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火烧 2008-12-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一代人集体记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战乱到建设,再到教育迷失,反映不同时代的集体心理与社会变迁。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人类的社会犹如大海,海中翻滚着一个又一个的浪涛,这浪涛后浪推着前浪,不断的向前翻滚,奔流。这波涛,就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主流。时代的主流是有继承性的,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因果关系。而在这因果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我以为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比如说,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给那一代人的整体记忆是,无休止的战乱,国家贫弱,民不聊生,身逢乱世,朝不保夕。正是有了这样的集体记忆作为基础,才导致了建国初期的那样一种局面,大家干劲十足,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并且对于当时的第一领导人怀有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正是因为从解放前带来的集体记忆中,中国人挨打受气,任人凌辱的印象实在太深刻,由此导致了人们心甘情愿地少消费,把节省出来的物资支援国家建设。窃以为,这是支持那个年代所有重要政策的心理基础----就是当了裤子也要造出核武器,中国人不能再任人宰割-----这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感受。  

 如此一来的后果是,中国自解放以来的发展一直是重视重工业而轻视轻工业,积累太多消费太少,期间更有一波高过一波的政治运动。这带给建国后出生的一代人的整体记忆就是,物质困乏,政治运动太多,个人不自由,局限太多(姑且不计较这些正确与否)。其中尤其是物质匮乏,个人受限太多这两条尤其令人难忘。我听一些五六十岁的名人回忆往事,一张嘴就是小时候家里如何如何穷,其后又因为政治原因而不能施展抱负等等。  

于是到了八十年代,以上述的集体记忆为基础,中国人发了疯似的开始向钱看,管你钱是怎么来的,反正有钱的是大爷,没钱的就是乌龟王八。加之对前三十年的彻底否定,导致对中国人自身能力的怀疑,甚至演变到对中华文化彻底的否定。于是疯狂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由此导致了种种食洋不化的政策出台,种种利益至上,金钱第一的短视行为的频频再现。  

随着这些以物质利益为最高追求的发展到达其顶峰,我们八零后出生的一代人终于拥有了一个令我们终身难忘的,可以共同回忆的事实基础-----这就是教育的迷惘和堕落。  

教育历来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是自孔子以来中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学校在中华文化的地位,相当于教堂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八零后的一代却经历了一场教育的大浩劫,教育水平的滑坡,教育质量的下降,这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中国教育的灵魂丢失了。中国教育灵魂的缺失和中国社会灵魂出窍的过程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我们这一代人过早的在教育中就体会到了太多的迷茫,无助,放纵,压抑,冷漠,走出校门的我们发现,这些和当今社会的现实是多么的契合啊!    

中国的未来三十年将会掌握在八零后的一代人手里。窃以为,在这未来三十年中可能制定的种种大政策的背后,一定会有这么一段集体记忆作为支撑,作为一个心理出发点。其后果无非有二,第一,破罐子破摔,继续金钱至上的发展政策,继续把零零后,一零后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也给糟践了。第二,幡然醒悟,痛定思痛,认真分析造成这些悲剧背后的种种复杂原因,反思中国的历史发展,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成熟,然后以加倍的努力去弥补那些损失的时间。  

从目前的观察看,虽然真正做到第二个结果还有待时日,但是,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八零后朝向这个方向发展。历史的潮流正在奔向新的方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