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白阳:关于调整党的基本路线的建议

火烧 2010-01-17 00:00:00 时代观察 1039
文章提出需调整党的基本路线,批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分配不公,呼吁重视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公平。

关于调整党的基本路线的建议(旧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采取了一系列大得人心的政策措施,我举双手赞成。但是,登高望远,要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枝枝节节、修修补补不行”,必须不失时机地调整党的基本路线。  

1978年12月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集中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果断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强调指出:从今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以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继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志,确立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主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对此作了相应的修改和规定。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那时至今,二十多年间宪法虽几经修改,但“国家的根本任务”这一条始终没有变。  

党的十二大之后,基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的战略思考,邓小平同志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根据小平同志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十三大正式把它确立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突飞猛进,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这条基本路线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显现和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经济轻政治,一手硬一手软,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导致极端的政治腐败和极端的社会分配不公。最广大的工人农民用血汗养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个阶级的人要甚有甚,钱多得不知怎么花,而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相当多的人却被抛向社会的边缘,打入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因找不到挣钱职业且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许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甚至娶不起媳妇,整日为生存而痛苦地挣扎。少数人非法暴富,多数人辛劳受穷,这种天理难容的罪恶现实,显然偏离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它极大地挫伤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极大地妨害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更极大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功不可没,但在国家总体消灭贫困,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面对极端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严峻现实,继续沿用这条基本路线,有极大的负面效应,甚至会动摇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因为片面的基本路线,亦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是造成今日中国一切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官员腐败愈反愈多,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官民矛盾、贫富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日趋激化。用小平同志当年的话来说,自XX事件十六年来,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确是倒退了,失败了,走了邪路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调整基本路线不行,非调整基本路线不可。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古人云:“大制不割。”现代化建设的“大制”是一个整体,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绝对不可割裂的。经济建设无疑是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但它绝不是全部。众所周知,现代化建设是全方位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在我看来,除经济指标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即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目标。因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现代化。要实现政治民主化,就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政治改革。毛主席对 黄炎培 先生说过,我们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小平同志说过:“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我始终认为,中国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全党同志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同志应牢记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教导,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政治民主化,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强化公民意识和人权意识,加快实现人的现代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消除两极分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以尽早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三个代表”好,科学发展观好,构建和谐社会好,但人民群众不仅听你们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你们怎么做。倘若不调整片面、过时的基本路线,不启动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不解决某些最敏感的政治问题,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三个代表”也是一句空话。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人类的自由平等是共产主义的首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谈不上共产主义。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特别是政治文明建设割裂开来,这种理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偏离了社会主义,实质上是唯生产力论,是片面的,不彻底的,因而难以说服人,难以掌握群众。马克思说过:“理论上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关于“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则是全面的、彻底的,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它抓住了人的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这个本质,因而能够说服人,能够掌握群众。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必须是依宪法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明文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章明文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然而,党章规定的党的基本路线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根本任务”不统一。因此,有必要修改党章,使党的基本路线与国家的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我向党中央郑重建议:在即将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决定,将党的基本路线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为“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亦即重新恢复和确立“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如前所述,我的依据有三:一是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是宪法与党章。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还是继续沿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提法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最重大的政治问题。小平同志对毛主席不搞“两个凡是”,后人也不应对小平同志搞“两个凡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比人强,路线调整宜早不宜迟。“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是一条更全面、更科学、更高级的基本路线。坚持这条路线,丝毫不会妨碍经济建设,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率下,必将促进经济更加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然小平同志当年能够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纠正毛主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领导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一代中央同志为什么不能学习他的榜样,在他老人家因历史局限而止步的地方重新起步,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领导中国进行政治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呢?社会主义政治改革是极其艰难的,但它同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新一代中央同志是可以大有作为,大有建树的。  

如同白色阳光是容纳了宇宙间一切颜色的光而形成的,故而绝不排斥宇宙间其他一切色光一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容纳了人类文明一切好的主义而形成的,故而绝不排斥人类文明一切好的主义。家宝同志说得好:“我始终相信,社会主义是大海,大海是不会枯竭的,大海可以容纳百川。”我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当容纳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虚心学习一切现代化国家的有益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是学习人家“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社会保障制度。  

执政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路线即人心。人心是纲,其余都是目,纲举而目张。只要我们党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以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大有希望,中国就一定能够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由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政治改革,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以最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是中国最好的前途。  

如上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