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美国只剩龙尾运--网络时政文摘(28) 2009-06-05

火烧 2009-06-0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美国国力衰退,南中国海问题迎来战机,中国可借此机会一揽子解决争议。菲律宾、越南等国步步进逼,美国态度暧昧,中国需果断行动捍卫主权。

网络时政文摘(28) 2009-06-05

东方日报:解决南海问题,中国勿坐失战机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国力大大萎缩,在东亚的布局上已呈现出北攻南退的态势,面对北韩的步步进逼,美国暗中在做战争准备,但在东南亚,美国却摆出一副不干预的超然态度,这相当于给中国提供了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的战略良机。

据菲律宾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日前在马尼拉称,「美国对南沙群岛问题并没有立场」,并表示,「一直都希望有关各方可明确地、和平地解决问题」。盖茨这席话暗示美国并不会在南中国海纷争中为菲律宾保驾护航,这给中国收复南中国海有争议岛礁开了绿灯。

盖茨过去在南中国海问题的立场向来模煳,菲律宾、越南等国亦大力引进美国势力,特别是向美资石油公司开放南中国海油气田,以抗衡中国,而且事实上美国在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关岛等地均部署强大的海空军力量,随时可以投射到南中国海。中国过去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谨小慎微,对菲律宾、越南等国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就是顾忌美国这隻黑手。

如今美国公开表态没有立场,中国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南中国海大干一场,一揽子解决问题。须知南中国海问题拖至今日,已是不能再拖。自八十年代开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从舆论造势、外交试探到驱逐中国渔船、再到实际控制周边海域,步步进逼。

久拖不决必成大患

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南中国海主权的侵佔已经由单一行为向集体协作发展,由实际控制向永久佔有方向发展。另外,各国厉兵秣马,剑指中国。马来西亚成立专门的特种部队,越南准备从俄罗斯採购六艘基洛级潜艇,菲律宾则积极向美国採购军舰。事情若久拖不决,必成大患。

此前不久菲律宾採取立法行动,马来西亚派出首相视察争议岛屿,越南则在争议岛屿上设立行政机构,三国相继挑衅,违反南中国海公约,中国出兵并不是师出无名,而是维护主权的正义之战。

实际上,今次战机也是稍纵即逝。盖茨发表这个声明,也是无奈之举。目前美国国力日蹙,多方面求助于中国,不仅需要中国出资购买美国国债,也需要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伸出援手。美国自顾不暇,难以南北兼顾,权衡之下,丢车保帅,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让步。但一旦美国国力恢复过来,解决完北韩问题,难保不会在南中国海捲土重来,到那时中国恐怕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捍衞自己的主权。

战机摆在面前,关键是看北京能不能抓住,敢不敢一战定天下。春秋战国时的宋襄公认为宋军是仁义之师,与楚军在泓水激战时,不愿「半渡而击」,贻误了战机,终致惨败。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不要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不知现在的领导人是否还记得这句话?

太阳报:滥收罚款 形同恶霸 荒唐处女卖淫案

神州大地,无奇不有。昆明博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刘芳芳、刘莉莉在自家门口被警方当成卖淫女拘捕。警方将其一家控制,并进行刑讯逼供。面对质疑,警方还振振有词,「三个男的,三个女的,刚好。」

但实际上,这「三个男的和三个女的」中,父亲刘仕华和两个朋友是「三个男的」,而妈妈张安芬以及刘芳芳、刘莉莉是「三个女的」。更搞笑的是,事后法医诊断显示,刘芳芳、刘莉莉的处女膜完璧无瑕。

这宗荒唐的「处女卖淫桉」,不仅显示基层公安的野蛮,亦折射出弱势群体的无奈。假如这两个小女孩的处女膜在做剧烈运动时破裂了,那麽这两个清白的小女孩,是否要背上一世的耻辱?当这两个小女孩脱下裤子自证清白时,也正是国家形象蒙羞之日。

「处女卖淫桉」的荒唐并非今日才有。早在八年前,陝西省泾阳县蒋路乡派出所的民警,在一家美髮店将十九岁少女麻旦旦带回派出所讯问,要求麻承认卖淫,最后麻旦旦去医院检查,证明自己还是处女之身,才得以雪冤。

二○○二年九月,河南省郸城县公安局四个警察将少女张翠英非法拘禁四十小时,採取罚蹲、用鞋打屁股、脚跺等手段,迫使其承认有卖淫行为,并让其供出「嫖客」后才将其放走。事后经医院检查,证明张翠英是处女。

滥收罚款 形同恶霸

同一年,江苏盐城公安局以「卖淫」名义抓获的建湖县少女金磊被刑讯逼供,逼金磊供出九名「嫖客」,并罚款三千元才放人,但事后检查,金磊是清白之身。

要感谢造物主发明了处女膜这个神奇的东西,若不是这薄薄的一层,这些受害的少女们怎能自证清白!在强大的警察暴力面前,少女们一次又一次脱下裤子,但却丝毫唤醒不了这些禽兽不如的警察。

以昆明警方为例,那班公安人员没有任何证据,只凭一句「三男三女,刚好」就开始抓人,也不管这三男三女到底是甚麽关係,如此办桉,简直匪夷所思。如此强辞夺理,与土匪恶霸有何区别?如此简单粗暴,难道他们自己没有子女、姐妹?

基层公安无法无天,主要是畸形的罚款制度作祟。基层公安部门每年都有罚款指标,有的派出所一年高达上百万元,警察的工资、福利和办公费都与罚款挂鈎,派出所再将这些指标分配到每个警察。在这种情况下,警察随便乱抓人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实际上,内地色情业极其氾滥,但这些色情场所往往都有背景,其后台要麽是官员、要麽是公安,基层派出所欺软怕硬,根本不敢调查这些场所,只好向良民下手,警察变成穿了制服的土匪。只不过这样一来,不仅令政府的威信荡然无存,也使民众更加离心离德。

 美国只剩龙尾运

一场金融海啸,使美国元气大伤,金融业刚刚喘过气来,汽车业又跌进深渊。佳士拿及通用相继申请破产保护,不仅宣告维持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汽车业神话破灭,亦印证了雄霸全球近一个世纪的的美国经济盛极而衰,正渐走下坡。

风水轮流转。按照「东方神秘学」的观点,地球上有条大迴龙,龙首向西,龙尾向东,顺时针方向而动。龙首探伸之处,生机勃发,到了龙腹抵达之际,那个地方才兴旺发达,直至龙首、龙腹移走,只剩龙尾之时,那个地方便会由盛转衰。美国目前的情况显然正是如此,龙腹已经擦过北美洲,美国剩下的大概只有龙尾的运气了。由此观之,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看看财政状况,就足以使美国人洩气。去年美国财政赤字是四千五百五十亿美元,今年暴增至一万八千四百亿美元,相当于GDP的百分之十三。美国政府的欠债更是不得了,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国债已超过十一万亿美元,而且还在急速增加。

明乎此,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官员最近对中国人如此客气。老实说,如今除了中国政府愿意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人填凼之外,世界上已很难找到第二个老衬。怕只怕慾壑难填,无论中国政府多么慷慨,都填不满美国这个无底洞。

有位读者大人问,美国政府债台高筑,为何还要养这么多军队?维持这么庞大的战争机器?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过去靠战争发财,今后还要靠战争来维持霸主地位,所以,即使美国政府已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其军费依然有增无减。当然,美国人穷兵黩武,当中少不了中国政府一份功劳。(东方日报 陈竞立)

北京晚报:泰国15年免费教育值得学习
 
   “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家长不用给学校交任何费用”,泰国教育部常务次长秦那帕解释说,学费、课本费、文具费、校服费和课外活动费(包括野营、军训、电脑课等)五项费用,从5月中旬本学年起,全部由政府埋单。而且不分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一视同仁。

  人民日报5月25日以《无须去当铺凑学费 不用到寺院当和尚 泰国推行15年免费教育》为题,较为详细地对泰国正式开始推行的15年免费教育作了专题报道。

  在人们的印象中,泰国不是经济发达国家,也不是“金砖四国”之一。泰国大部分人不爱存款,因此每到孩子开学,很多低收入的家长要靠典当物品才能凑齐孩子的学费和书本费等。去年4月,仅曼谷市33家公立当铺就接待了近10万名家长。但今年开学,家长们高高兴兴地送孩子到学校,口袋里不用带一分钱。

  据报道,泰国过去教育发展不足,全国6000多万人口,其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到10%,中学毕业的约25%,超过60%的人只念到小学毕业。从1997年起,12年义务教育被写入宪法,1999年国家教育法进一步细化,2004年开始逐步落实。这次进一步提升为15年免费教育,显示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泰国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如何显示的?一句话:2009年财政预算中,教育支出达到20.3%。

  中国也有关于教育方面的好消息。据《华商报》报道:“穷县不能穷教育!省吃俭用也要把教育搞上去。”陕西省陕县做出了普及高中、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决定,将从今年秋季开学时实施。目前县上正在进行调研论证,准备2009年秋天免除高中学费。

  5月28日《南方周末》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首次披露,中国教育财政投入占GDP4%的目标将在2011年实现。据了解,2007年教育财政投入占GDP3.32%,2008年数据将于本月公布。早在1993年,我国在制定90年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曾明确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也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但至今未能实现。

  现在,我国的教育有了新的追赶目标,远学泰国,近学陕县。比泰国还远一点的地方,我们似乎就暂时先不要学了。有媒体报道,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印度、哥伦比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超过4%。再过两年半,我们也能达到4%,胜利在望,形势喜人。

  陕县为了突破我国现行的9年制义务教育、推行12年义务教育,出台了节约措施,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全县领导干部三年内不得换新车,出差住宿费每晚不超120元等一系列措施。

  看起来,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方也好,推行15年免费教育也好,推行12年义务教育也好,都不一定是国家发达、地区发达的结果。关键是要该省的省、该花的花,不能给自己花时永远不差钱,给孩子们的教育花时永远不够钱。(苏文洋)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保密”为哪般?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近日获国务院批准。据《中国青年报》6月3日报道,此《方案》获批前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其中有关行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计划更是属于“高度机密”,“连有的市委常委都不知道”。直到获国务院批准后,《方案》全文才正式对外公布。

  如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所言,《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深圳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如此至关重要的一份改革方案,为何事先没有公开征求深圳市民的意见,没有放手让公众参与讨论呢?

  有关人士解释说,由于《方案》中有些内容比较敏感,“根本就不适合拿出来公开讨论”。他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深圳曾计划建立决策、执行、监督“行政权三分”的政府架构,但由于“有些同志不谨慎地告诉了媒体”,引发了过度关注,“行政权三分”被外界误读为“三权分立”,结果改革夭折。这次《方案》虽然包括了将行政权分解为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的内容,但没有再出现“行政权三分”的提法,加之事先严格“保密”,方案乃得以顺利出台。

  按照这种解释,《方案》在正式出台前不征求公众的意见、不让公众参加讨论,是吸取了几年前改革夭折的教训,最终是为保证《方案》的“安全”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上述解释是值得商榷的。改革内容比较敏感并不可怕,特别是当改革进行到攻坚阶段,敏感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而越是敏感的内容,往往越是与某些特殊群体及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越是敏感的改革内容,越需要相关特殊群体以及公众广泛参与,彼此充分博弈,借以对改革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或修改,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公众就改革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博弈,能体现改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反之,排斥公众参与,即便能避免一些麻烦,改革的合法性难免因此受到削弱与伤害。

  与此相似的另一种解释是——“我们只做不说,或者做了再说”,所以有关方面对改革方案不公开、不宣传,也不拿出来让公众评说。这一解释的潜在逻辑是,有关方面有“做”的权力,公众没有“说”的权利。这样的话,等到他们“做”得差不多了,公众再“说”什么也晚了。

  这种解释也明显反映了有关方面排斥公众参与改革的态度——他们或许忽略了,任何改革如果缺少公众参与,漠视公众的感受,等到“做”了才让公众“说”,只会加剧公众的被排斥感,削弱改革的感召力,或将使改革面临更大的困难。

其实,就某项改革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已有较成功的先例。去年5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全文发布《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公开向深圳市民和广大网民征求意见,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意见》被称为“深圳改革路线图”,其重要性堪与这次的方案相提并论,既然前者能够大大方方地公开征求意见,后者为何不能呢?

  至于国家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向公众征求意见,更是雄辩地证明,在改革进入关键时刻的背景下,向公众征求意见,扩大公众参与,是形成和完善任何改革方案所不可或缺的程序。只有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公众参与改革和决策的权利,才能增进公众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夯实改革的社会基础,巩固改革的合法性。(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潘洪其)

易中天:国人不仇官、仇富只恨不仁、不正

    在我看来,民众并不“仇富”,他们反对的是“不仁”;民众也不“仇官”,他们反对的是“不正”。为官不正,为富不仁,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恻隐之心和不忍之心,也才是应该不断强调、宣传和肯定的。

    前些时到了贵阳。一到贵阳,就想起了“绿丝带”。想起了贵阳的“绿丝带”,又想起了杭州的“红跑车”。胡斌驾驶的那辆“红跑车”都干了些什么,想必大家还记得。贵阳的“绿丝带”,恐怕就得回忆一下了。

    事情是这样的。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我国南方地区。半个月后,贵阳的大街小巷都被冰冻,公共交通全线告急,普通市民几乎无车可乘。 1月27日15时08分,贵阳人民广播电台发出倡仪,建议还在行驶的其他车辆驾驶员,顺路免费搭载在路旁焦急等车的市民,并请参加活动的车辆将一根“绿丝带”系在右边后视镜上。这个倡仪很快就得到了响应。至2月10日,志愿者在街头发放了3万多条绿丝带,参与行动的车辆达2万余台,接受帮助的市民逾10万人次。于是,一根迎风飘扬的翠绿的丝带,就冲开了弥天的雪阵,连通了彼此的心灵,给雪灾中的城市以盎然的春意。

    看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只要踩一下刹车就行了。

    同样,一个人做点坏事也不难,只要踩一下油门就行了。

    这可真是“一念之差”。 念头的背后是人性,是人心。

    贵阳的“绿丝带”倡仪,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市民的响应?依我看,就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人性的善”。这种“人性的善”,用孟子的话说,就叫“恻隐之心”,也叫“不忍之心”。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不忍心看就是不忍心看见别人无缘无故地受到伤害,甚至不忍心无缘无故地加害于动物(无罪而就死地)。这是一种“好心”,因此是“善”。这种“好心”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是“人性的善”。

    有了这种“人性的善”,又会怎么样呢?从积极的方面说,就会在别人有难的时候,伸出救援之手。比方说,不忍心看到别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在冰天雪地瑟瑟寒风中无望地等候公交车,因此顺便捎他们一程。从消极的方面说,则绝不会为了逞自己的“一时之快”,公然在闹市区飙车,因为这无疑会让别人无缘无故地受到伤害。

    显然,“消极”不是贬义词。相反,在这里,“消极的善”比“积极的善”还重要。因为南方的大雪灾,汶川的大地震,都不过“百年一遇”。车祸,却是时有发生。因此,避免车祸,就比抗灾救灾更具有普遍性,或者说,跟更多的人有关系。更何况,避免车祸,几乎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而只需要“不做什么”。比方说,不超速,不飙车,不闯红灯,不在闹市区横冲直撞。做什么,是要有条件的,比如捐款要有钱,救灾要有力。不做什么,却不需要条件,只需要“一念之善”。比方说,进弹簧门的时候,扭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就不松手,等别人进了再松。这就做到了“消极的善”。如果发现后面有老人,还伸手搀扶一把。这就做到了“积极的善”。积极也好,消极也罢,都在“一念之间”。

    以“恻隐之心”和“不忍之心”为基础的“一念之善”,是不分年龄、性别、地域、民族的,也与金钱地位、文化程度等等无关

  比如贵阳市的民营企业家颜昌峰先生,就将自己公司的五台高级轿车全部系上绿丝带,发动家人轮流驾车,24小时免费接送市民。这就与胡斌等人的作为形成天壤之别。杭州飙车案的肇事者因为是“富家子弟”,网民的愤怒曾被曲解为“仇富心理”。巴东“邓玉娇案”引起的舆论,也被某些人说成是“仇官”。

    其实这些事,与贫富无关,也与官民无关。在我看来,民众并不“仇富”,他们反对的是“不仁”;民众也不“仇官”,他们反对的是“不正”。为官不正,为富不仁,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恻隐之心和不忍之心,也才是应该不断强调、宣传和肯定的。(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易中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