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翻一翻这本书的内容,不难看出,它是一本以强调“社会主义”否定 “资本主义”为主题的政治理论读物。中宣部5.30通知,实际上发出了一个政治信号,这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要注意防右,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很显然这是一个理论导向重大改变,是对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强调“淡化姓资姓社” “防左”的纠偏,其实这种变化,从吴邦国在人代会上的讲话,求是杂志社近期动态就可看出端倪,530通知只不过是中央加大了改变的力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至于中央为什么有这个举措,寓意何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条:
一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向全国人民表明政治态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全盘西化派、极右派的干扰破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相伴相随的是,“传统社会主义”的特色越来越淡化,现实社会离毛泽东时代越来越远,特别是所有制结构的“私有化”成分的比重的提高,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以及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显得越来越不像一个“正常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老百姓也很不理解,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在搞资本主义,搞的是特色资本主义,怀念毛泽东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很显然,这个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建国六十年之际很容易因为新旧对比而引爆人们的不满情绪。中央发出这样一个通知,可能就是希望通过对六个问题的解答,对现在所走的路线做一个注解,告诉人们:现在仍然是在搞社会主义,只不过是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以统一思想认识。
二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理论的自由主义思潮。近年来,理论界的自由主义思潮越演越烈,一些精英知识分子的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致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地位不断弱化,在政治领域,以南方报系、炎黄春秋杂志社为代表的媒体、以李锐、谢韬、贺卫方为代表的自由化精英大力鼓吹西式宪政民主,宣扬“普世价值”,否定毛泽东,否定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并推出了改变国家性质的零八宪章;在经济领域,以茅于轼、厉以宁、张维迎为代表的一大批主流经济学家和众多政府官员,在改革理论上不遗余力地推销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倡导欧美模式。目前这些自由主义思潮蔓延在大学讲坛、新闻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有很大话语权,掌控着的舆论导向,以至于本应成为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却成为了非主流,这种错位如果不能及时矫正,势必出现全民族的信仰危机,并将导致政治危机,中国也将重演苏联的悲剧。基于此,中央在通知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搞私有化”. 目的在于夺回失去的理论阵地。
在我看来,尽管5.30通知是调整方向的积极行动,可惜力度不够。也许是中央不希望演变成一场运动而采取的一种谨慎的处理方式,但愿这种策略能取得好的效果,千万不要再像以往那样流于形式。
为扎实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以下简称《六个“为什么”》)。《六个“为什么”》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读物。
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六个“为什么”》的学习。各级党委宣传部要结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好《六个“为什么”》的学习宣传。各级党委讲师团要围绕《六个“为什么”》的内容,组织好对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宣讲。各高校要把《六个“为什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辅助材料,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