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中国之声”恶搞花木兰
这是一位朋友发在圈里的,散仙觉得透出股正气。征得朋友允许后,转一下——
7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及当晚其他时段,播出对恶搞花木兰事件的记者录音报道,将湖北黄陂、河南虞城要求恶搞花木兰的某电视台和某演员道歉,曲解为两地争夺花木兰故里的炒作,“各地为争夺名人故里炒作一团,早已不是新鲜事”,“两地捍卫家乡英雄形象的公开信,却在社会舆论中产生了他们未曾预料的反应。就连当地的百姓,也看法悬殊。”报道看似“客观”,实带倾向,倾向就是:用转移舆论关注焦点的手法,将反对恶搞花木兰置于无正义性、无正当性的尴尬境地,甚至进退失据、沦为笑柄,从而力挺对花木兰的恶搞。在报道之后,主持人和观察员大谈负面观点:一、这是争夺花木兰故里的炒作,与他人无涉,不可介入讲话,免担炒作嫌疑。二、花木兰不过是虚构人物,虚构人物谈何正名?三、花木兰不是汉族,不是民族英雄,参加的是鲜卑、柔然少数民族之间战争,不是反侵略战争。4、英雄人物也有缺点毛病,有缺点毛病就可以说,别动不动指责人家恶搞,搞就搞了,没什么。5、美国动画片《花木兰》颠覆了“花木兰”形象,首次表现了“男女平等”,你不敢说人家恶搞。你到现在也没搞出人家那样的动画片,还是水平低落后。6、某电视台和某演员不是恶搞花木兰,而是“善搞”,谈不到有错,道什么歉?……云云。
7月18日,事隔两天,恶搞花木兰的某演员发微博公开道歉,播出恶搞花木兰节目的某电视台暂停该节目,事件本该结束了。央广“中国之声”却不肯就此善罢甘休,于几小时后的晚间时段,再次播出支持恶搞花木兰的报道和评论。主持人将某演员的道歉声明结结巴巴读了一遍,然后与“观察员”一起发出不屑之声,除了没敢说“英雄人物也有缺点毛病”,把各种错误观点又重复了一遍:一、“花木兰是虚构的”,对一个虚构的人无所谓恶搞不恶搞。二、“这是争名人争地方利益的炒作”,反对恶搞花木兰就是参与和支持“争名人争地方利益”的炒作。三、“花木兰根本就不是汉族”,“可汗是哪国的皇帝?”意在诱导人去领悟“花木兰根本不是中国人”之深意,反对恶搞花木兰是替外人瞎操心,……云云,各种的辩解。
在网上网下舆论对恶搞花木兰一片强烈反对和愤怒声讨的情况下,央广“中国之声”却表现反常地力挺恶搞花木兰。在当事人就恶搞花木兰道歉、当事电视台停播节目自查自检之后,央广“中国之声”竟然站出来挑头恶搞花木兰,执意将恶搞闹开闹大,惟恐恶搞就此偃旗息鼓,实在令人吃惊不小。其报道和评论绕开“《木兰辞》是不是中华文化的精品”、“‘花木兰’是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花木兰’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是不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对‘花木兰’可不可以随意解读低俗恶搞”等关键问题,故意把清水搅成浑水,避开恶搞花木兰是耶非耶、正耶邪耶之争,为恶搞花木兰解套脱困,还倒打一耙,以“争名人争地方利益”抹黑反恶搞,将其立为攻击靶子,乘混乱之机制造和推高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负面舆论,形成负面舆论场和错误舆论导向。尤其令人无法容忍的是,身为女性的几个主持人和“观察员”齐放厥词:“她在军中十二年怎么可能不暴露……除非她是通信兵……除非她能一个人住单间……除非……”语言之不堪,语境之龌鹾,不宜引用。这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对全球广播,不是私下场合随便议论,如此解读中国历史名篇《木兰辞》,如此往千百年来被中国女性引为骄傲的花木兰身上泼脏水,居心何在?人品何在?跟央视老毕硬是有得一拼。
央广“中国之声”的主持人尤其是“观察员”,有很难掩饰或不加掩饰的虚无、西化和负面倾向。在一般情况下,他(她)们尚能持常人之见,说点“球迷侃球”之类。一旦涉及重大是非正邪,他(她)们立现政治灰色、立场负面、知识贫乏、识见浅陋之底色——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茫然无知,对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持本能的理性的排斥贬低态度,从不提“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人民”概念,衷情熟练于西腔西调西词儿。对中国人自己的创造发明尤其是基层干部劳动群众的业绩经验一贯采取无视和不承认主义,张口“外国”,闭口“国外”,动辄“我在国外的见闻感受”。选择话题和表达立场观点“逢‘正’即反”、“逢‘负’即挺”——几乎听不到他(她)们对“政”(政策、政务、政府)和“正”(正面事件、正面人物、正面概念)给予肯定性评价,讥讽是常态,抹黑不奇怪,你鸡蛋再好我一定要在里边挑出骨头来,我这只苍蝇就是要钉你这没缝的蛋。有个叫张村卫(音)的女“观察员”在某次学雷锋节目中,不谈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为党为国为民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酷爱学习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不谈雷锋感动教育引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却大谈雷锋“抓住人生机遇”论、“自我设计榜样”论,话里话外透着“雷锋更善于投机钻营”,以似褒实贬的厚黑之法将雷锋狠狠恶搞一通,连与其同声同气的主持人都觉得对雷锋抹黑过度,不好圆场,直说“这还是头回听到”、“这观点很新”。从另一方面看,他(她)们对敌对势力、负面事件和负面人物一贯坚持从不恶搞、决不抹黑的原则立场,要么刻意回避不予表态,要么强词夺理辩解维护,及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次为了恶搞花木兰居然发明“善搞”新概念,就是一个明证。照他(她)们的逻辑,中国历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正面人物、英雄人物都是“虚构”的,都可以挨个恶搞;中国历史中真实的正面人物、英雄人物“有缺点毛病”,哪个不让恶搞也不行。恶搞了“虚构的”花木兰,再恶搞“虚构的”穆桂英,“虚构的”恶搞完了再恶搞“有缺点毛病的”,一路恶搞下去,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华5000年文明史、近代百年斗争史革命史、建国以来奋斗史无人无事不可以恶搞,最后一片黑暗,全都不是东西,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和青少年将何以自存自信自立自强?
央广“中国之声”这些宝贝“观察员”不知从哪里招来的,他(她)们在重大关节点和重大问题上,一不宣传中央精神,二不顾社会实情,三不理会百姓呼声,四不遵守政治纪律宣传纪律,五不具备新闻资质,六不承担媒体责任社会责任,却天天在国家广播电台高谈阔论,发私见愚见偏见,唱怪调邪调反调,无人纠正,无人制止。这在当今中国思想舆论领域成为一道奇观,堪称新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在恶搞和反恶搞花木兰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各主流媒体表现尚可,至少持平,唯独作为国家广播电台的央广“中国之声”当仁不让、奋勇争先地反反恶搞花木兰,原因何在?恐怕只有一个解释:眼见“西化公知”全面破落、“扳倒中国”全面溃退,要出来接掌“公知”家业、接扛“扳倒”黑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