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修改教科书的要害是破坏国家认同
修改教科书的要害是破坏国家认同
黎阳
2007.2.19.
分裂国家有罪无罪?出卖国家有罪无罪?如果无罪,那何必反台独、疆独、藏独,何必说汪精卫是汉奸,何必制定“反分裂法”,何必惩办间谍内奸,何必坚持国家独立,何必捍卫国家主权,何必保留军队,何必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
反对分裂国家、反对出卖国家是临时性的反对还是永久性的反对?是不是仅仅现在分裂国家不行,但将来可以;现在出卖国家不行,但将来可以?是不是现在分裂国家才有罪,将来就没罪了;现在出卖国家才有罪,将来就没罪了;这一代分裂国家才有罪,下一代分裂国家就没罪了;这一代出卖国家才有罪,下一代出卖国家就没罪了?如果是这样,那现在的那些反对还有多大意义?反对来反对去,原来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全要彻底改变,从保卫国家统一变成分裂国家,从保卫国家主权变成毁灭国家主权,那样一来,那现在的一切反对岂不全成了滑稽戏?
可见,要当真反对分裂国家,当真反对出卖国家,那就必须做到这种反对能代代相传,确保不仅是这一代反对分裂国家出卖国家,而且世世代代都能如此。
如何实现这一点?确保世世代代对国家的认同。没有国家认同的国家必然是四分五裂的国家,盛产内奸的国家,走向分裂、走向崩溃、走向灭亡的国家。国家认同一旦失传,就等效于仅仅现在反对分裂国家、出卖国家而将来不反对;分裂国家出卖国家仅仅是现在有罪,将来无罪;这一代有罪,下一代无罪。
如何确保下一代对国家的认同?思想教育是一方面,但更潜移默化的是文史教育。文史教育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知识和史料数据的传授,更不是单纯的风花雪月或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这一切为载体培养下一代的四大认同: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国家。具体课堂教授的知识可多可少,可以是这个,可以是那个,但国家认同这个根本目标一不能变二不能少。达不到这个目标,整个教育就彻底失败:不认同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毫无了解,毫无尊重,毫无好感,当然不可能有任何民族自尊,不可能有民族认同。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毫无了解,毫无尊重,毫无好感,当然不可能对毛泽东奠定的今日中国的社会基础有任何认同。没有民族认同,没有社会认同,何来国家认同?办了半天的国家教育,却教得下一代不认同国家却认同国家分裂、认同国家灭亡,用国家的教育经费培养专事毁灭这个国家的“X独”加亡国奴,如此教育难道还不是彻底失败的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永远只是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不可能包罗万象,也没必要求全责备,更无法用一个唯一的标准衡量。但国家认同教育则不同。如果教得下一代不认同国家成了时髦,那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立刻一目了然。
培养下一代对国家认同的关键何在?中小学教育。教育再发达也不可能保证人人上大学。一个人到了进入大学的年龄时四大认同与否的观念已经基本形成,已经不那么容易说变就变了。一个人国家认同的形成时期基本是未成年时期。小学奠定基础,中学基本定型,以后就主要是成熟、巩固和丰富的问题了。
未成年的动物抵抗力最弱,最容易被猎获。未成年的人也一样。体力上如此,思想意识上也如此。
中小学的文史教科书是强制性教育课本,其内容是学生必须知道的内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列入强制性教科书的内容才是确保学生能接触到的内容,才是最有可能被学生接受的内容。教科书没有列入的内容意味着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作为学生可知道可不知道。对于思想意识上尚无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未成年人而言,基本上可以说,教科书列入的东西就是他们确保能学到的东西,教科书认同的东西就是他们认同的东西,教科书否定的东西就是他们排斥的东西。如果教科书否定国家认同,那基本别指望用这种教科书教出来的下一代会有多大的国家认同。
要破坏下一代的国家认同,必在其未成年时下手,必修改中小学文史教科书,必想方设法在教科书里弱化以至取消一切有助于国家认同的内容,必欲让学生学了之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不但不以为荣,反以为耻;不但不认同,反而不屑一顾。
“台独” 从李登辉开始修改中小学文史教科书,在“乡土化”名义下肆无忌惮“去中国化”,教育学生从小就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经过这几十年的潜移默化,现在台湾青少年中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台独”势力如此嚣张,诀窍就是从修改中小学文史教科书着手,取消国家认同。结果:培养“台独”。
翻翻当年“满州国”和汪精卫伪政权搞的中小学文史教科书,核心内容就是“认同先进文明”而不认同中国——中华文明腐朽没落,日本“代表先进文明”,中国只有接受日本的统治才有活路,所以必须“日满亲善”、“日中亲善”、“共存共荣”、“八肱一宇”、“大东亚共荣圈”……谁敢认同中国而不认同这“先进文明”,谁就是“良心坏了坏了的,死啦死啦的有!”总之是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不准认同中国,只准认同“先进文明”。结果:培养有文化的亡国奴。
如今上海“精英”也修改文史教科书,也学“满州国”和汪精卫伪政权,来了个“认同先进文明而不认同国家”,用“文明史”代替“阶级斗争史”,删除毛泽东、删除狼牙山五壮士、删除中国革命历史、删除历史上的中国农民起义史。上海“精英” 朱学勤公然宣布:“以前的历史课本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新的历史课本较少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当前的政治目标相一致。”
朱学勤打破了“精英”一贯“能做不能说”的“潜规则”,肆无忌惮宣布其“政治目标”就是要取消“国家认同”。的确,如果学生只认“文明史”而不认“中国编年史”,只知道比尔.盖茨、新干线、摩根大通等等而不知道毛泽东,能认同中国吗?所以说朱学勤们坦白得可爱,不打自招承认其修改教科书就是要破坏下一代的国家认同。
上海“精英”们跟“台独”处处同步,不但修改教科书同步,在教科书里“去中国化”同步,连借口也同步:“初中教过了,删除是为了避免重复”。
表面上看上海“精英”的借口振振有词,实际上纯粹强词夺理。初中生的国家认同尚未成形,高中生才是最后成形年龄。“精英”们故意让高中生只学文明史、世界史,实际是蓄意让他们在形成国家认同的最关键年龄段只知道“文明史”,只知道“文明认同”,从而达到用“文明认同”取代国家认同的实际效果,真够狡猾的。
“精英”们总是把一切反对他们用“认同先进文明”取代国家认同的人斥为“落后保守”、“闭关锁国”、“反对改革”、“陈旧的、腐朽的、错误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这乍一看似乎有理,但经不起仔细分析。
假如一个医生跟人说:你这里有病,那里有病,所以应该打什么什么针,吃什么什么药,动什么什么手术,加强什么什么锻炼,改掉什么什么毛病,保证你这样就能比别人更强壮。那么可以说,这个医生是想治病救人。
但如果一个医生跟人说:你这里有病,那里有病,干脆别活了,死了算了,让强者占有你这份财产,这才不浪费资源;你身上还有某某器官没毛病,不如干脆卖给别人,这部分器官移植到别人身上仍然算你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你并没有死,而是跟强者结合,“认同先进文明”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医生”纯粹是骗子,要谋财害命。
学习先进文明时不丢掉国家认同,那属于前一类。以“学习先进文明”为借口去掉了国家认同,那就属于后一类。“精英”们的“认同先进文明”属于哪一类?
修改教科书的“精英”们有一个共同点:从不认同中华文明。不信回顾回顾他们的一切言行,什么时候认同过中华文明?什么时候认同过中华民族?什么时候认同过中国社会?什么时候认同过中国国家?什么时候考虑过中国的国家安全?只见他们宣扬“全球化”、“全球化时代没有国家安全问题”、直接间间接鼓吹 “中华无文明”、宣扬中华文明是“劣等文明”。朱学勤公然说殖民主义历史是“一个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历史”,说“中国进入近代以后……总是东部和沿海先进入文明,然后逐渐影响到中部,中部影响到西部”,公然提出“我们沿海文明地带”这一概念,把中国分成“沿海中国”、“内陆中国”、“边疆中国”,为将来用“认同先进文明”为借口分裂中国打下伏笔。这就解释了他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修改教科书,那么热衷于用“文明认同”来取代国家认同,为什么说“上海文化在很多方面已不在乎国内坐标,只在乎国际坐标。”——这一切都只能有一个解释:颠覆政权,分裂国家。
(李际均将军撰文指出了修改教科书、弱化国家认同、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危害,指出“历史课本就是要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不能在思想上单方面“裁军”。这才是真知灼见,金玉良言。相形之下那个到处信口开河、肆意否定中华文明、破坏国家认同、既无信念又缺德却口口声声“信念与道德”的“作家中将”实在无比卑劣渺小。同是中将,大不一样。从战争熔炉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跟吹牛拍马混出来的就是不同。真是“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修改教科书、删除毛泽东、删除中国革命历史教育、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这决不是小事,而是一场延期二十年生效的政变和国家分裂:这一代没指望,那就唆使下一代;现在没力量干,那就将来再动手。
认可“精英”们如此肆意修改教科书,那就等效于宣布:现在的反对分裂国家、反对出卖国家都是临时性的反对,不是永久性的反对。现在分裂国家不行,但将来可以;现在出卖国家不行,但将来可以;现在分裂国家才有罪,将来就没罪了;现在出卖国家才有罪,将来就没罪了;这一代分裂国家才有罪,下一代分裂国家就没罪了;这一代出卖国家才有罪,下一代出卖国家就没罪了。“精英”们利用教科书肆无忌惮地破坏下一代的国家认同教育的后果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