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看中国经济的发展

火烧 2010-04-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分析生产与消费关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指出高储蓄率导致消费不足,出口弥补生产过剩,强调刺激内需与提高工资的重要性。

不做长篇大论,就简要的说三五句!而且不是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

在正常的经济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一个等式是:自然资源+采集企业成本+采集职工工资+增值税+采集企业利润+运输成本+运输工人工资+增值税+运输企业利润+加工企业成本+加工工资支出+增值税+加工企业利润+物流企业成本+物流企业工资+增值税+物流企业利润+销售企业成本+销售企业工资+增值税+销售企业利润+售后服务企业成本+售后服务企业工资+增值税+售后企业利润=商品销售价格 (其中有成本、增值税需扣除从上一级继承的份额) 

归结起来就是所有的成本、利润、税收都会加到销售价格上,来源于消费者的消费。

然后我们做个约简:自然资源+成本+工资+税收+利润=商品销售价格。这里的工资就应该是归属到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钱,税收是到政府手里的钱,利润是那个阶级的钱。

假设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从消费的角度来考虑,工资、税收、利润最终都会被投入到消费中。咱们做个等式变换,那么自然资源+成本=商品销售价格-(工资+税收+利润)。而自然资源被消耗掉,最终成为垃圾;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也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本来有意义的等式变成了0=0。那么社会资产体现在那里呢?社会资产体现在产生这个等式的整体流通量上,而不是社会货币总量。这个可以参考“三人互相理发,互相收费的故事”。

那么一个封闭经济体的经济要增长,必然要靠保持生产与消费同步增长。否则就会出现生产过剩,或者生产不足。

根据中国当前的情况,就可以推出一些结论:

1. 如果工资,税收,利润部分,有一部分没有投入到消费中,那么必然会造成生产过剩。而商品降价将会造成整体下滑,那么必然金融机构会投入更多的货币以及其他衍生品。这样就必然造成通货膨胀。换句话说,高储蓄率必然会造成高通货膨胀。中国的储蓄率极高,但是商品价格没有下滑,意味着通货膨胀率很高。但这里要考虑到中国是出口型经济,有出口带来的总体货币增加,但同样会引发世界范围的通胀。

2. 中国人收入低、消费低(刨除奢侈品等,因为来源于国外)。中国国内自身产品的消费值才等于中国社会资产总量,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资产的总值比实际的生产值要低。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高生产的穷国。


3. 低工资,低生育率抑制了中国的消费,致使中国国内生产过剩,国内生产的产品只能通过出口来弥合生产与消费的差值。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之前要鼓励出口,出口退税,出口补贴,比国内还便宜还要出口。因为如果砍掉出口,那么国内生产过剩严重,必然造成大范围的失业。在西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必须要刺激国内消费,要提高工资水平,提高xxxx!


4. 由社会资产总量的理论来分析中国之前的经济形式,中国靠剩余产品换取外汇的方式,并没有能够增加中国社会资产总量。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浪费了中国的资源,增大了无意义的消耗,浪费了人力资源。弥合这个矛盾的关键就是通过外汇从国外购买商品,达到出口进口平衡,增加国内消费量。如今国家进出口基本持平,才是“科学发展”,但存在中国出口与进口产品的实际价值在价格上的差异。


5. 低工资,高税收,高利润,造成中国整体消费率低(社会资产少),继而造成制造业困难。那么之前储蓄的资本就流向了金融和房地产(同意郎咸平的观点),造成股市楼市高企。


6. 房地产崩盘不会造成中国经济崩盘,之前金融市场崩盘就是个证明。中国的金融市场跟中国民众的消费能力没有任何关系,金融市场崩盘不会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换句话说“不会影响中国的社会资产总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崩盘,也不会影响中国人的整体消费能力,反而能增加社会资产总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