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官员“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提倡官员“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2010年1月7日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去焦作市一家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在一个服务窗口,卢展工坐了下来,拿起厚厚一摞招聘简章翻看,看到河南纳海广告公司的招聘登记没有年龄限制,59岁的他,准备“求职”这家广告公司的“媒体发展代表”一职,于是去应聘。结果,因59岁的年龄过大而被拒绝。
通过这一实践,卢书记深感40、50岁的人找工作的难,由此而引伸体验到老百姓生活的艰难;所以才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感叹!这是坐在办公室内体验不到的。
的确,40、50的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负担最重,最需要找到工作净钱、养家的一族人,这个群体的人,若找不到工作,他们不旦无法补家用,相反还得不吃不喝每月到贴拿出500元钱去交《社保基金》和《医保基金》,一直交到65岁(这项交费,对45岁人而言还要交20年,对55岁人而言还要交15年)。然而因年龄偏大,却又成为最受用工单位歧视的一群人,对他们说来这就是“雪上加霜”,而当前最需要给他们“雪中送炭”啊!
故此,卢展工才深有感触的说:
“40岁以上找工作很难,50岁以上就更难,所以我们要更多关心一下‘4050’人员就业问题。”
“总的来讲老百姓就业问题是件大事,……就业一方面要靠发展,一方面跟我们专业部门、业多部门的具体服务有关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官员仅仅听下级或秘书的汇报有这么深的体会吗?在闪光灯下的“视察”能体会到老百姓心中这种‘无言的苦衷’吗?显然不能。
所以,官员们应该更多地走出办公室,走出小轿车,坐在老百姓家中的小板凳上,你才能了解到、体会到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的真相。
能这样做的《公仆》才是真正的《公仆》。
我更赞赏和我支持官员以“微服私访”方式体察民情,因为你体察老百姓疾苦的时候,老百姓并不知你是官员,你就能听到很多的“大实话”,你就会植根于民众之中,你就能像毛主席当年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样写出经典之著出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