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
祝宝超
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市场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推动型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不断增长、不断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消费需求表现为市场需求,不仅直接制约着消费资料的生产,而且制约着投资需求的增长。从中长期经济的发展来看,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就会成为无效投资,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投资增加所增加的供给,不一定能够被市场所吸收,没有被市场接受的供给是无效的供给。而无效投资、无效供给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与投资相比,消费对市场的拉动更具有实质性,因为各种产品和服务必须通过消费才成为现实的商品,这时作为支持生产、开拓市场的各种投资才会增加。我国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需求的增加;相反,如果我国消费规模和水平降低,则会使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动力和目的,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不足。就增长的目的来说,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基本上属于为生产而生产,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些表明,真正能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反映增长方式转变的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和消费增长速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2.4%急速增加到2007年的40.9%;同时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65.1%下降到39.4%。这种状况使得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消费率持续偏低,投资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就会造成产品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国民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圈子中。在消费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拉动力是出口。我国出口量大,但所得的盈利并不多。这种现状,使得我国不得不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换取微薄的利润。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大量积累,造成与贸易伙伴国的摩擦加剧,贸易条件恶化。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一系列弊端,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一点已为实践所证明。而扩大居民消费,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提升和递进,必将引导和牵动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程度从低向高渐次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消费需求规模的合理增长和逐渐进步,不仅已成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最终推动力,而且必将成为加快国民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首要推动力。不仅如此,居民消费需求还是防止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消费需求的波动相对平缓,且往往滞后于投资需求的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投资需求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动荡。在投资需求迅速上升时,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上升相对缓慢,消费需求扩张不如投资明显,限制了投资需求增长的空间,使投资需求最终不得不放慢增长速度直到回落。而在投资需求迅速下降时期,则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下降缓慢,在投资需求下降初期,消费需求的收缩幅度也小,消费需求下降很少甚至维持不变,具有一种自发地遏制经济衰退的作用。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对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投资冲动和出口冲动引发的资本流动性过剩,可能形成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和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导致我国整个金融体系变得脆弱。当受到外部或者内部冲击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要防止出现这种后果,防止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出现逆转,根本的出路也在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我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有些产业产能已经过剩,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特别是由于过去投资和出口增长较快,使得目前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从根本上说,要消除这种不平衡,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则不失为明智之举。
事实表明,过分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显著加剧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社会总需求中,最终消费一般占到60%或更多一些,是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中份额最大的部分,只有扩大居民消费,使生产的产品更多地进入消费领域,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