,独臂将军廖政国之女廖颖说;红二代的称呼,是一种自我孤立,把自己和群众分开了,有人甚至因此有很强的荣誉感,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红二代、拆二代这几个新鲜词汇开始在网络上蹿红。一时间,体制内、体制外,潜规则、明规则,官二代、红二代、穷二代、富二代……眼下,不论互联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各种“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词汇,对某类现象或群体的概括别具一格,契合人的心理,迅速传播开来,公众常常对号入座,以此对周围的人和事分类、判断。社会学上的“贴标签”现象越来越严重。一种出身决定命运的悲观情绪不断蔓延,缺少理性的网络上的对骂战势必撕裂社会群体,并进一步放大早已弥漫的仇富、仇官心理。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人生而平等,人事实上又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完全的出身决定命运,就是种姓制度或者血统论;而完全铲除出身的作用,实际上也只能衍生出新的不平等。转型中国的二代现象,自有其特殊内涵。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垂直流动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二代之间的沟通问题。在二代标签的背后,人们日益担心,社会的优质资源将日益被少数人垄断,大部分人会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而这正是任何一种极端思潮诞生的社会土壤:以极端的方式重新洗牌。如果不注意引导,并纳入科学化社会治理,任其不同群体之间隔阂的加深,必然连锁社会性报复和泄愤事件频发。这肯定不是危言耸听。

贴标签会导致人、事、物的正面形象遭到非理性的破坏。而且因其快速污染性,再加上现代发达的信息传播网络作用下,会迅速地“传染”到类似的事物或者人身上,甚至波及整个社会。同时由于不易消除,一旦标签流行起来,会发展成一种偏见,其固化的价值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并扭曲整个社会认知,使一个平常的事件变成了一个显示社会分裂的标志性公共事件。如果人们的心理不满迅速发酵,无形中强化了阶层意识、磨损的是社会和谐。

血统论的社会土壤要慢慢铲除,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反映社会弊病非常重要,但是应立足于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不宜出于吸引眼球的考虑简单地贴标签。试想一下,无论是富二代,官二代,还是穷二代,财富、权力和知识本身并不能自动成为相互连接的纽带。仇恨只能带来恶性循环,而形成能够共享的共识是无论何种出身的人们都要面临的问题。财富和权力只能带来外在的物质的差别,但心灵上的隔阂才是真正的悲剧。

当然,大量身份标签的广泛流传,其所折射的社会问题也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不同群体间日益扩大的差距,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变,身份标签只会愈演愈烈。我们期望,对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亟须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处置机制,增强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理性的力量,才会自觉地去除泛标签化的思维,追求理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